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2017-07-05乔国有

甘肃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乔国有

【关键词】 物理教学;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1—0060—01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初中物理教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质量低下。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1. 上好第一节课。要上好第一节课,就必须做好每堂课的引言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都知道,第一堂课与每堂课的开始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好奇心最强烈的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案,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比如,可以讲述物理学领域的名人、科技成就、知名物理学家的事迹等。同时,教师要掌握教学语言和教学方式,以准确简练、幽默生动、严谨自然的语言吸引学生,以优雅的个人仪表和举止打动学生,使学生渴望上物理课,喜欢上物理课。

2. 要结合实际生活,把理论用于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最终指导实践。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同时日常生活实践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验证知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只要学生对物理现象感兴趣了,就会自主地去探究学习,就会养成对生活乐于观察以及善于对物理现象问“为什么”的习惯。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一门学科,他们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会有些“前科学概念”,即是指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在现实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的学习,所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和所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而这些印象与经验有一些往往是与科学知识相悖的,这就会让他们对现学知识产生怀疑。此时,如果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他们必定会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比如,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把一个透明的玻璃槽装满水,把一片鱼形的塑料泡沫插入槽水中,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钢丝猛刺水中的塑料鱼。刺完后,笔者把塑料鱼从水中提起来,展示给他们看,看到的结果是有好几根钢丝都刺到了塑料鱼的上方。这时,笔者问学生:“你们明明看得那么准,为什么会刺偏?”学生踊跃回答,各抒己见。“光的折射”现象很自然就被解释了。实践证明,这种操作性强、设计又简单的实验,将光学原理融入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满足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同时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出发,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调动起學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具体可以采取这两种办法:

1. 鼓励学生大胆猜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大胆猜疑,然后通过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 用好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发展创新思维。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探究。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分析一个问题:在坡度相同的土路和柏油马路上拉车,哪个路面上用的力比较大?教师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调动起他们思维的活跃性。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物理教师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学会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时,要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手段既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又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容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模拟功能,形象、生动地再现物理现象,补充或拓展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等。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才能使初中物理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