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为作文教学插上有力翼翅

2017-07-05姜群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习作互联网+交流

姜群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改变,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了。QQ群、微信朋友圈、app平台、云盘等都是我们熟练运用的互联网技术手段。2011版语文课标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要求: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随着社会发展,习作教学也需与时俱进。要把互联网与作文教学适切结合起来,借助互联网,让互联网通信技术手段与作文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让“互联网+”为作文教学插上有力翼翅。

一、网络多样资源,增加习作素材丰富性

网络上具有浩如烟海的声频、视频、文字、图画等种类的资源,以动态、静态、三维等形式来展示,突破时空的限制,便于我们选用。习作教学中,学生需要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才能更加顺利完成习作。而这些素材,大部分来源于生活,还有些则需要借助于网络来收集。这些素材收集下来,使学生习作素材种类变得丰富多彩,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仔细研究,借鉴运用,以此来增加学生完成习作的积极性。

比如,六上习作三的主题是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去收集不同特产的资料,食品、工业品、艺术品、农产品等。实物观察、纸面资料仍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时,老师就鼓励学生上网去收集,从该事物的由来、演变、种类衍生、价值作用等方面去收集资料。经过网络资源的丰实后,学生手头关于家乡特产的介绍资料显得比以前丰富多了。习作课上,在介绍家乡的特产“白蒜”时,老师让收集了该事物不同方面资料的学生来进行补充。有的学生拿来了实物,当面展示了白蒜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有的学生利用自制的幻灯片,交流了白蒜的由来、种植历史、营养价值等;有的学生打开了关于白蒜的网页,介绍了白蒜的衍生产品和新式食用方法……看着这些资料,同学们非常惊奇,对白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正是合理利用了网络上的这些资源,帮助学生掌握了作文对象更为全面的情况,才便于学生习作的完成。

二、大力利用网络互动功能,提高习作交流互动性

互联网的一大特色,就是可以进行快速的互动交流。通过搭建互动平台或是交互式的操作平台,学生可以快速读到别人的文章,甚至是多人的不同文章、不同的片段,便于学生向他人学习。阅读中可以相互即时交流,相互点评,相互切磋、修改。可以说,借助互联网,学生的作文在交流与修改方面显得更为多元。

有了网络的支持,学生习作可以有更大范围的阅读,小伙伴之间、师生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发帖,读帖,回帖,快速地提出建议与意见,及时进行修改点评,比原来传统的阅读方式更快捷、更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这种整合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教与学的方式都变得多样化了。

三、构建开放交互阅读环境,开创习作阅读广阔性

“一个合格的作文指导老师,不应该把力量都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上,他至少应当分一半力量出来,研究一下如何发表这些作文。”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的说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总是特别注重为学生的作文得到更多人的欣赏而广为开发各类宣传渠道。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积极借助网络,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发表习作。

首先是利用《太仓日报》推出的“太仓日报样样有”这个微信平台进行习作发表。先把学生习作电子稿上传到微信平台指定的“小荷园”栏目内,然后利用微信平台,鼓励班级家长们一起来投票,拉动朋友圈的好友们一起来支持学生们的作文。学生知道老师、家長都在为他们的作文能够发表而努力争取着,都显得很感动,每次写作文都会尽力写得生动形象。

其次是向各份报刊提供的电子邮箱投稿。每每收集到学生的优秀习作后,我都会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按照报刊的类别,有针对性的投稿。每次总会留意查看报刊的邮件回复,进行后续联系。每周、每月,不间断地投寄电子稿,迎来的是学生作文的陆续发表,赢得的是学生作文积极性的保持。

第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读书平台的阅读活动。比如鼓励学生登录书香江苏平台,阅读相关书籍,撰写读后感,发表见解,交流看法,分享收获。虽然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作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表,但是全省的学生都在这个平台上发布作文,学生们可以读到不同地区同龄人的文章,阅读的同时,就会发现不同的写法,习得同类文章的不同开头、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阅读心得体会的获得,是与作文正式发表无异的。

四、利用网络支撑的各类平台,丰富习作表达多样性

“互联网+”时代下的作文教学,不一定拘泥于传统的作文呈现形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多样化的方式来呈现作文。现在的孩子眼界比较开阔,日常生活中对网络的熟知程度与熟练操作性,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水平都要高。在作文教学上,如果还总是保持原有的方式,学生的兴趣、意愿、作文能力等都不能得以长久的保持与发展。如果适当地将一些他们喜欢的方式加入到教学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网络支持下的路路通平台发送祝福语、专题网页发布信息、QQ群内回复点评他人、论坛进行发帖、微信微博发表心语独白等,这些都是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的好渠道、好机会。互联网平台下的多样化习作方式,也能体现习作的及时性、趣味性、展示性。

作者简介: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习作互联网+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