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一例,学生获益

2017-07-05蔡雪琴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例子课文教材

蔡雪琴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用教材教”,方使师生都获得自由和解放,成为驾驭教材的“主人”;“用教材教”,教师就应着眼于学生现在和未来的需要;“用教材教”,教师就会放宽语文的视野,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如何用好这一例,让学生真正获益呢?

一、认识例子的“特性”

1.特殊的“情怀”

苏教版教材大都为主题单元,如六年级上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因此,我们在钻研某一篇课文的时候,得兼顾这单元的主题情怀,让学生在多角度、立体式的课堂上感受人情美、人性美等。

2.特殊的“形式”

所有的内容都是有意味的形式,教材也是如此。例如六年级教材中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读书要有选择》,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又如,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再如,注意了课堂内外的衔接,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进一步拓宽了阅读面,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还如,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读报和剪报》《我的成长册》,让学生进行一个小专题、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3.特殊的“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不同题材、文体的特殊表达,才能有的放矢地让学生收获更多。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大多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这样的文章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如何将事情的经过、人物的形象记叙清楚的,感受细节刻画、事例典型等特点。当然,我们的教材中还有一些说明文、说理文等面对小学生,依照文类特点,体会表达的效果。

二、抓住例子的“精彩”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是作为一篇较为完整的例文并非处处可以揣摩、借鉴。“精彩”之所以精彩,那就是因为罕见。因此,在我们借用教材这一例子的时候,得学会斟酌、筛选,用好例子中的“精彩”之处。

1.“题眼”处生趣

好的文章首先有一个新奇的或是夺人眼球的题目,从题目上就可进行教学指导。如《山谷中的谜底》,抓住题眼中的谜,可以从“题目”中激趣,其次,在“谜面”中探趣,最后在揭示 “谜底”中显趣。学生便能在这个问题提出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课文,取得理想的预设效果。

2.“精妙”处品味

我们教材中的语言都是经过仔细打磨的,因此,抓住一些细节精妙处品味,学生受益匪浅。例如学习《螳螂捕蝉》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表现文中少年“聪明机智”的形象,我引导学生关注了这些细微之处。首先抓住“吴王固执地下了一道死命令”中“固执”一词,“固执”之中,感受少年之勇敢;其次“巧遇”之中,感受少年之用心;再次“巧劝”之中,感受少年之机智。课文最精彩的地方便是少年生动“讲故事”的内容。感受少年讲故事之用意,形式之吸引人,内容之耐人寻味,成为学这则故事的要点。像这堂课的教学一样,关注一些精妙之处进行品味,学生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同时语感的培养、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也得以实现。

3.“深邃”处对话

我们的教材中,往往会有一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语言,课堂上就要让对话展开,体味其中深刻的哲理。例如在学习《最大的麦穗》这篇有着深刻人生道理的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古希腊的这位大师,聆听他的教诲,感悟语言的魅力,领悟人生的真理,尤其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单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教学中,我一次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与“大师”对话,让学生逐步感受这位哲学大师的言中意和言外意,最终也能如大师所期待的,让学生在“顿悟”中领会人生真理。

三、发挥例子的“例效”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有读写一体的意识,引导学生在体察、领悟“例子”的个性特征,学习“例子”的点睛之笔之后,以“例子”为桥梁,实行迁移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我引领学生感受这篇课文语言的精美,体会作者如何抓住了代表性事物的特点“映山红的精神”“油桐开得旺”“沙土的罕见”等,将眼前“一片明丽”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仿佛亲眼所见。其次是清晰的线索。本文是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巧妙。再次,就是作者的一些独特的写作技巧,抓住重点,突出奇趣。有了对教材这一例子的深入钻研,如何用好这一例、用足这一例子就成为教学实施的重要内容。于是,接下来的課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模仿这一篇课文,也来写一篇游记。最终,学生在模仿、迁移中获得了进步。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例子,活用例子,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读好教材这本书的同时,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实践的时机,开掘各种语文实践的渠道,让学生在语文广阔天地里获得丰厚的知识,享受学习语文的无尽乐趣!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例子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