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联盟能力与联盟成功的关系研究
2017-07-05马家喜
马家喜
摘要:企业技术联盟运作成功与否在于企业技术联盟能力是否具备。文章運用动态能力理论,构造了一个技术联盟能力与联盟成功的拓展模型。研究结论认为,企业技术联盟能力是由联盟职能能力与联盟动态能力所共同构成的协同有机体;联盟职能能力主要担负起联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运营任务,由联盟构想、伙伴选择、协议谈判、联盟实施与联盟退出等职能子能力所构成,其直接促使了技术联盟运作的最终成功;而联盟动态能力则是技术联盟能力的根本驱动力,主要由环境跟踪能力、联盟学习能力、联盟协调能力以及资源重置能力等子能力所构成。
关键词:技术联盟能力 操作型惯例 联盟机制 联盟成功 动态能力
一、引言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日益缩短,为有效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必须分散创新成本、降低技术获取过程中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加快技术更新的程度与速度,很多企业在新形势下正试图通过技术联盟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技术联盟,是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实体为获取创新技术而结成的暂时联盟;在联盟内部每个伙伴企业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如设计、原型、检测或制造等)为联盟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相互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联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联盟数量日益增长,企业创新绩效中有相当的部分来源于技术联盟的有效运作。尽管如此,有过半企业因为联盟过程运营困难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同时也有相当数目的企业,通过组建技术联盟,极大地提升了联盟绩效:拓展了企业的技术视野,确保了联盟的全面成功,加快了企业知识与能力的演化,扩大和控制了有利企业自身发展的联盟网络,提升了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合作成功研发新型汽车、东芝和西门子合作成功开发新一代电脑芯片等就是此类典型。由此,企业技术联盟成功与否的企业差异性逐渐受到关注,从企业内部探讨技术联盟能力对联盟成功的作用机理正成为合作技术创新领域新的研究前沿。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动态能力理论对企业技术联盟能力与联盟成功的关系进行探讨。
二、企业技术联盟能力的结构
(一)企业技术联盟能力的概念
企业技术联盟能力是一组能力的综合体,是企业为确保技术联盟成功,支持企业技术战略,在企业范围内,对以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为主要构成的知识,进行获取、吸收、整合、传播与共享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用于企业日常联盟活动的操作型惯例。企业技术联盟能力按照功能不同,主要由两种能力体系所构成,其一是基于生命周期的技术联盟运营过程为媒介,所形成的操作型惯例——即技术联盟职能能力,其主要功能在于完成联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联盟构想、联盟伙伴选择、协议谈判、联盟实施与联盟结束等的运营任务;其二是对以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为主要构成的知识进行获取、吸收、整合、传播与共享基础上形成的动态惯例——即技术联盟动态能力,其主要功能在于对联盟职能能力进行培育,通过对职能能力的协调、整合与重构,使得联盟职能能力能够与特定的联盟类型、业务活动、合作对象以及市场环境相匹配。
(二)联盟职能能力——基于联盟运营过程的识别
联盟职能能力是企业为保障联盟日常运营过程的有效开展而须具备的惯例;联盟运营过程不同,联盟职能能力的内容也不同。根据联盟生命周期,按照运营职能的不同,将联盟运营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联盟构想、伙伴选择、协议谈判、联盟实施与联盟退出等阶段;每个阶段分别承载着各自不同的运营任务,现分述如下:
1.联盟运营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及活动内容。
(1)联盟构想阶段。联盟构想阶段属于企业技术联盟运营过程的首要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设定联盟的技术获取目标、设计并论证技术联盟运行的可行方案,其通常是由联盟思维、创新技术获取目标的确立、技术获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三个组织活动内容所组成。
(2)伙伴选择阶段。伙伴选择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技术联盟的创新目标,从众多厂商中选择具有潜在技术开发或技术拥有的对象企业的能力。实践证明,合作伙伴的选择影响着所有可以利用的技术与资源、经营与程序,是决定联盟成功与否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兼容性(Compatibility)、技术能力(Capability)与投入能力(cost)是合作伙伴选择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协议谈判阶段。协议谈判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组建谈判团队,与潜在伙伴企业之间签订符合目标的技术获取协议。在此过程中,谈判团队与协议条款是该阶段须注意的核心要素。
(4)联盟实施阶段。良好的联盟绩效来源于联盟企业之间有效的组织实施与贯彻落实;联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按照联盟协议协商的条款,在企业内有效实施与技术获取相关的一系列有目的的、协同的过程、活动与行为。由于行业差别,联盟实施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各样,但资源投入、以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为主体的知识交互、关系管理是影响联盟实施能力强弱的根本因素。
(5)联盟退出阶段。联盟退出阶段是企业联盟运营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根本任务在于将联盟终止战略有效实施。企业退出联盟的原因存在多方面;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联盟技术获取目标的兑现,联盟自然解体;另一方面则相反,联盟因中途失败而宣告结束。联盟终止战略的形成与联盟终止策略是联盟退出阶段工作任务的指南。在联盟退出阶段,企业须在资源回收、人员调配、财务结算、合同签订以及关系维护等做好细致的工作,避免对企业的其它事务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综上,为保障企业技术联盟的顺利开展,联盟运营的各个阶段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组织任务,如表1所示,为确保创新技术的成功获取,联盟运营各阶段须关注不同的关键要素。
2.联盟运营机制的使用。综上,联盟运营各阶段分别承载着不同的运营任务;企业只有以一种稳定的、可重复的且高效的行为模式来妥善解决各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促使联盟运营各阶段任务的完成,获取创新所须的技术。而这一行为模式的存在则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联盟运营机制来完成。本文将联盟运营各阶段的联盟机制按照功能的不同,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管理维、沟通维、组织结构维以及控制维,如表2所示,四种类型的联盟机制在联盟运营各阶段协同完成上述联盟运营任务。
杰出的企业之所以能够通过技术联盟的运作成功地获取所需的创新技术、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其直接原因在于企业内部具有价值特征、异质性、非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的,且能够承担联盟运营任务的能力。通过管理维、沟通维、组织结构维以及控制维等四类联盟运营机制的综合使用,当能够以一种整合型的、可重复的、标准化的作业程序,有效分配资源,高效地完成联盟构想、伙伴选择、协议谈判、联盟实施以及退出阶段的任务时;表明企业已形成了基于联盟运营过程各阶段的操作型惯例,从而形成联盟构想能力、伙伴选择能力、协议谈判能力、联盟实施能力与联盟退出能力等联盟职能子能力。最终,由此五种操作型惯例为基石,共同构成了企业联盟职能能力。
(三)联盟动态能力——基于运营过程的整合与重构过程识别
Pavlou等将新产品开发动态能力划分为市场定位、吸纳能力、整合能力与共同愿景四个能力;本文借鉴其动态能力划分的框架体系,并将其引入联盟动态能力体系的框架识别中,其主要内容包括:
1.环境跟踪能力。环境跟踪能力是企业对外部环境、尤其是对顾客需求及其偏好进行持续跟踪,并将相关信息在组织内部进行传播与共享,以修正或进一步改善联盟运营过程方向的能力。商业期刊与其他杂志的阅读、顾客对产品需求变化的讨论、最新技术成果发布会的参与、向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咨询等都是有效识别与提升这一能力的重要机制。环境跟踪能力作用在于持续对市场环境进行追踪,保证联盟运营行为持续保持在最佳的运营轨迹上,充分反应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快速感知,是促发内部资源重组和活动履行等创新行为,保证内部能力体系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驱动力。
2.学习能力。联盟学习能力是联盟动态能力的核心,从根本上讲,其主要功能在于为联盟运营过程提供全新的、可选择的操作型惯例的范围,是企业对以技术知识与管理知识为核心的联盟知识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惯例体系;联盟知识的获取(Acquisition)、表达(Articulation)、明码化(codification)、共享(Sharing)与内部化(Intemalization)是构成联盟知识学习过程五个主要的子过程。联盟知识学习过程中,显性(Explicit)知识与隐性(Implicit)知识是联盟知识的两种主要存在与表现形式;其中显性知识是指能在个人间能更系统地传达、更加明确和规范化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是存在于组织个体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即组织中每个人所拥有的特殊知识,它依赖于个人的不同体验、直觉和洞察力。
从这两种知识出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阐述联盟企业是如何进行组织学习的。如表3所示:(1)联盟学习是从知识获取开始的;按照知识的来源途径不同,企业通常存在着两种知识获取方式,分别是内部知识获取与外部知识获取。内部知识获取是指在组织内部,个人通过开展技术研发,获取相关的产品或工艺技术知识及其相关的管理知识;而外部知识获取,则是个人从组织外通过技术引进、外部培训等方式获取所须的产品或工艺技术及其相关的管理知识。(2)知识表达是个人将自身拥有的联盟知识外部化为明确的、规范的显性知识的过程。联盟知识的表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机制来实现,如口头谈话、书面文字、座谈会等;由此产生的可表达的知识更容易被获取或存贮。在联盟构建、实施与管理过程中,联盟管理人员与技术研发人员的知识表达尤为重要,其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对先前联盟历史所形成的技术获取经验作一良好的记录;而且其知识表达过程可以对联盟形成、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由此,联盟知识表达可以促进联盟企业的组织学习。(3)知识明码化过程主要是建立与使用知识目标或资源(如指南、清单与手册)所阐述的内容,来辅助不同情形下的联盟决策与执行行为。知识的明码化不同于单个个体的知识表达,更加强调物理载体在联盟情形、解决方案与理由的阐述上;突出强调联盟技术获取手册与工具的综合使用上。由于知識的明码化,一方面可以促使企业联盟知识更加显性化,另一方面,使得联盟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工作内容、工作规范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理由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由此可以将联盟形成、实施与管理过程中的最优行为以一种制度化的形式加以确立从而促进联盟学习。(4)知识共享是在组织内,各相关单位就个人和组织所拥有的显性和隐性的联盟知识进行交流与共享的组织过程。由于知识表达与知识明码化虽然将显性知识外部化,但并不能保证外部化的显性知识在组织内部都能够传播到,知识共享的目的就在于对企业所拥有的联盟知识进行普遍传播与共享。见习性地与联盟管理、技术研发人员的谈话和讨论等非正式机制、与联盟管理或研发人员举行正式的对技术获取经验的讨论等机制都是常见而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其中“个体交流社区”是分享个体和团体知识的最有效方式。知识共享不仅扩大了企业知识的学习存量、而且通过交互等行为,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推进联盟学习。(5)知识的内部化是企业内的各成员通过学习组织新的联盟知识和概念,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完成了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知识的内部化过程不同于前面四个学习过程,更加突出企业员工在个体技巧与心智模式上的改善,其中内部培训与导师制是实现知识内部化的常见表现形式。总体而言,知识内部化促进了联盟知识的在个体内的有效吸收,因此,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通过技术联盟成功获取所需的技术。
3.协调能力。所谓联盟协调能力是在同一时间内,企业对联盟运营过程所涉及的资源与能力进行有效协同、高效整合的组织惯例集。其主要包含两个层次,首先,是企业本身与联盟成员企业之间的协同与整合。其次是在企业内部,为保证联盟运营任务的完成,在资源与能力上的整合与协同;一方面,需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充分协调:确保用于联盟的资源在员工之间得到了有效且公正的分配;确信员工所分派的联盟任务与他们所具备知识与技能是充分匹配的;确信员工的知识与技能与工作流程是充分相容的。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各联盟职能子能力进行整合,以充分发挥各子能力的集聚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