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骄纵孩子?
2017-07-05张德兰
张德兰
某天,与几位教育界同仁一道,去一所学校观摩学习。恰好学校正在举办一项活动。按照惯例,活动有一个启动仪式,校长宣读开幕词。主席台下站着一百多名学生演员,他们穿着短袖长裤。当时气温有些下降,我猜测,一身短袖的他们应该会感觉有些冷。但仔细观察之下,发现孩子们的状态都还不错,一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满是对表演节目的期待,没有一个孩子缩手缩脚,可见平时训练有素。不免生出一丝敬意,在心中暗暗为孩子们叫一声好。
同行的一位校长则不以为然,认为学校不应该让孩子们在冷风中受冻,要以人为本。
今天,我们对于同一个教育现象,往往有不同的解读,这是教育思想百花齐放、教育理念百家争鸣的必然结果。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不同的声音中,人们对于教育问题能够认识得更加深刻。
关于上述教育现象,我有几个疑问与同仁们探讨。
我们常说,今天的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可这些花朵仅仅是家长娇惯出来的吗?学校是不是有时也打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旗号在娇惯孩子呢?
我们也常常看到不少“家长背包客”和“学生甩手党”,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颤巍巍地帮孩子背着书包,一直到校门口都舍不得放下。这算不算一种溺爱?恕我直言,如此宠溺孩子,恐怕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
40年前,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记忆最深刻的是团体操表演比赛。有一次,轮到我们班表演红缨枪操,老天爷像是故意要考验我们的意志一般,比赛中下起了大雨。由于红缨枪的穗子是用红墨水染的,经过雨水的浸泡,红墨水顺着舞动的红缨枪四处飞溅,同学们的白衬衣上全都染上了红艳艳的墨水。可是没有一个同学在意,大家非常认真而又坚定地完成了整个比赛。观赛的老师和同学,纷纷伸出大拇指,给我们点赞。几十年过去,这段经历我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很多学校因为担心存在安全隐患,将校园里的单双杠和跳箱全部撤掉,连沙坑也不见了踪影。教育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可是一过五月,有些学校就给课间操“瘦身”,一遍广播操后就取消了大课间的跑操,理由貌似充分:担心孩子中暑。
类似这样的“减法”还有许多。
不得不说,如果学校打着爱的旗号,一味迁就、纵容,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呵护下变成脆弱的“温室花朵”了。
或许,自然界里的育儿方法值得教育人反思。
遼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雕鹰,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王”,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很难逃脱。雕鹰的这一本领是如何练就的呢?科学家研究后发现,幼鹰自打一出生,就要经受母鹰近似残酷的训练。当幼鹰能够独自飞翔的时候,母鹰会把幼鹰带到高处,或者树梢或者悬崖上,将它们摔下去,那些被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还将面临最后、最艰难的考验——它们那成长中的翅膀,大部分骨骼会被母鹰折断,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振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充血,不久便能痊愈,痊愈后的翅膀将获得重生,长得更加强健有力。如果不这样做,雕鹰就会失去仅有的机会,永远与蓝天无缘。
对待孩子,我们也要学会放开手,不能用骄纵来影响他们成长中的必经之路,而应该从小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独立坚强的品格。
过去,我们的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在则是“四体不健,五病皆全”(娇、懒、软、慢、散),与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三无七不”干系莫大(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
孩子是家庭的,是学校的,更是社会的、国家的。为了民族的未来,学校理应担当起引领社会、引领家长的责任,把培养强健的体魄与培养良好品行和扎实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引导学生在奔跑中释放自己,在跌倒中战胜自己,在合作中超越自己。
(作者单位: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
(责任编辑 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