APP下载

模块式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7-07-06杨乐

艺术评鉴 2017年9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杨乐

摘要:模块式体育教学是照一定的理论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把教学内容分为多个学习单元从而可供学生灵活选择的、有着相对独立性的教学形式。模块式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应该遵循以下步骤: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职业分类,分析不同的工作岗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根据职业素质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修订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内容构建分教学模块;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呈现方式,进行教学评估和考核等模块式管理。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0-0119-02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重要特性之一,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当前职业教育的背景给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创造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也给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种挑战,教育效果欠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围绕应用型、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今后工作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体育能力、锻炼方法等。为此,形成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块,构建体育性和职业性相互融合的高职体育教学体系,是我国高职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模块式体育教学的内涵

模块式体育教学法主要是指在运动生理学、教法学、系统学等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在严格遵循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要求等分为多个模块,同时再将这些模块按照一定的理论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分为多个学习单元,从而可供学生灵活选择的、有着相对独立性的教学形式。[1]这一教学形式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第一,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模块的设计是针对学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专业发展需要而设计。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们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体育课程教学作为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辅助培养课程,也应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这一独特性目标,進行独特的内容设计。另外,在高职院校内部,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不一样,体能素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模块式体育教学还针对这一特点进行内容设置。由此充分体现了它的针对性特点。

第二,独立性。所谓独立性,是指模块式体育教学中,不同的模块有着独立的、完整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不按顺序选择,随机挑选其中任何一个模块学习。不仅如此,每一个教学模块都有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考核。从教学的角度来讲,也有独立性,可以不按顺序编排、教学。

第三,应用性。所谓应用性,是指模块式体育教学目标指向是学生的实际应用。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参与,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完成模块的学习;否则模块学习会变成碎片化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掌握课堂体育技能后,还要有应用于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的前瞻意识,模块式教学专为职业发展而设计,需要学生应用到职业发展过程中。

二、模块式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模块式教学是契合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职业分类。体育教师的教学跟其他所有教师的教学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老师的眼中要有学生,要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模块式教学方法,首先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生的专业情况掌握清楚,不同专业学生走入社会的具体岗位不一样,模块教学方案也不一样。但是众多专业、众多岗位,针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教学设计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职业分类,把相似类型职业的学生划分到一块,集中进行某一模块的教学。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分为四种工作类型:一是办公型,涵盖会计、广告策划、金融与证券、文秘、传媒策划与管理以及设计类专业(如鞋类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建筑设计技术)等;二是站立型,涵盖厨艺专业、挖掘专业、护士专业、服装制造、汽车维修、机械制造、模具制造、阀门制造、汽摩零配件制造、电机与电器等专业;三是运动型,涵盖市场营销、建筑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评估、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四是流动交往型,涵盖商务英语、导游、工商管理等专业。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职业分类,分清学生将来属于什么工作类型,为分析不同的工作岗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作准备。

第二,分析不同的工作岗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性之一。高职体育模块化教学就是要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点,针对性发展学生今后工作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体育能力、锻炼方法等,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那么,模块教学的第一步,首先是要对不同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进行了解和掌握,才能为专业化的模块设计奠定学理基础。如办公型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素质是能长时间保持充沛的精力、集中注意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能力,颈肩部、腰背肌肉静力性耐力,手腕手指的力量与协调性。站立型工作岗位更加需要的是良好的肩带肌、躯干肌和下肢力量。运动型工作岗位需要好的心肺功能。流动交流型工作岗位需要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排除干扰能力。[2]

第三,根据职业素质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办公型工作岗位的学生,重点进行健身走、跑,杠铃、哑铃练习,辅之前后压腿、提腿、转跨、蹲起等体育项目,以加强腰背肌肉的耐力。站立型工作岗位的学生,重点进行上下肢、躯干肌肉力量练习,以加强肩带肌、躯干肌和下肢力量。运动型工作岗位的学生,侧重进行轻杠铃练习和心肺练习,加强肌肉运动的协调性和心肺功能。流动交流型工作岗位的学生,重点进行耐力跑、韵律操的练习,加强下肢肌肉静力性耐力。

第四,修订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内容构建分教学模块。比如根据流动交流型工作岗位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排除干扰能力需求,设置韵律操教学模块,可以这样进行:一是整体把握《韵律操》教材,其中第2套一共拥有12节,分析这12节之间的内容,哪些可以打乱重组一起,哪些必须重点建立模块,做到新中有数。二是模块分割。模块分割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相似性和独立性。也就是会所所把相似的动作技能组合在一个模块,而不是按照顺序一节一节的分开。这一套操可以尝试将第1、10、11 节组成一个模块,它们分别是《下肢运动》《踢腿运动》《跳跃运动》。[3]

第五,根据教学模块需要,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呈现方式,进行教学评估和考核等模块式管理。这几个方面我们把它统称为模块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教学手段的选择必须遵循贴近学生实际需要、贴近模块内容的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特点,多组织到实训基地进行实地操练。教学评估和考核方式必须多元化,以就业为导向,避免单一的体育成绩考核。考核内容应该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体能素质、技能水平、职业关联性等方面,特别要注重加强与职业特性的联系。在考核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考核不通过的学生,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应该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和专业特点,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引导他们自主进行模块学习,并辅导他们顺利通过考核。

参考文献:

[1]龙婷婷.模块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2]赵岳峰.基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体育模块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浙江体育科学,2014,(01):49-53

[3]罗华平.谈模块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2,(09):47-49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