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2017-07-06李盼盼
李盼盼
(商洛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李盼盼
(商洛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采用情绪稳定性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商洛学院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一般,在性别、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级和父亲文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父亲过度保护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情绪稳定性有预测作用.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性是心理学家研究人格特质理论公认的重要特质之一,它既反映了人的气质类型,又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高校许多恶性事件是在大学生情绪失控状态下发生的,学校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情绪问题.卡特尔认为人的情绪稳定性与个性有关[1],人的情绪稳定性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生活事件、情绪智力、年龄、体育活动等有关.以往大量研究都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在青少年儿童性格的形成、态度的培养等方面有着正面或负面的作用[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情绪稳定也有着各种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对待事物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情感体验.
为了从实证的角度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情绪稳定的关系,选取了商洛学院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希望指导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有更好的认识,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0份,回收率97%,剔除无效问卷18份,得到有效问卷272份,有效率为92%.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72人.
1.2 研究工具
1.2.1 情绪稳定性测试量表
该量表由牧之、张震主编,共有29个项目,分别从不同方面来评价一个人的情绪稳定性.计分方法为3级评分,分别为0-2分,最后统计总分,得分越少,说明情绪稳定性越佳,反之越差.总分可分为4个水平,0-20分水平的情绪稳定性最好,其余依次是21-40分、40分-50分,50分以上则是一种危险信号,需要心理医生进一步诊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95-0.802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699-0.824之间,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是评估中国大学生情绪的有效工具[3].
1.2.2《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
本研究中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采用岳冬梅修订的中文版,包括父亲教养方式6个因子,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F1)、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过分干涉(F3)、父亲偏爱(F4)、父亲拒绝否认(F5)、父亲过度保护(F6),共58个题目,母亲教养方式5个因子,即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1)、母亲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M2)、母亲拒绝否认(M3)、母亲惩罚严厉(M4)、母亲偏爱(M5)等,共57个题目.该量表各题目按1-4级评分,分别代表“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46—0.88,分半信度为0.50—0.91,重测信度为0.58—0.82,该量表曾被众多研究者引用,有较好的信效度[4].
2 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稳定性的基本情况
表1 父母教养方式、情绪稳定性的基本情况
由表1的描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在家庭教养方式中运用的比较多.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均值为24.59,处于总体水平的第二个水平,说明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一般.
2.2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由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在性别、父母是否健在及父母是否离异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情绪稳定性得分明显低于女生,说明男生的情绪比女生更为稳定;父母亲健在的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得分低于父母亲不在的大学生,说明父母亲健在的大学生情绪稳定性更好;父母离异的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得分高于父母未离异的大学生,说明父母未离异的大学生情绪稳定性更好.
表2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在性别、父母是否健在及父母是否离异上的差异
表3 不同年级及父亲文化程度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在年级及父亲文化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2.3 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稳定性的相关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即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越多,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则越好;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即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拒绝否认越多,子女的情绪稳定性越差.
2.4 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稳定性的回归
表4 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稳定性的相关
表5 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稳定性的回归
结果表明,只有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两个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两者共同解释了情绪稳定性的4.3%.父亲过度保护对情绪稳定性有正向预测作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情绪稳定性有负向预测作用.
3 讨论
3.1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和父母教养方式的总体状况分析
研究发现,情绪稳定性的均值为24.59,处于总体水平的第二个水平,说明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一般.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母亲惩罚严厉、父母亲偏爱被试、父母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在家庭教养方式中运用的比较多.
3.2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在性别、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级和父亲文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男生的情绪稳定性程度比女生好,男生遇事比较沉着、冷静,而女生情绪波动就比较大.父母是否健在及父母是否离异会对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造成明显的影响.这与李媛,黄曼娜[5]的研究结果一致.
3.3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情绪稳定的关系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可知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情绪稳定性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与情绪稳定性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下,子女情绪较为稳定;而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拒绝否认教养方式下,子女的情绪稳定性较差.这与朱敏[6]的研究结果一致.
回归分析发现,父亲过度保护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情绪稳定性有预测作用.可能是受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影响,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一家之主的角色,大部分事情都需要父亲来决定.
4 结论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一般,在性别、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级和父亲文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父亲过度保护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情绪稳定性有预测作用.
〔1〕周华发.大学生注意稳定与学习自控、情绪稳定性的研究[D].漳州:漳州师范学院,2010.
〔2〕李金娥.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投入、学习倦怠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牧之,张震.生活心理学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24-27.
〔4〕王厚菊.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行为及其同伴关系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5〕李媛,黄曼娜.大学生的依赖性及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5):121-125.
〔6〕朱敏.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校医,2008,22(1):45-47.
G444
A
1673-260X(2017)06-0072-03
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