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诊呼吸衰竭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2017-07-05郭曼曼
郭曼曼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呼吸衰竭生存质量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症状、整体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呼吸衰竭;急诊;护理干预;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6..01
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咳嗽,严重者可伴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1]。近年来,随着公共环境的污染加重,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率也日趋增加。有临床研究表明,在呼吸衰竭急救过程中,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生理不适,此时给予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现对我院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为(44.8±3.9)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为(44.4±3.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解痉、祛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脉搏等常规指标。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健康教育: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指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3]。
心理干预: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常伴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入院后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积极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心情愉悦。
呼吸指导干预: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護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吸氧护理,患者康复后指导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为患者制订适合的运动方案。
饮食干预:保持清淡丰富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核心问卷-30(QLQC-30)评价,指标包括: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症状、整体生存质量评分等[4]。得分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症状、整体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呼吸衰竭以CO2潴留和缺氧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尤其是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若不给予有效的治疗可能引起更严重的不良事件[5]。另外,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常伴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有必要给予吸氧、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手段。
本组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症状、整体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急诊呼吸衰竭治疗过程中,通过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改善临床预后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兰 华.护理干预对急诊呼吸衰竭生存质量影响的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2):140.
[2] 张方霞,周国军,王艳华,等.延伸护理干预对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209-212.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