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阶段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探究
2017-07-05倪振贤
倪振贤
所谓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中心主题参与课堂活动。在小学阶段,教师如果能做好阅读教学工作,学生将会受益良多。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活动,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主题式阅读是阅读教学中效果非常明显的一种。
一、巧妙切入,走进主题
在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准确切入,引导学生主动走进教师确定的主题中,深度阅读之后获得深刻体验。导入阅读的方式很多,例如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多媒体画面或者结合单元导语等。教师精心设计的切入语,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迅速掌握阅读内容,指引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
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对革命先烈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下,教师为学生确定了“致敬英雄”这样的主题式阅读,为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阅读,教师这样进行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不仅体会到当时战士们的艰辛,还体会到面临个人私利和集体大义的时候我们要选择大爱。其实,不管在以前还是在现在,这样的人还有很多,那么你能再搜集一些这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纷纷搜集资料,很多学生找到了非常有趣的故事,例如《小兵张嘎》《马背上的小红军》等。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本,在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思想的基础上确定主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挖掘教学资源,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不仅能在最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主题式阅读中,收获更加丰富的感悟。
二、学会审美,探寻主题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的时候,要结合小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结合实物或者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主体,得到情感的熏陶以及审美的乐趣。
《三亚落日》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的第二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亚的热带风光,引人入胜,而教师就抓住这一段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仅仅通过文本内容对三亚的美丽风光领会不深,于是教师整理了关于三亚的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同时结合轻松优美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蓝天碧海、椰树沙滩的三亚美景中。在課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到学生被三亚的美景深深陶醉,意识到能够根据这篇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谈一谈三亚的热带风情,同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主题阅读。这样的任务设计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主题,自主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探寻文本主题的基础上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鉴赏,让学生体会文本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学会审美。
三、实践活动,升华主题
指导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的重中之重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实践。新课标中对于学生的阅读量有明确的要求,但由于小学生缺乏主动阅读,这样,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度的引导。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在设计主题阅读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真正感受自然,挖掘课堂外的教学资源。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主题式阅读的升华。
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确定了“走进美丽的风景”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首先教师为学生拓展了《颐和园》《长城》这些文本,让学生对于这些风景名胜有更加深刻的体会。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设计导游词,在课堂上和大家交流如何做好颐和园、长城以及双龙洞的讲解,并且进行课堂演练,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以及知识储备,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全身心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化程度的提升,实现了升华主题这一目标。
总而言之,主题式阅读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构建开放式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效陶冶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课堂活动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汤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