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缺陷与对策
2017-07-05景龙李雅茹
景龙+李雅茹
【关键词】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27—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离婚率、犯罪率的大幅度增加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许多正常家庭的格局被打破,由此产生了单亲家庭、离婚后重组家庭、寄养家庭、罪犯家庭等多种特殊家庭类型。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爱护和管教,抗挫折能力低下,是非观念淡薄,学业成绩下降,思想品质下滑,给学校教育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本文在对特殊家庭教育缺陷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缺陷
1. 父母“淡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是教育的计划者、实施者和参与者,但特殊儿童教育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导致一些父母逐渐失去信心。在特殊儿童的家庭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比较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低,对孩子缺乏了解,疏于对孩子的教育,更有家长常年见不到孩子,家庭教育成了爷爷奶奶的责任。自身的缺陷导致特殊儿童在心理上容易自卑、胆怯、害羞、不愿意与人交往,如果父母不积极引导孩子参与社会生活,将导致孩子早期社会化的失败,甚至出现反社会人格。
2. “过度”与“放任”教育。很多家长对特殊儿童缺乏正确认识,不能正视孩子的缺陷,一味地教孩子各种知识,而忽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的家长认为,特殊儿童的早期康复等同于“医学治疗”,经过康复治疗特殊儿童就可以获得某一方面的“正常”,如会说话了、智力水平提升了等等,因此忽视对儿童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的家长过分夸大孩子的缺陷,认为学校即使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也于事无补,孩子的现状不可能得到改变;有的家长仅仅把自己定位为孩子的抚养者,忽视了自身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最佳时间。
3. 缺乏专业知识。由于先天的生理缺陷,孩子的心理往往是敏感和脆弱的。特殊儿童家长不但要注意孩子身体的变化,更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大多数家长掌握的特殊教育知识匮乏,虽然一些专业机构及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一些家長培训工作,但也很有局限性,不一定适合所有家庭。特别是一些相对偏远的农村家庭,家长对特殊教育知识了解得更少,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合特殊儿童,影响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
二、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的对策
1. 学校方面。应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从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特殊地位和功能来看,教师不仅要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和一般家庭学生一样进行教育,更要从这些学生的家庭特点出发,从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心理发育方面加倍关心、对症下药。一是行为上严格训导。教师在教育这部分学生时,要不断进行角色转换,既做老师,又做家长,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力量,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训练,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学习上热情帮助。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适当补课,使他们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三是心理上对症疏导。应多关心、爱护这些学生,不因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而冷落他们。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有母亲般的慈爱,对学生的生活,大到家庭的生活状况,小到吃饭穿衣,都应一点一滴关心到。
2. 社会方面。社会教育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社会力量的参与可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也可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把关工委、司法、政府、企业、街道、居委会等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到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形成社会化的育人体系。政府给予行政支持,企业、街道、居委会可作为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服务基地。多方联动,充分发挥学校、社会联合教育的力量,使特殊学生在全社会的支持下顺利成才。
3. 家长方面。应积极营造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认真对待婚烟,婚后要和睦,共同担当起哺育孩子的责任。一旦家庭遭遇不幸,家长不应自己先消沉下去,更应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调整自己的心态,化悲痛为力量。家长无论工作多忙,离家多远,都应承担起抚养、爱抚、养育孩子的责任,要把其作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6]GHB1178)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