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优化“分数”教学策略
2017-07-05赵孝忠
赵孝忠
分数是小学生接触整数、小数后的第三种数,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具备在实际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们的共性问题,进而重点分析,然后在教学设计上有所体现。笔者在讲解“分数”内容的时候,发现学生比较难理解它的概念,所以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同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可以让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学习中。
一、直观教学,理解概念
数学是最考验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师要想将这一门高难度、多层次的学科转化成低难度、少层次,需要让学生能够将知识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密,这样才可以应对陌生的情景,然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板书的笨拙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
在讲解分数加减法的时候,需要进行同分母的处理,然后才可以进行加减。笔者在电脑上打出“+”这个符号,由于分母不一样,所以不能直接加。在此前只讲过同分母的加减运算,结合公约数、公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将分母改变,然后再计算。首先在幻灯片上展示公倍数的内容,让学生及时进行复习。4与10的最小公倍数是20,在学生进行同分母的操作时,有些同学没有把分子改变,教师及时纠正。此时的运算用到了以前的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现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帮助,学生可以将有难度的问题进行层层分解,将这些条件与自己熟悉的条件进行联系。在幻灯片上总结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提出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解决异分母加减运算的时候,学生应该先想到同分母加减。所以学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分母不同的问题,通过以前的学习从脑海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解题的整个过程,并且这种方式比板书的方式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的应用,在教学上增添了很大的便利性,教师需要抓住这一工具,尽可能让课堂的讲授方式变得多样性。
二、结合生活,学以致用
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比较浅显,在生活中能够找到很多的实例。当学生认为分数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难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经验来理解。虽然生活中的实例没有系统地给学生们讲解知识,但是它所提供的印象是非常宝贵的。
在教学“分数”这一概念的时候,笔者以学生们遇到过的“分东西”为例子。两人分一块月饼,每块是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出来就是。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将月饼切开分成两瓣,所得的就是整个月饼的四分之一,写出来就是。通过图文小故事引导出分数这个概念。学生们在生活中也常遇到这些问题,教师把抽象的分数用具体的实例作为引导,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
数学知识是来自于生活,最后要服务于生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增加生活元素,让学生增加熟悉感,激发他们对分数学习的兴趣。生活中的很多实例都可以用来举例,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们的兴趣才可以被吸引住,进而掌握“分数”的知识。
三、引导思维,掌握题型
应用题的解读能够帮助学生们拓展思维,但是往往讲解的过程会变得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在应用题中增加趣味性,提升他们对应用题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掌握所讲的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将他们带入到题目的情景中,让学生将各个问题逐个击破。
在教学“分数”的大小问题时,为了避免课堂气氛变得沉闷,笔者将学生们熟悉的人物放入到题目中,题目:“师徒四人在途径荒无人烟的地方,四周看不到一户人家,四人都非常渴。八戒看到有一片西瓜地,喜出望外,立刻抱着一个就走了。等到分西瓜的时候,可八戒说:“我要多分点,这是我辛苦找来的,我要八分之一。”孙悟空笑而不语,等分到西瓜后,八戒感到非常委屈,明明8比4大,凭什么我的西瓜最小?”我问学生们:“猪八戒说的对吗?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四块的肯定比八块大,这样你们就能理解八戒的疑惑了吧。”对于分数来说,分母越大,在分子一样的情况下,其值越小。学生们对比较分数大小有疑惑的时候,就立刻想到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立刻就会顿悟。
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课堂讲解的知识,最直接的影响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能有效地带动学生们积极思考,学生们的思维一旦活跃起来,就能够快速接受课堂的内容了。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刚刚接触的,但是这种思想他们早就接触到,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将他们埋藏的思想挖掘出来。同时,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注意将课堂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结合,用他们最喜欢、接受度最高的形式来教学。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