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拉動 健身行業新「機」肉
2017-07-05余曉文
余曉文
健身會上癮?市場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當40~50歲的時髦大叔都在飯桌上談論脂肪含量與馬甲線時,說明市場已經有些微發燙。
如火如荼的「私教」生意
當下逐漸火熱的健身行業,除了傳統健身房,也衍生出了各類新模式。「辦健身卡的人分三類。A類是會去健身並且會請私人教練的人,B類是辦完年卡很少去健身的人,C類是辦完卡不健身也要去洗澡的人。除了最後一類,前面兩類都是能讓健身房賺錢的『金主』。」
「零健身」創始人狄龍生這樣描述他所了解的客戶群。正是看準前面兩類客戶群的市場,曾在大型連鎖健身房當私人教練的他,一頭沖進了這個私教服務領域,於2015年5月在上海開出了健身工作室。
和一般的大型連鎖健身房不同,狄龍生在上海的健身工作室採取的是完全預約制,只提供1對1的私教課程,沒有年卡的門檻,但並不適合不打算請私教的健身人群。
1對1的私教服務是狄龍生看中的細分領域。據他了解,在年卡制的大型健身房裏,私人教練的收入由銷售、課時費和底薪組成,其中銷售占比最高。因此,為了達到銷售指標,教練往往把精力放在銷售而非教課上,除了會影響教學品質,也會推高教練的流動性。另外,大型健身房需要先入會辦年卡,那麼再購買私教課程就屬於二次消費,有時還會遇到「死纏爛打」的銷售教練,讓客戶的體驗變得很糟糕。
於是,不需要辦卡,而是以只售私教課程的方式來運營,是狄龍生嘗試的盈利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是,讓私教的收入更高也更穩定,也讓客戶的體驗變得更好、黏性更強。
但顯然,這種定位比一般的連鎖健身房要更高端,總價自然也不會低。每節課時費350元(人民幣,下同),按照平均每人每週2節課的頻率來算,每個月的費用則在3000元左右,而一年的總價即4萬元上下。而一般健身房的年卡是在5000元上下,僅為前者的八分之一。
但高價似乎並不影響健身工作室的生意。據此前所做的客戶調查,狄龍生說,他們所接觸的客戶群年齡主要在30歲~40歲之間,年收入都在50萬以上。一份內部的統計調查顯示,願意每個月在健身上花費3000元左右的人占比最高,大約占45%;花費2000元以下和6000元以上的都占少數。
目前,「零健身」的運營模式已嘗試了近兩年。狄龍生說,自2015年開出第一家工作室以來,2016年新增4家,2017年計畫新增超過5家,並在3年內累計開出30家門店。每家門店目前的客戶數量在10~15人左右,大約以10%的速度在新增。據狄龍生稱,大概有60%的客戶會在一個課程結束後續課,黏性較高。
按照一家門店每月銷售100~150小時的私教課時來估算,每家門店的月營收大約30萬元,年收差不多360萬元。如果能按照計畫開出30家門店,意味著總體營收能過億。
總體來說,狄龍生說自己的工作室主要靠私教課程服務盈利,淨盈利率在20%左右,因為課時費工作室會與私教分享。目前,一家工作室大約有6~8名健身教練,對應15~20位客戶,能較好確保教學的品質。
「網紅」拉動的健身經濟
在2016年初發佈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作為推進健康中國行動計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首次單獨提及。與此同時,人們對於健身的真正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國家體育總局調查顯示,2014年全大陸共有4.1億20歲及以上城鄉居民參加過體育鍛煉,比2007年增加0.7億人。
2016年IFBB(國際健美聯合會)世界健身錦標賽全場冠軍鄭少忠認為,中國大陸的健身行業現階段只是起步,民眾的健身觀念也處在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在過去的兩年,與健身相關的各類直接或附屬產品都超越了過去10年以上的發展速度。加上網路健身達人和自媒體的介入,各種健身相關資訊高速傳播,使得行業內溝通交流密切。
線上減肥健身的運營者越來越多,也逐漸開始吸引資本市場的眼球。據媒體報導,Fit Time睿健時代在2016年底剛完成了5000萬的B+輪融資,而擁有用戶量6000萬的健身軟體Keep更完成了C+輪投資。而就在2017年3月,狄龍生的「零健身」完成了天使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