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2017-07-05任玉芳

甘肃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实效性新课改

任玉芳

【关键词】 小语教学;实效性;新课改;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4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主,而不是像以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另外,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而是全方位地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此外,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开展多种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玩得开心,并且学得开心。那么教师如何寓教于乐,并有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1. 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每一节课时,都要做好充分的备课,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按照教学计划来开展,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学到有用的知识,并且跟着教师的教学计划走。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并且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把教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并且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教学。

2. 要根据教学对象改变教学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法则、规律等是稳定的,但是教学的方法可以千变万化。第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来选择教学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第二,教师还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法。比如说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教师就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假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差,应该主要以掌握基本的知识为主。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学会根据教学对象来改变,最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 教学环节严谨,并且有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严谨的教学计划,并且分层次,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必要可以适当地拓展教学,但是不要画蛇添足,偏离自己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的重点内容,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并且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这一科目时,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小组合作都会觉得富有挑战性,并且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1. 教师的主导地位。新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如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很重要。首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学生阅读其实就是与作者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阅读。其次,在欣赏与评价方面:当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就要对文章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抓住文章重点词、句、段,并且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评价。

2. 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 吃透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而言,教材内容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才汇编而成。教师应吃透教材,并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调地讲解课文知识,而要让学生在学习了教材之后学以致用,运用到日后的生活中。

2. 安排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要学习新的知识,又要巩固所学旧知识,具有很大的难度。因而,适当的课后作业就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且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比如说在教学《王二小》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课后的练习以及练习册的习题,并且让小组长监督学生认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当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与课本有关的知识,这也相当于对知识的复习,有利于学生牢记教材知识。另外,在做习题时可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要开动脑筋思考,通過这样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坚持理论教学的指导方法,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且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实效性新课改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