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机遇无限

2017-07-06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亚国家一带贸易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又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两个倡议的简称就是“一带一路”。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是一种新的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一带一路”是借鉴过去、面向未来的合作倡议,为沿线各国共谋发展、共同繁荣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机,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各国的积极回应。“一带一路”倡议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质,其战略意义深远。

(一)“一带一路”的战略顺应了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1979年开始,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开放和开发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东新区,相继开放了13个沿边、6个沿江和18个内陆省会城市,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但前期的对外开放重点在东南沿海,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方面起步晚、发展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中、西部的区域失衡。“一带一路”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主要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动内陆沿边开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重要内容。只要加快推动和落实,将进一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内陆和沿边开放性经济水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

(二)“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急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1979-2012年期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大约76万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万2千多亿美元。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反观当下,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实现互利共赢。

(三)“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中国与其他合作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需要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早期,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有着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而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成为他们最大的投资乐园。而如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与当初中国同样的发展难题。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诸如纺织服装、家电、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产业,提高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消化中国过剩的产能,从而最终实现双赢发展。

(四)“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国际经贸合作与经贸机制转型的需要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入世”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近年来国际经贸机制开始发生一些深刻变化,并出现了一些诸如贸易保护主义等新的动向。“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和抵消国际贸易机制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我国在建的自贸区,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在建的自由贸易区中,大部分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因此,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得到落实和发展。

二、“一带一路”建设蕴藏的投资机遇

“一带一路”是划时代的伟大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而且涉及众多产业和要素流动,由此产生的机遇不可估量。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发布的《“一带一路”国家产业竞争力分析》报告,系统地对“一带一路”64国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产业转移方面蕴藏的重要投资机遇。

(一)东南亚是承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理想之选

东南亚是全球经济活跃地区,其人口密度最高,加之开放较早、程度较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是承接中国过剩制造业等产业的理想之地。

东南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位置,其在全球全球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产业集中于农产品、矿产品等低端领域。有鉴于此,中国需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深层次合作开放,进行产业转移,加强在该地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可以转移到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产能过剩的重化工业也可向越南、柬埔寨等国转移。

(二)中国与菲律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巨大合作空间

菲律宾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工业发展起步也较早,但其工业体系和结构不健全,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竞争力弱,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制约了菲律宾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提升的步伐。

鉴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中菲两国的合作空间和前景十分广阔。中菲经贸应本着互利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加强在能源、矿产、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开创中菲政治经济合作新局面。

(三)南亚的农业现代化、能源等领域存在重大投资机遇

南亚地理位置优越特殊,是“一带”与“一路”的交汇点和重要枢纽。目前,南亚地区已成长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与南亚地区存在较好的历史合作基础。

南亚8国中,印度产业竞争力较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以及斯里兰卡与中国整体贸易结合度相对较强。另外,印度与中国产品存在相对较强的竞争关系,而阿富汗、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尼泊爾四国与中国的贸易互补性相对较高。

中国需从两方面着手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一是完善中国与南亚地区在政府和民间上的经贸合作机制,着重处理好中印关系,建立并完善政府高层定期协商机制,完善与南亚的陆路贸易通道;二是优化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实现双边贸易均衡发展,南亚各国需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出口,而中国需在农业现代化、能源、电信、公路铁路等方面加强投资。

(四)中国与西亚、中东经济互补性强,投资前景可期

总体来看,该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较为薄弱,但石油资源十分丰富,石油石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与西亚及中东地区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双边贸易地位不断上升。

除叙利亚、黎巴嫩等8国外,中国为中亚与西亚及中东地区其他11个国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国。除阿塞拜疆外,中国是其他18个国家位列前三的进口来源国。

(五)中亚国家渴望发展高技术产业

中亚国家农业和畜牧业基础相对较好,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中亚五国棉花、油气、铀矿资源丰富,煤炭、稀有金属等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目前,中亚国家在药品、汽车、电信设备、工业机器设备和加热冷却设备等机电产品,钢铁产品及贱金属制成品等方面需要进口。其制造业和加工工业落后,渴望发展本国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制造业。

中国可从三方面深化双边合作。一是通过关键通道、能源基础设施、跨境光缆和国际运输便利化建设,推动双边贸易规模,扩大中亚国家优势产业的出口规模,拉动中亚国家产业与经济发展;二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带动中亚国家产业发展;三是深化油气领域合作,推动中亚国家能源产业发展。

(六)中东欧国家投资风险小,投资潜力巨大

中东欧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一来区位优势明显,它是中国连接欧亚大陆的门户,是中国进入欧洲的桥头堡;二来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巨大需求。

此外,中东欧国家法律制度比较健全,投资风险相对较小;多数属于新兴国家,未来增长潜力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而这个阶段的国家与中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而且,中东欧国家“向东看”正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七)中国与波兰的经贸关系将驶入快车道

波兰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波兰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两国合作发展态势良好,前景广阔。目前有20多条中国通往欧洲的“中欧班列”抵达波兰或路过波兰。包括华为、TCL等在内一些中国企业也已开始在波兰投资兴业。

目前中波经贸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中波贸易联系强度不够且高端产业贸易联系偏弱;二是中波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不发达;三是与主要发达国家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局面还没有很好打开。

中国与波兰互补余地很大,加强经贸联系和产能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比如波兰在轻纺制品方面处于劣势,而这正是中国具有优势的产业。

除了产业转移和升级方面的投资机遇之外,“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大量的金融创新、区域发展创新等,这方面也存在大量的投资机遇。

猜你喜欢

中亚国家一带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一带一路”我的梦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贸易统计
"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пояс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да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шанс
МЦПС "Хоргос" дает много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для развития бизнеса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ям из Кита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上海合作组织促进中国对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出口的影响分析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