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不做家务的代价有多大?

2017-07-06刘长海

中国德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家务劳动年轻人

在当代中小学生群体中,不做家务的大有人在。尽管在学校实施感恩教育时,他们也会按照要求给家长端一杯水、洗一次脚,但活动结束后,又一切如故。尤其是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祖父母恨不得随时把孙儿托在手心里,哪怕他们已经十来岁了,祖父母仍然乐于把他们当婴幼儿一样照顾,无微不至且毫无怨言地代劳一切。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们往往习以为常、安之若素,很少有人追问:不做家务的孩子失去了什么?青少年不做家务的代价是什么?

有人会说:家务活很简单,孩子这么聪明,有必要时一学就会;不做家务,孩子就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发展兴趣特长,将来更有可能成为拔尖人才;我家孩子将来是要做大事的,鸡毛蒜皮的家务还需要亲自做?不做家务能有什么代价?你们这些专家是在小题大做、危言耸听吧?

笔者无意危言耸听,但很想心平气和地对“孩子不做家务”这个当代中国的常见现象多说几句。

不做家务可能失去发展能力的机会。家务活很简单吗?家务活的学问大着呢!以前的语文教科书曾经收录过华罗庚先生以烧水泡茶为例写作的科普短文《统筹方法》,提示人们在烧开水的同时可以把茶壶茶杯洗好,据此呈现统筹方法在节省时间方面的妙用。70后的同龄人回想起这篇课文,都说“受益终身”。可是,不做家务的孩子从来是只管喝茶不知道前面还有这么多工序的,试问他们能学会统筹规划吗?顺着能力的思路说开去,分得清小麦和韭菜、炒菜时判断火候是否适当、在市场上挑选新鲜的食材,难道不算能力嗎?做家务经常会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需要即时、灵活地应对,清扫房间、淘米做饭甚至给宠物洗澡,无一不是现实而非虚拟问题、开放而非封闭问题、复杂而非简单问题。当代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恰好都可以从这些活动中得到培养。

不做家务可能失去充实情感世界的机会。欧美中产阶层非常流行“DIY”,刷墙、种菜、做衣柜,喜欢亲力亲为,他们并不是为了省钱,更多地是在享受做事过程中的乐趣:看着门前杂乱的草坪被自己修剪得整整齐齐,墙上因为自己的妙笔而增添了一道风景,吃着从自家果树上摘下的鲜果……其中的付出肯定比花钱要多得多,而从中得到的情感愉悦又岂是花钱购买所能相提并论的?换句话说,会做各种杂事的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劳动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向身边的人传达关心和温暖,而且也善于通过劳动来营造有情趣的生活,他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应该是丰富的而不是空虚的、精彩的而不是无聊的。相比之下,那些不做家务的年轻人会把做家务看作烦人的负担,基本不可能从日常琐事中发现乐趣,对他们来说,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又少了一大半。

不做家务可能失去发展创造性的机会。当代社会崇尚创新,但创新的源泉是生活,而且主要还是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很多名企所提供的产品都是日常生活所需的,如行李箱、刀具、种子、食用油等。而一个不须理会衣食俗务的年轻人尽管向往创新,但眼高手低,对日常生活中的创新机会熟视无睹。中华文明发源很早,但几千年来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方式都停留在极其原始的水平上,蒸汽机、洗衣机、机器人等创意都产生于西方,原因何在?不得不说,中国教育文化中“不事稼穑”的传统害人不浅,因为它导致中国最有才华的人沉迷于书山题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关注民生日用,不了解日常劳作,这些与中国科技落后的状况有很密切的关系。难道,我们还要明知故犯,让21世纪的年轻人重蹈覆辙,沿着脱离世俗生活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吗?

更为严重的是,不做家务还让年轻人失去了自主自立的机会。衣食住行是每天生活的必需,但一个年轻人如果什么事都不会做,就必然要依赖家人、仰仗他人,凡事“等、靠、要”,遇到一点麻烦就六神无主、手忙脚乱。常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抱大的一代”,“被抱大”固然有其“幸福”的一面,但也有凡事不能自主、凡事由家长说了算的另一面。在中小学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两种孩子:前者遇事胸有成竹,很有主见,能淡定地安排各种事情,是同学心目中的“智多星”和领袖;后者遇事犹豫退缩、不知所措。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前者往往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就在家里做各种家务,他们的独立性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后者则是“温室里的花朵”,凡事由家长代劳,他们的依赖性也是这样养成的。

因此,我呼吁家长和全社会正视不做家务的代价,引导青少年树立对劳动的正确观点。

劳动的范围很广泛,学生可以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始。青少年的生活起居,小到整理书包,大到洗衣做饭、去超市采购家庭用品,都是劳动。中小学生要逐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早上能够自觉起床,不麻烦父母反复催促;中午吃饭可以端好饭菜,并在用餐后将餐具洗净;放学回家,可以自觉完成作业,不用家长陪读;周末和假期,可以当小管家,主持家庭采购,为家人烧几个简单的家常菜……在劳动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减轻了家长的劳动负担,而且提高了自理能力,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有实践智慧,这也为将来的出门远行作好了必要的准备。

总之,看似微不足道的做家务锻炼了青少年处理繁杂事务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发现人生的乐趣、感受亲情的温暖、探索科学的应用、确认自己的价值,还能促使他们学会综合调配时间,充分利用点滴时间,投入少回报大;相反,看似不值一提的不做家务却让青少年变得自私自利、慵懒缓慢、遇事漫不经心、无法自立也无缘创新,因小而失大。大约一百年前,陶行知倡导年轻人“在劳力上劳心”,希望乡村社会的建设者兼具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和改造社会的精神,这些观点应该可以帮助当前的家长、教师在“青少年要不要做家务”这个问题上作出正确的抉择吧。

【刘长海,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赵 庭

读者热线:010-62027510

投稿邮箱:zgdy_guancha@163.com

猜你喜欢

家务劳动年轻人
做家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帮妈妈做家务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年轻人如何理财
热爱劳动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