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鸡场营运期环境影响与防治措施分析

2017-07-05何凌

绿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废水

何凌

摘要:指出了随着西部农村地区传统的养殖业不断规模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分析营运期养殖场产生的大气、水质、噪声及固体废弃物对地下水、居民居住环境污染的影响成因和影响大小,提出了对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养殖;固体废物;废水;大气

中图分类号:S8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9603

1 引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而养鸡业是重庆市传统畜禽养殖业之一,也是广大农村地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由家庭副业分散养殖逐步向适度规模的专业化养殖发展,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特点和区域优势。部分乡镇大力发展农村蛋鸡养殖,高新技术推进了地方家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其示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养殖得到较快发展。兴福豪机械化养鸡场项目占地120亩,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力图将养殖场打造成当地养鸡行业的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养鸡行业的发展,实现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迅猛发展,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营运期间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或疫情事故等,严重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养殖场周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而环境就是除畜禽自身遗传因素之外的一切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候、土壤、水和植物等。据资料表明,畜禽生产力20%~30% 取决于环境。疫病是畜禽生产的最大威胁,环境恶化则是疫病发生传播的主要原因,当环境适宜于病原微生物繁衍,引起畜禽应激而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时,常会出现疫病暴发[2]。因此,从源头控制畜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分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研究相应环境污染防控措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2 养鸡场概述

兴福豪机械化养鸡场项目占地120亩,饲养蛋鸡30万只,每年提供鸡蛋4500 t、鸡肉300 t,项目建筑占地面积31712 m2,其中生产设施20177 m2,辅助生产设施11535 m2;该项目设置有处理规模为180 m3/d的沼气系统,产生的沼液供附近3000亩农田使用。建成重庆生态无公害蛋鸡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个养鸡场主要建设有蛋鸡舍、育成鸡舍、育雏鸡舍,以及配套的公用、辅助、环保工程。

3 营运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3.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养鸡场建成后,散发大量臭气,臭气主要来源于鸡舍、干粪池以及污水处理站各处理工序等。场地内污泥排放量、臭味强度,通常是夏季大于冬季。夏天气温高,细菌易于生长繁殖,发生污泥腐化,产生大量臭气。因此,项目营运期间,鸡粪及污泥臭气是最主要的污染。臭刚排出的鸡粪中本身就含有氨 (NH3)、硫化氢 (H2S)等有害气体,在未能及时清除或清除后不能及时处理时,粪便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便发酵分解,又可产生氨、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吲哚、甲基硫醇、二甲胺、粪臭素等具有恶臭的有害气体,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3]。气味大小与臭气在空气中的浓度有关。不同恶臭气体浓度对人体和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损伤。发生恶臭污染时,使接触者感到不快、恶心、头疼、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并且影响睡眠、妨碍各种感觉器官,甚至诱发哮喘等其他疾病。发生恶臭污染将使社会经济和社会形象受到损害。

另外,鸡舍内的粉尘及微生物,养鸡场职工食堂炉灶炒菜时产生含油烟废气也是大气污染的来源。恶臭、有害气体、粉尘不仅影响鸡场工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健康,还易引发鸡禽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造成畜禽生产性能下降和消毒、治疗费用的额外增加。

此外,养鸡场除了使用精饲料外,还需要使用部分混合饲料,饲料原料就地取材,主要是米糠、秸秆、麸皮等农副产品和下脚料。对该部分原材料打碎混合过程将产生部分粉尘,主要是在进、出料口的少量粉尘。

3.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养鸡场废水主要包括鸡舍冲洗废水及养殖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多、氨氮含量高、臭味大。养殖生产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不含有毒物质。污染物主要有BOD5、COD、氨氮、粪大肠菌群等。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因此养殖废水必须经过达标处理后才能够排放或作为肥料。

采用清扫和冲洗是降低污染程度和改善卫生环境的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地面、鸡舍必须采取经常性的定期的清扫和冲洗措施。项目冲洗废水量为835.5 t/a(2.3 m3/d),折每天每千只鸡排放量约0.08 m3,远低于GB18596-2001中的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放量限值(冬季0.5 m3/千只·d,夏季0.7 m3/千只·d)。冲洗水中COD浓度约1000 mg/L,NH3-N浓度约200 mg/L,BOD5浓度约500 mg/L,进入沼气池处理。营运期养殖废水采用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180 m3/d,能够满足养殖场地所有污水的处理。处理后产生的沼液可作为肥料用于附近的果园。

营运期间还产生工作人员生活废水和食堂污水,其中食堂污水经设置在食堂内的隔油隔渣装置处理后再与生活污水一并进入沼气池处理。

3.3 声环境影响分析

营运期间,主要噪声源有粗饲料加工系统粉碎机、鸡舍排气风机、水泵。工程建成投产后,排风扇选用低噪声设备,水泵等声源放置于设备房间内,且噪声源饲料粉碎机夜间不工作,因此对夜间声环境的影响小。

3.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养鸡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粪便、饲料残留物以及少量羽毛等。这些固体废物如若处理或处置不当,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传播疾病。养鸡场内产生的鸡粪、羽毛、死鸡等固体废物均属于可降解有机物质,其在自然腐烂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会产生刺鼻、恶心的臭味,并可能携带病毒、病菌进行传播,并且随雨水的淋溶作用渗透入地下造成污染,甚至影響污染到场地附近的河流。

按照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安全無害以及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的原则,鸡场产生的固体废物需要全部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

此外,养鸡场配套的污水处理站主要产生的固体废物是有机废水污泥。作为一项环境保护工程,污水处理站也应注意二次污染可能给公关环境卫生带来的影响。从污水处理站格栅、污泥池等构筑物产生的沉砂、粪便等固体废物,含有大量致病类微生物,并散发恶臭,需要经过严格的填埋处理,防止致病微生物的蔓延,阻止其危害人体健康,避免引起地方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3.5 景观影响分析

现场厂房错落有致,外观颜色柔和,配合绿化带,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是工程营运期间,运输量相对较大,包括饲料、产品等的运输,由于乡村公路总体来说较为狭窄,故可能对乡村公路在局部地段和时间内造成短时间的拥堵。

4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4.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4.1.1 养殖基地臭气

养殖基地恶臭气体来源复杂,属于无组织面源排放。采取单一某种除臭技术很难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只有采取综合除臭措施,从断绝臭气产生的源头、防止恶臭扩散等多种方法并举,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减轻其危害,保证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恶臭防治措施如下:

①及时清扫、冲洗鸡舍,加强鸡舍通风,加速粪便干燥,及时收集处置。

②加强鸡舍与饲料堆放地的灭鼠工作,预防疾病的传播。

③定期采用人工、机械配合喷药的方法预防蚊蝇孳生。

④完善和加强养殖基地消毒措施。

⑤科学地设计日粮,提高饲料利用率。

⑥养殖场加强绿化配套及绿化管理。

4.1.2 油烟废气及饲料加工区粉尘

食堂油烟废气采用碱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引至屋顶集中排放。

饲料加工大多数设备都是密闭的,粉尘主要发生点是下料口;另外试用期间某些地方密闭不好也会产生粉尘泄漏。粉尘防治主要措施为:

①选用密闭性能好的设备,在连接点的接合处采取密闭措施,防止粉尘外溢;

②农作物打碎前用水进行喷洒,能够有效控制粉尘;

③在饲料的运输过程中用帆布袋遮挡,防止随意散落在道路上。

4.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结合养殖场周边环境条件,要从源头上解决鸡场养殖废水污染,可实行“鸡—沼—果”的生态养殖方式[4],即营运期养殖废水采用沼气池进行处理,处理后产生的沼液可作为肥料用于附近的果园施肥。沼气池整个废水的收集处理系统应加强维护和安全检查。

4.3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鸡粪、羽毛和污泥。鸡粪和羽毛、污泥等堆放在贮粪池,外售给肥料生产公司用于复合肥料生产,生产后的复合肥料可用于农田、果园等施肥。

(2)生活垃圾。养鸡场产生的生活垃圾纳入当地环卫系统的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3)包装袋。包装袋未破碎的回收利用,使用过程中破碎部分(约占总量的10%)由废品回收站进行回收。

(4)鸡尸体。对基地内死亡的鸡尸体,应及时妥善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严禁作为饲料或其他方式进行再利用。对所有鸡尸体在养殖场内挑选远离水源和居民住宅的地点进行深埋消毒处理,养殖基地按相关标准要求修建2个深埋井,深埋井为混凝土结构,深度大于2m,直径1m以上,井口加盖密封,立警示牌。

(5)废脱硫剂。沼气脱硫过程产生的废脱硫剂全部由生产服务厂家回收利用。

(6)医疗垃圾。在日常的防疫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畜禽医疗垃圾,主要是一些一次性的针管以及医疗棉花等:如过期药品、医疗棉花等。这部分医疗垃圾交由当地的畜牧部门统一进行处理。

4.4 绿化措施

养鸡场营运期间,对大气的污染主要为恶臭气体。为了减噪和净化空气,减少异味,保护环境,应在厂区根据不同地段的要求,合理搭配各种植物。在绿化的同时,充分发挥植物净化、防尘、隔噪等效应。

5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营运期间环境污染因素较多,如防范措施不当将造成一定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污水处理站事故排放、沼气利用、疫情等。因此,同类养鸡场还应加强和完善以下几点措施。

(1)制定污水处理系统运维规范制度,加强日常维护,防止非正常停运,造成污水事故排放。

(2)加强沼气安全利用的学习,规范管理,规范操作。

(3)养殖场地应定期检查鸡群健康状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及时救治,严格控制疾病大面积传播。病死鸡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

(4)重视采取场内的防鼠、灭鼠措施,防治鼠害的发生。

(5)编制应急方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应急措施,减小事故危害。

6 结论

养殖业作为农村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养殖业规模化,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但在加速养殖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加强对传统养殖户在养殖业污染的治理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培训,加强对环保法律的宣传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力求从源头上控制或预防养殖业污染。同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应扶持引导规模化养殖企业,推广采用无公害安全养殖生产技术,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健康养殖、绿色养殖。

参考文献:

[1]

常玉海,程 波,袁志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与实例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4):313~318.

[2]李大换,王利君,崔志芳.论畜禽养殖与环境[J].现代农业科技,2008,22(13):243~247.

[3]白献晓,马 强.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的现状与治理技术[J].兽医导刊,2008(8):7~10.

[4]王清良.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导刊,2014(11):58~59.

猜你喜欢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废水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相关分析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太平洋?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比分析
基于污染减排视角的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因素的测算分析
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进口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探索
中宁县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及对策
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