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好学校
2017-07-05
一次,我在一所小学观摩一项学生活动。学校为活动做了精心的准备,邀请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学区内一些单位负责人和家长代表来校观摩。但在活动中,我看到了三个不应该出现的镜头:
第一个镜头:孩子们站在冷风中冻得发抖。虽已到谷雨时节,但北方的天气依然湿冷,上午气温只有10℃,大人们坐在观摩席上穿着厚外套,一群孩子却穿着薄薄的短袖衫,因为要表演节目,站在冷风中等待得瑟瑟发抖。但学校的教师、家长到校长,竟然没有人去关注孩子们的感受,音乐声热烈,讲话声正浓。
第二个镜頭:学校邀请的成人代表坐在了孩子前头。学校邀请的部分家长代表、社区人士被安排坐在了学生观看方阵的前排,高高在上的成人挡住了整个方阵学生观看的视线,致使不少调皮的学生不时站起或跳起观看,而多数听话守纪的学生则只能“望背兴叹”,或者干脆低下头去小声议论、玩着自己的手指。
第三个镜头:整场活动只有不到20%左右的孩子参与表演,80%以上学生在下面观看、鼓掌。最让人不解的是:学校把活动场地设计成面向主席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面向主席台进行表演,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坐在表演场地两侧,第一排有大人挡住孩子们观看的视线,在两侧观看的学生根本看不清。
这三个镜头像三块冷冰塞在我的心上,我觉得这是作为一所好学校不应该出现的场景,一所好学校应该让孩子们在表演中多穿一件衣服,哪怕没有设计中的服装那么美,但也不会让孩子们挨冻;应该把成人坐的椅子摆到孩子后头,让孩子能坐到前排,能开心地看着同学们的演出;应该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表演中来,不丢下任何一个孩子,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更应该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努力创造一个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学校应该全力做到以生为本,从心底里为孩子们着想,也希望这些不应该出现的镜头,在我们的教育中,在我们的学校里,少一些,再少一些。
在我心目中,一所高品质的学校、一所好学校,起码应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遵守法规,遵循规律。指学校的改革发展一定置于国家宏观政策、法规坐标之中,不逾越国家教育政策、法规,这是底线也是红线;遵循规律,是指学校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坚持站在学生立场,按照教育本质规律、教学基本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学。古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学校有了这种“止定静安”的精神,则有可能真正做到遵守法规,遵循规律。
二是超越规范,自成特色。学校在遵守法规、遵循规律基础上,要追求更高的品质和品位,则需要认真分析校情,对学校历史传统、办学现状、未来走向进行整体考量,广泛听取师生、家长、社会人士的意见,逐步谋划、行动,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品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特色并不等同于某一个方面的特点,更不等同于某一个突出项目,特色应是学校既开放又相对稳定的文化特质,是一提到学校人们马上就能联想到的、区别于他人的地方。
三是共治善治,利益共生。学校致力于“共治,善治”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每个人都是学校发展的参与者,每个人都是学校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学校与师生、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区等“利益共生”。尤其是学校要特别倡导“利益相关者”的“共治”,让更多的脑袋动起来,让更多的脚步行起来,让更多的心温暖起来。
四是校风优良,师生向往。师生喜欢的学校就是一所好学校,看一所学校好不好,师生喜欢是硬道理,一所真正的好学校,学校的“空气质量优良”,弥散着自然、自主、自由的空气,师生在这里可以尽情地自由呼吸,他们由衷地喜欢学校并期待着来到学校,这里时常有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故事,他们浸润其中乐于学习、乐于发展、乐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