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稻鱼共育生产现状及改进措施
2017-07-05旷石头马小萍石桥德
旷石头+马小萍++石桥德
摘 要:全州县自古就有稻田养鱼的传统习惯,全州县稻田放养的是体色乌黑透亮的乌鲤禾花鱼,全州县传统的养鱼稻田一般不盘沟、不留凼坑,667m2放养鱼苗500尾左右,不投饵饲喂,每667m2产禾花鱼7.510kg左右,养鱼稻田长期深灌,不露晒田。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稻-鱼共育;现状;改进措施;全州县
中图分类号:S9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56
稻-鱼共育是在种植水稻的田中,同时套养鱼类,从而获得稻鱼双收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稻在田中长,鱼在田底游,种养结合,管理方便,鱼摄食田中微生物、浮游生物、杂草幼芽、草籽、害虫虫卵和幼虫,鱼粪肥田,同时鱼在稻根间游动频繁,钻泥觅食,能疏松土质,加速肥料分解,促进水稻生长,既保障了粮食生产,又增加了鱼的收入。近年来,开展粮食(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稻-鱼共育生产模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 全州县稻-鱼共育生产概况
全州县共有水田面积3.6万hm2,保水田2.67万hm2,江河、水库水资源较为丰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全州县稻田养鱼的历史漫长而悠远,早在汉代就有了。全州县稻田放养的鱼是一种体色乌黑透亮的乌鲤(禾花鱼),原产于广西全州,属中国土著鱼类,其体短而肥,一般体重在50~250g,全身紫褐色,細叶鳞,皮薄,隐约可见内脏,它肉多刺小,有主刺无细刺,肉质细嫩清甜,无腥味。当水稻抽穗扬花时,鱼儿喜爱吃飘落在水上的禾花,食后长得又肥又嫩,鱼肉具有禾花香味而得名禾花鱼。禾花鱼可鲜食或烘制成腊鱼仔,全州禾花鱼南宋时期就被列为宫廷贡品。全县最大年稻田养殖禾花鱼面积达1.66万hm2,产量4391t,创产值1.1亿元,目前年养殖面积7330hm2左右,年产量830t。
鱼种繁育:在过去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鱼种田,头年选几条体短肚大的乌色鲤鱼婆放养水塘中,第2年开春后于清明节前后放进田里,每条母鲤配放几条乌色公鲤鱼,在水田四周放一些松枝卡,谷雨期间,鲤鱼产卵,育成鱼苗。现在畜牧水产局有专门繁育鱼苗的鱼种场,为稻田养鱼提供大田用鱼苗,极少数农户还自繁自养。
稻田处置:作为养殖禾花鱼的稻田,加宽加高夯实田埂,在进水和出水口安置拦鱼栅(常用松树枝、杉树枝拦好),目的是能提高稻田养鱼后的蓄水量,防止漏水、垮埂、水翻田埂和逃鱼。水田犁好耙平后,在过去鱼苗自繁自养时期,有的在田中间盘留一个2~3m2的凼坑,以便禾花鱼过夏过冬和繁殖。现在一般不盘沟留凼。
鱼苗放养:鱼苗可在稻田插秧后15d左右放入田中。过去,一般鱼苗长至半节小手指大后,刚是中稻进入分蘖期,就将鱼苗分放于稻田中,约3个月后,在水稻成熟断水时收回鱼。实行双季稻后,早稻在禾苗立苗后的5月中旬放养,早稻黄熟后拿出,待晚稻禾苗立苗后再放入晚稻田中,晚稻黄熟后收鱼。每667m2稻田放养本地乌鲤禾花鱼500尾左右,传统稻田养鱼一般667m2产禾花鱼7.5~10kg。
2 存在问题
2.1 养鱼稻田长期深灌,不露晒田
水稻插秧立苗后就将鱼苗放入稻田中,从此时开始直到水稻成熟,稻田中都保持8~20cm的深水层,长期深灌,水稻生长受到影响,根系不发达,分蘖较少,稻纹枯病常发生较重,因长期深灌泡水,水稻茎杆较软弱,易引起后期倒伏。
2.2 稻田鱼放养粗放,鱼产量低
全州县传统的稻田养鱼,稻田一般不盘沟留凼坑,667m2放养鱼苗500尾左右,放鱼后只对稻田水稻施肥和防治病虫害,对养鱼管理粗放,鱼在田中摄食昆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杂草幼芽等天然饵料,不投饵饲喂,所以鱼的产量较低,一般667m2产禾花鱼7.5~10kg。
3 改进措施
3.1 开沟留凼
水稻的根不是水生根。为满足稻根对氧气的要求,水稻生长期必须经常调节水位,干湿兼顾,稻田浅灌和晒田是水稻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为解决稻鱼用水矛盾,必须在插秧前开沟、留凼,增加稻田容水量,以利于鱼类生长。稻田鱼沟和鱼坑应在插(抛)秧前预先盘起好。沟可根据稻田面积大小,盘成”十”字形或”田”字形、或”目”字形,或按每4~5m开一条工作沟,工作沟的沟宽30cm、沟深15~20cm。在田中间盘留1个2~5m2的凼坑,坑深20~30cm。沟和坑相连。开好沟和凼坑后耥平厢面待抛秧。
3.2 增加鱼苗放养数量
全州县传统的稻田养鱼,一般667m2放养禾花鱼苗种500尾左右,667m2产禾花鱼7.5~10kg。为了提高禾花鱼产量,可适当增加鱼苗放养数量,每667m2投放禾花鱼种苗800~1200尾左右。
3.3 适当投饵饲喂
稻田中有丰富的昆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天然饵料供鱼类摄食,但稻田水浅,天然饵料有限,如果要使稻田养鱼获得较高产量(667m2产鱼25kg以上),在增加了鱼苗放养量的基础上,必须投喂饵料。常用的饵料有浮萍、菜叶、麦麸、米糠、精饲料等。鱼种放入稻田的第1周内,一般不要投喂,1周后,就可补充投喂了,投饵时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并注意观察鱼类摄食、活动情况,并根据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
3.4 适时清沟坑、增大水量
一般每20d左右清理1次沟和凼坑,使沟的水保持通畅,使凼坑能保持应有的蓄水高度。保证禾花鱼正常的生长环境。
3.5 合理灌溉
在水稻生长期间须调节灌水深度,前期鱼种尚小,宜浅灌,水位保持3~5cm,以利水稻生根分蘖; 当分蘖达一定数量时,应适时露晒田,控制其继续分蘖,并促进根系发育,增加白根量,增进根的吸收能力,同时改善稻田的生态条件,减轻病虫害发生为害。露晒田时(约7~10d)鱼类可在沟和凼坑内栖息; 水稻中后期,鱼体也长大,均需较大水量,田水加深,水位保持在15cm。
3.6 合理设置诱虫灯
在稻田中合适的位置安装诱虫灯,能在稻谷生长周期中减少农药治虫,同时增加禾花鱼的饵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