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学会蓄势

2017-07-05吕明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环节情感课堂教学

吕明乔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的蓄势就是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宗旨,教师在课堂前或课堂中,对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作得体而深厚的准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作科学而合理的选择,对课堂和文本的情感作潜移默化的浸润。

关键词:语文教学 蓄势

《孙子兵法》中提到“势”,意为“力量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借助各种外部条件而形成的一种有利的蓄发状态”。课堂教学的蓄势就是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宗旨,教师在课堂前或课堂中,对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作得体而深厚的准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作科学而合理的选择,对课堂和文本的情感作潜移默化的浸润。所谓“毕其功于一役”,从而达到顺势而发的最佳效果。笔者拟通过具体实例,谈谈课堂教学蓄势的一些做法和实际意义:

一.蓄势,搭建课堂的梯度。

阅读教学的蓄势,宜遵循课程发展的规律来实施,应按照学生的思维顺序来展开,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思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助力。即在教学设计中,上一环节总是为下一环节打基础作支撑,而每一环节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蓄势。这样,顺势利导,环环相扣。随着知识的层层递进,新知渐渐生成, 学生的学习总有一个不急不缓的坡度,随着理解的层层深入,课堂逐渐推向高潮,学生终会享受收获的甜蜜。

《马说》一文,每段均以“也”字句结尾,看似舒缓平淡的语气蕴含着强烈难掩的痛惜与针砭,倘能引导学生读准语气读出情感,那么对文意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于是,我将教学环节主要设计为“三读”:初“读”,读准读熟;再“读”,读出文意;三“读”,情感朗读。最难得的是,学生在理解第三段时,发现“不”字句有四个,于是又反复体味,我适时地告诉学生:如果将“不”字句之前添加合适的主语,就会大有所益。于是,有的学生添上“你”,有的添加“食马者”,甚至还竖起食指点着……

当然,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宜过多,课堂蓄势需“量体裁衣”,问题设计要精炼明确。梯度决定高度,教师搭建阶梯的能力直接决定课堂的有效性。学生踩着这些阶梯拾级而上,在不知不觉的锤炼中振翅高飞。

二.蓄势,积蓄课堂的厚度。

“蓄”是作与课堂相关的“原始积累”,“势”是一种力量的积聚与爆发。孙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流,以至能冲走巨石,这就是“蓄势”的力量,这力量源于“蓄势”的厚重!

适当添加教学内容或创新板书,可增添课堂的厚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是七年级的课文,语言的理性色彩较为浓厚,暗喻句颇多,加之要关注的是国事国运,学生学习时会有些畏缩,对此,我特意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课前,打开PPT,展示祖国的地图,指出长江天险、黄河九曲连环、万里长城等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用夏事实告诉他们,在祖国危难时刻,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捍卫祖国主权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并诵出李大钊的“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诗句,让他们感受;课堂上板书时,我有意识地将“与”字的上下两横写得很长,上一横写着“熊健的國民”,下一横写着“艰难的国运”,喻为祖国发展呈腾进趋势……

注重锦上添花的提问等,亦可承载课堂之厚重。如在《芦花荡》中,当学生把握了“老头子”这一英雄形象后,接着让学生来给“老头子”起个代号,于是:老鱼鹰、抗日奇侠、001……等的代号诞生的同时,更让学生明白抗日战争的胜利正是无数这样的平民英雄共同抛洒热血才取得的,而这一点,正是文章的主旨。

三.蓄势,提升课堂的温度。

蓄好“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思维的火把,营造活跃的氛围,提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融合的温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老王》一文,如何在有限的字里行间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呢?我设计了这样几问:一问,读完全文,你能用一个标点或一种表情来表达你的阅读感受吗?学生的“一声叹息”,“一个感叹号”等对“愧怍”之意有了初识。二问,审视全文,你对哪一处的描写最感动?比如学生谈到“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一句,我又加上一问:重音在哪个词上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各种看法各有理由:是“我”,我把你们当成亲人,我怎么能收钱呢;是“送”,我是送钱先生到医院看病,不是在做生意挣钱;是“钱先生”,我送的是我心目中的亲人,不是客人主顾;是“看病”,我送自己心目中的亲人去医院看病,不是送货赚钱……无论怎样,都表明“老王”把我们当最亲的亲人看待,都让我们沉浸在深深的自责与愧怍中……三问学生:你想为“老王”做点什么?学生纷纷献出自己最珍贵的心意:或为他买一杯热茶,或拉着他的手陪他话话家常……爱心的种子已悄然在心间扎下了深根。

总之,一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要带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营养”,还要蓄好“势”,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和精神世界的充实。

(作者单位:湖北保康县熊绎中学)

猜你喜欢

环节情感课堂教学
情感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台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