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的总统”还是“狡猾的南方人”?
2017-07-05张陆昱文
张陆昱文
摘 要:1901年,共和党人西奥多·罗斯福接替被刺杀的麦金莱总统成为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上任之初提出过有利于黑人的系列政策,但在其后的任期内,他又提出具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政策,限制非裔美国人的权利,将非裔美国人排除在进步运动之外,使之在美国主流社会中被边缘化。罗斯福的“温和的种族主义”不但冲击了当时美国社会既有的种族歧视思想,也导致了美国政府黑人政策的转变,其影响至今尚未消退。
关键词:西奥多·罗斯福 非裔美国人民权 种族主义 转变
引 言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总统,他在任期中实行了“公平施政”“大棒外交”“反托拉斯经济”“环境保护法”等系列对美国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在美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重要政策。
同时,老罗斯福总统也是一位在史学界充满争议的总统,他为迎合政治利益而施行的飘忽不定的种族主义政策,饱受后世史学家们的诟病。本文以进步运动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主要讨论西奥多·罗斯福“温和的种族主义”,分析他在那个历史背景之下,对待非裔美国人政策的转变以及转变的原因。
1 国内外学术研究概况
美国黑人史是一门独立的历史学学科分支,由著名黑人历史学家卡特·G·伍德森开创于20世纪初,现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历史学科。
我国对美国黑人史的研究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前处于一般介绍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才进入研究阶段。我国的美国黑人史研究涌现了一批优秀史学家,如山东师大刘祚昌先生、南开大学杨生茂先生、武汉大学刘绪贻先生等。1977年南开大学编著的《美国黑人运动解放简史》是我国对美国黑人史的综合性研究成果,研究时间段从殖民时代延伸至二战后。由于当时研究的历史环境以及主观倾向,其主要观点难免有所偏颇。首都师大于展老师在《近50年来我国的美国黑人史研究》一文中指出:“由于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黑人史、黑人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界尤其是世界史学界一个研究热点和重要的研究课题,学者们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成就卓著。进入80年代以来,黑人史研究一度沉寂,但近年来的研究领域和深度都有所拓展与深入,取得不少重要的新成果。当然,由于客观历史环境及一些主观因素的局限,我国的黑人史研究不可避免地也有很多问题与不足。”而我国对美国黑人史的研究时间段大多集中于美国内战及二战前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一直是冷门,所以只有少数优秀成果,如上海交大王恩铭教授的《论B. T.华盛顿的妥协主义思想》、南开大学张聚国博士的《杜波依斯与布克·华盛顿解决黑人问题方案比较》、山东师大陈海宏教授的《19世纪晚期美国黑人争取民族自立的斗争》等。本文论述的西奥多·罗斯福“温和的种族主义”,在国内暂未有系统研究,故拟从“温和的种族主义”切入,力求从一个新角度、新视阈来研究进步运动时期的美国黑人史。
就国际史学界而言,美国黑人史自开创以来就是研究热点。西方学者通过对美国黑人历史的研究,得以窥见不同时期的种族主义以及黑人对种族主义持续的斗争。本文研究内容属于进步主义时期,国外史学界对此时期黑人及种族主义的研究成果有诸如本文所提到的《Booker T. Washington and the Negros Place in American Life》《The Letters of Theodore Roosevelt》《Theodore Roosevelt and the Idea of Race》《President Theodore Roosevelt and the Negro,1901–1908》等文章。基于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和积极意义。
2 进步运动时期的黑人状况
黑人民权问题伴随美国社会发展的始终。美国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之时,自由、平等、民主等基本原则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并写入《独立宣言》及之后的1787年共和国宪法。这些基本原则是美国国家创立与社会理想的基础,也是美国国家精神的一种体现。正是这些基本原则一直推动着黑人为了争取自身权利而不断斗争。白人与黑人及其他族裔的种族关系也一直是美国建国以来国内政治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
尽管1863年林肯总统颁布《解放黑人宣言》后,美国黑人在法律层面上摆脱了奴隶制控制,但同时又陷入了种族主义泥淖中。黑人与白人的种族关系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黑人已沦为美国社会的“二等公民”。美国学者卢瑟·李德吉指出:“在美国文化中最为持久的矛盾,也许就是个人自由、平等、机会和正义的官方信条,与事实上而非法律上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二者同时并存[1]。”
在进步运动时期,黑人权利遭到了极大损害。特别是在有着蓄奴历史背景的南部各州,当局不断剥夺黑人权利而强化白人权利。1898 年,路易斯安那州当局实施剥夺黑人选举权措施。该州1896年尚有13万黑人选民,而到了1904年,黑人选民仅剩下1300名[2]。此后,南部各州纷纷效仿。当局者们认为“只有剥夺了底层卑劣者的选举权,政府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政府[3]。”到1910年,北卡罗来纳、阿拉巴马、弗吉尼亚、佐治亚和俄克拉荷马州均以法律形式剥夺了黑人的选举权[4]。南部各州当局还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使种族隔离合法化以及普遍化,规定在包括车厢、餐厅、公园、学校等公共场所中实行种族隔离。
白人在剥夺黑人政治权利的同时,仍然无休止地侵害黑人的经济权利。南部种植园主们表面上开明解放,但依旧保持着蓄奴传统。他们凭借掌握的土地等生产资料,以租佃制、贷款制、赊账制等方式变相剥削黑人,使大部分黑人转而成了南方種植园主实际意义上的“农奴[5]。”与此同时,盛行于南部的种族主义及种族隔离,也逐渐在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北部得以传播和推广。
种族主义之所以得到白人的广泛认可,在于白人种族主义势力不断宣传“社会达尔文主义”,并形成了对种族歧视“合理”“科学”的解释。白人种族主义者利用各种传播手段,把黑人描写成愚昧无知的劣等民族,置黑人于劣种位置,试图通过这种变相奴役思想的传播,使黑人逐渐对自身“卑劣性”形成内心自我认可,从而“心悦诚服地任由白人歧视与欺凌”[6]。而黑人普遍经济条件恶劣且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不具有与白人竞争的基础,所以只得甘当“二等公民”。endprint
上述进步运动时期的黑人生存状况说明,虽然黑人在法律层面上取得了自由与解放,但由于当时美国政府缺乏落实黑人权利的意志力,加上南方白人种族主义势力的抵制与顽抗,进步运动时期的黑人权利是极其脆弱的。美国南方的非裔美国人表面上拥有公民权利,却在白人种族主义势力压迫下再度沦为底层奴隶。同时,黑人團体也在为自己的权利真正实现而不断努力和斗争着。
3 烟火般短暂的希望
黑人问题在进步运动时期已上升到了亟须解决的层面,然而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置黑人问题于不顾,政府使黑人问题边缘化,国会笼罩着浓厚种族主义色彩,黑人权利几乎消耗殆尽,黑人面临被主流社会抛弃的危险。
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就任总统似乎给黑人带来了希望。因为他在担任纽约州州长时曾表现出宽容积极对待黑人的一面,在“pre-presidential”(就任总统前)时,还在纽约州内通过一些措施来禁止在公立学校中的种族歧视。同时他还小范围地任命有色人种担任政府雇员[7]。这些举动无疑对黑人民权运动是一个积极信号,似乎标志着罗斯福上任后会更多地关注黑人问题,会着手改变南部种族主义猖獗的现状。
在此不得不先提一下美国进步运动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黑人领袖布克·T·华盛顿。他的思想较之历史上其他黑人领袖的思想,是温和且具有妥协性的。华盛顿主张以“忍”为主,黑人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水平,“不要操之过急提出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要求,那么黑人很可能招致南方统治势力的严厉抵制和沉重打击,重新被推入地狱般的黑暗世界[8]。”倡导黑人保持耐心,鼓励“通过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基督教人格的塑造”,最终获得美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各种权利。强调“教育也好,政治也好,宗教也好,关键在于经济基础、经济繁荣和经济独立,这对黑人来说如此,对其他种族也一样成立。”鼓励黑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一片新天地。[9]”1895年,他在著名的“亚特兰大妥协中”宣布:“在一切纯粹的社会我们可以作为单独的五个手指,共同进步。”这消息在种族隔离的南部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黑人和白人的焦点,甚至引起了许多白人政客共鸣(南方重建提出“新南方”观点,需要大量劳动力,而黑人是劳动力的主要来源,于是他们对华盛顿的思想表示认可)。华盛顿的黑人运动思想主要是妥协的、相对温和的种族权利斗争思想。因此,布克·T·华盛顿在当时社会中被当作“现代的原型,明智的黑人[10]”。
没有出乎黑人运动团体的期盼,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上任之后即邀请黑人领袖布克·T·华盛顿进入白宫共进晚餐。这是美国历史上黑人第一次受总统邀请进入白宫共进晚餐。老罗斯福向布克·T·华盛顿承诺要寻找优秀的黑人任命为联邦办公室人员,还建议反对私刑和避免非裔美国人选举权被剥夺。尽管晚餐仅只讨论了南部政治任命的一些问题,但晚餐对于美国社会的冲击力却是巨大的。晚餐引起了广泛的社会猜测,引起了保守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抗议,白人种族主义者强烈谴责晚餐促进了社会平等的发展势头,甚至把罗斯福夫人的出席当成是促进异族通婚的标志[11]。这顿晚餐不仅打破了黑人白人间的种族界限,也打破了南方白人优越主义者的界限;不仅改变了南方白人对于老罗斯福的看法,还“给了那些通常认为西奥多·罗斯福过于保守的民权活动人士一些信任[12]。”
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任命黑人威廉·克鲁姆成为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收税员,这极大地鼓舞了当时黑人民众争取权利的信心。当威廉·克鲁姆的任命得到批准时,《美国有色人种杂志》宣称这是黑人二十年来目睹的最大的政治胜利。尽管在老罗斯福任期中仅有几个黑人被任命,但是其意义重大。老罗斯福在写给记者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思想,“因为他是一个黑人就把一个合适的人排除在办公室外,这是错误的[13]。”1903年,密西西比州由前总统麦金莱任命的邮政局员工米妮·考克斯因受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欺压而被迫辞职,罗斯福总统代表政府拒绝了米妮的辞职,并关闭邮局直到自己任期结束。此时,黑人群体欢呼雀跃,称赞老罗斯福为“我们的总统[14]。”
1902年,老罗斯福在阵亡将士纪念日上公开强烈谴责当时美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私刑以及债务奴隶,是“非人的虐待和私刑的野蛮。”但他也试图表明自己谴责私刑并非因为种族主义,他主要的关注点是法律和秩序。1903年8月,他在给印第安纳州州长温菲尔德·德宾的一封信中强烈谴责私刑,并称赞州长维护了“法律的威严[15]。”私刑不仅限于黑人,但当时黑人常因债务而被白人以私刑控制。就此而言,老罗斯福谴责私刑,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黑人权利。老罗斯福还宣称,其公平施政战略将覆盖美国的所有领域,在这些领域不再会出现以肤色作为禁止担任公共职务的理由[16]。但在兑现这一承诺之前,他事实上已逐步减少了对黑人的任命。老罗斯福利于黑人权利的举措让黑人看到了希望。
老罗斯福在顺利赢得第二个任期后,对待黑人的态度急转直下。1905 年,他公开表态赞同南部的传统(既蓄奴传统)。很多黑人强烈要求他保持其原有立场,并批评其态度的转变。但此时深埋在老罗斯福心底的种族主义种子已经萌芽。1906 年11月,老罗斯福派遣陆军第25团前往德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军营,镇压并未经证实的黑人士兵骚乱,并在没有证据且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毫不留情地解散了该营,还取消了该营成员在美国军队和文职机关中任职的资格,致使一直以当兵为自豪的黑人士兵愤怒了[17]。该事件被历史学家称为“老罗斯福总统任期中最黑暗的时刻”。老罗斯福在写给记者雷·斯坦纳德·贝克的信中承认,布朗斯维尔事件令他心烦意乱,使得他在种族问题上蒙上阴影、在黑人心中的可信度大幅下降,他自己很是沮丧。
同年12 月,老罗斯福在致国会的总统咨文中毫无根据地将那些低劣行为的帽子戴到黑人民众身上,要求黑人种族应对强奸犯罪负责。他强烈反对私刑,但却把大多数私刑的发生归因于男性黑人对女性白人的性侵。而这种行为对于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他来说是不可理喻的。老罗斯福并不相信种族平等。他自小就认为,某些种族天生注定就是低劣的,而黑人就是其中之一。老罗斯福不鼓励黑人接受大学教育, 认为职业教育才是黑人最好的选择[18]。尽管他认为黑人中也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优秀者,但毕竟只是少数,作为一个整体黑人则不优秀。endprint
老罗斯福第二任期黑人政策的逆转成了学术界争议的焦点。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任期内的种族政策是进步还是倒退?在美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以克鲁格“进步总统和美国黑人”的观点为代表,肯定老罗斯福为黑人权利改变而斗争的行为是进步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老罗斯福是一位典型的南方白人政治家,他在種族政策上的改变只不过是政客为其政治利益而做出的妥协,缺乏全面性和进步性。我国学术界对此暂无涉猎。
4 狡猾的“南方”政治家
事实上,西奥多·罗斯福自始至终都是一位种族主义者,从邀请华盛顿入白宫共进晚餐到布朗斯维尔事件处置,都不断显露着他为政治利益的考量而对种族主义的刻意隐藏。
西奥多·罗斯福虽然出生在纽约,但一些美国史学家还是将他称为“南方人”。在美国历史上,南方聚集了大多数蓄奴州,美国内战就是因为废奴运动致使蓄奴州和自由州矛盾激化而爆发的。老罗斯福的母亲玛莎·布洛克,是一位“优雅而美丽的南方女子[19]”。她从南方种植园嫁入纽约商贾世家,让种植园经历成了她的孩子们极感兴趣的“奴隶故事”。成年后的罗斯福以他拥有南方血统而感到骄傲。青年罗斯福虽不十分认同母亲的观点,但母亲确实向他灌输了关于种族优越性以及种族差异的思想[20]。在罗斯福家中,南方种族主义的影响无处不在,在他的家乡纽约也总是充满了反黑人情绪。简言之,种族主义种子从小就埋入了罗斯福的思想中,只是后来从政的政治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发展,并使之异化为一种温和的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种族主义。
在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他呼吁保护南部黑人的选票。但随着南方重建的结束,南方黑人几乎所有的宪法权利都逐渐系统地被否认。罗斯福第一次剥夺黑人权利发生在1884年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要求对得到临时主席提名的约翰·R·林奇复议,而林奇正是一位来自密西西比州的黑人[21]。他在1885年10月的一次演讲中露骨地谴责“非裔美国人的权利”力量[22]。不少历史学家指出,在老罗斯福的著作《The Rough Riders》中,就已充分显现出他对非裔美国人的极不信任。他说自己在描述美西战争时,感到了非裔美国士兵的背叛。那些非裔美国士兵因懦弱而从前线撤退下来。表面上他在贬斥黑人生来就缺乏战斗精神,而实际上表达了他对黑人的看法以及他的种族主义[23]。而罗斯福的这种指责是毫无根据的,黑人士兵的撤退,可能是运送伤员或肩负其他的任务[24]。但却被他一并看作是黑人士兵卑劣的懦弱。这说明,就任总统之前的西奥多·罗斯福是很少自控、坦率而直白的政客。但当他有望成为总统时,这种具有鲜明态度的公开声明就大大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对黑人的一种暧昧温和态度。这不仅反映出罗斯福为政治利益所做出的妥协和退让,也说明种族主义在他就任总统之前就深植于其脑海,而且成为他日后种族政策的来源。
西奥多·罗斯福非裔美国人政策前后变化的背后,都隐藏着政党的政治利益。他在上任之前和就任之初为了争取党内的支持,对待黑人的态度温和。等到了第二个任期前,他的非裔美国人政策让南方共和党人失望,他正在失去南方共和党人的支持。为争取南方的选票,从而顺利连任总统,他开始转变,政策变为剥夺和侵犯黑人的权利。共和党的政治利益不断左右着他的政策,但其思想中的种族主义乃是其非裔美国人政策转变的动力之源。
西奥多·罗斯福基于家庭背景、围绕政治利益的种族主义引人深思。美国史学家Thomas.Dyer用老罗斯福的方法作为一种更广泛思考种族主义的平台,为种族不平等提供一种另类表现方式,进而仔细分析了老罗斯福的种族主义。David. H. Burton则认为老罗斯福的种族主义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一种探索,是一种进化论[25]。William. Harbaugh也称老罗斯福为“改革进化论者[26]”。西奥多·罗斯福种族主义既是较为温和的,但同时也是有局限性的。种族主义没有进步性,只要从人与人不平等和种族差异出发,这个主义就是错误的。
5 总结
笔者认为,西奥多·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由于政治利益的原因,他本人对待黑人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从而淡化了其种族主义色彩,黑人民权运动迎来了难得的曙光。但从本质上说,老罗斯福仍旧是一位种族主义者,因此在其第二个任期中也由于政党的政治利益,其非裔美国人政策发生逆转。老罗斯福的种族主义源于从小接受的教育以及白人文化的影响,但充满了温和改良的色彩,是一种“改良的种族主义”,而非种族至上的极端种族主义。反观现实,美国虽然实现了白人黑人及有色人种的权力平等,但在美国社会中一直存在“温和的种族主义的暗流”,隐性种族主义的影响直到今日还尚未真正消除。近期在美国连续发生的警察枪杀黑人案,再次将黑人权利问题拉到台面上。这说明,要真正实现种族平等,或许还需要很长时间和不懈努力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卢瑟·利德基主编.美国特性探索[M].龙治芳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26.
[2]谢国荣.《美国进步运动时期黑人问题边缘化初探》[J].求是学刊,2007,(2):125-132.
[3]Robert. Kelley. The Shaping of the American Past Vol. 2[M].New Jersey: Prunt ice Hall , Inc.,1986.
[4]约翰·霍普·富兰克林:美国黑人史[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第320页.
[5]Mary.France.Berry and John W.Blassingame,Long Memory:The Black EXperiencee in America(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pp.195-196
[6]John Collard, Caste and Class in a Southern Town(New York :Yale University press,1937)pp.62-63endprint
[7]Serge. Ricard,A Companion to Theodore Roosevelt. 2011 .P205.
[8]Booker T.Washington,Atlanta Exposition Address,from Cary D.Wintz,ed.,African American Political Thought,1890-1930(New York:M.E.Sharpe,Inc.,1966),p23-26
[9]Samuel R.Spencer,Jr.,Booker T.Washington and the Negros Place in American Life,p94
[10]Brands, H.W. (1997). T. R.: The Last Romantic. New York: Basic Books.
[11]Serge. Ricard ,A Companion to Theodore Roosevelt. 2011 .P205.
[12]Harlan. Louis R. (1972). Booker T. Washington: The Making of a Black Leader,1856–1901.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Morison. Melting E, John M. Blum., and Alfred D. Chandler, Jr., eds (1951–1954).The Letters of Theodore Roosevelt. 8 vol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4]约翰·霍普·富兰克林:美国黑人史[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第371页.
[15]Serge. Ricard ,A Companion to Theodore Roosevelt. 2011 .P208.
[16]SETH M SCHEINER. President Theodore Roosevelt and the Negro, 1901 - 1908[ J] . The Journal of Negro History, Vol. 47, No. 3, Jul .1962.
[17]约翰·霍普·富兰克林:美国黑人史[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8,第377页.
[18]AUGUST MEIER. The Negro and the Democrat ic Party, 1875- 1915[ J] . Phylon ( 1940- 1956) , Vol. 17, No. 2, 2nd Qtr. 1956.
[19]李剑鸣.《伟大的历险-西奥多·罗斯福自传》[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5):14.
[20]Hawley, Joshua D. (2008). Theodore Roosevelt: Preacher of Righteousness.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1]Dyer, Thomas G. (1980). Theodore Roosevelt and the Idea of Race.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2]Putnam, Carleton (1958). Theodore Roosevelt, Volume I: The Formative Years,1858–1886.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23]Sche iner, Seth M. (1962). “President Theodore Roosevelt and the Negro,1901–1908.” The Journal of Negro History 47.3: 169–82.
[24]Gerstl, Gary (2001). American Crucible: Race and N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5]Burton, David H. (1965). “Theodore Roosevelts Social Darwinism and Views on Imperialism.”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26.1: 103–18.
[26]From Harbaugh, William H. (1975).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odore Roosevelt. 1961.Rev.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7]于展.《近50年來我国的美国黑人史研究》[J].史学月刊,2002(9).
[28]Burton, David H. (1965). “Theodore Roosevelts Social Darwinism and Views on Imperialism.”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26.1: 103–18.
[29]Booker T.Washington,Atlanta Exposition Address,from Cary D.Wintz.ed.,African American Political Thought,1890-1930(NewYork:M.E.Sharpe,Inc.,1966).
[30]Harbaugh, William H. (1975).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odore Roosevelt. 1961.Rev.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1]John Collard, Caste and Class in a Southern Town(New York :Yale University press,19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