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骆驼城魏晋墓动物装饰题材画像砖的图腾崇拜

2017-07-05赵建国

艺术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图腾崇拜河西走廊

赵建国

摘 要:河西走廊魏晋墓砖画及雕像砖画《羽人神兽图》、《神人骑鱼图》、《牛首人像》和《鸡首人像》的动物题材的砖画或雕像砖受到了汉画像石的深刻影响;这些动物题材的砖画或雕像砖一般都表现出图腾崇拜的远古余响,同时蕴含着吉祥的寓意和生殖崇拜的观念;此外,还有镇墓辟邪的民间信仰功能。

关键词:河西走廊 动物题材 砖画 雕像砖 图腾崇拜

骆驼城位于河西走廊张掖市高台县城20公里处,它是汉代酒泉郡表是县地,魏晋时期为建康郡所在地。骆驼城出土了大量的丝绸、壁画砖和简牍文书,其中已出土的数百块墓葬砖画是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历史文化的珍贵的图像资料。墓葬砖画反映的大多是农耕文化的生产生活场景,也有反映游牧文化的狩猎场面。图像证史,河西走廊在魏晋时期就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地。墓葬砖画中少量类似图腾动物题材的图像,笔法简洁,原始朴实,别具一格。应该说这类砖画蕴含的信息多样复杂,但是学术界尚未专门解读。本文以砖画及雕像砖画《羽人神兽图》、《神人骑鱼图》、《牛首人像》和《鸡首人像》为例,尝试作分析探究。

一、《羽人神兽图》中的龙

骆驼城墓群出土的砖画《羽人神兽图》:长42.5厘米,宽20厘米,厚6.5厘米,砖呈长方形。横构图,以白色涂底,画面左部绘一披长发,长耳,肩腋部生羽之神人,右部绘一有翼神兽,神兽作搏斗状。神兽究竟为何物?学者们普遍认为是龙,或者应龙。《广雅·释鱼》曰:“有翼曰应龙”。 所谓“应龙”,大概就是“翼龙”之音转、或“翼龙”之异名。传说中的应龙能飞,历来学者认为“应龙有翼”即是有翅膀飞翔的龙。《山海经》 “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应龙之状,乃得大雨。”龙一般司雨水,地上久旱不雨,人们龙神或龙王求雨。现在民间还保留有耍龙的习俗,其模仿龙的形象和动作去向天空求雨的古代风俗,这一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巫术活动中。在社会的演进中,具有浓厚的巫术性的活动,被慢慢演变成为带有群体性的娱乐活动。河西走廊干旱少雨,水资源相对匮乏,祈龙求雨是魏晋时期河西走廊民众的普遍民间信仰。

图腾是远古先民的亲属、祖先以及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常常图腾被视为民族的标志和民族的崇拜物,并且对民族的文化和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龙在文献中被记载是由许多不同的动物图腾糅合成的一种联合体。龟、凤 、龙、麟,都曾经是中国古代的图腾。在闻一多《伏羲考》文中写到:“龙是一种大蛇,在图腾没有合并之前。其蛇的名字叫做‘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这即是说,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并融合其他氏族部落的图腾最终渐变为龙图腾。

龙既是一种图腾,又是吉祥动物的象征,将它装饰在墓墙上显然具有镇妖辟邪的意义。魏晋时期流行的神话传说,是河西魏晋墓葬中常见的题材,从文化角度看,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在文化和艺术上也呈现不同民族融合的态势。如:从《祥瑞神兽》图案中可以发现,最为常见的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神、神马、受福、飞鱼、凤鸟、天禄、神羊、麒麟、方相、羽人、仁鹿等。还有一些与民间传说有关如怪兽和天禄等。这些神兽图像说明了魏晋时期河西走廊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砖画上反映人们祈福保佑来世的心态。如古人以 “羊” 取吉祥如意之寓意,河西走廊魏晋墓出土的《六格动物纹摹印砖》中有像“神羊”的画像方砖。这种画像方砖一般装饰于的拐角除或者是在斗拱顶端处,且一般在墓门上方照壁的底部去象征正门的方位。

用龙作图案,代表着长寿。龙的眼珠,称“龙珠”,被认为是太阳的象征。它代表着像太阳一样的光辉万丈,像太阳一样升起和落下,代表着希望和生命,代表着轮回,这与古埃及宗教中的太阳神的寓意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羽人神兽图》砖画中同样用“龙珠”代表墓主人的对来世生命的祈愿和向往。

二、《神人骑鱼图》中的鱼

《神人骑鱼图》砖画为一羽人骑在一大鲤鱼背上。一般认为是战国时秦高骑鲤鱼升天的故事,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乞求灵魂升天、长身不老的思想。鱼崇拜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曾留下很多记录,如上古半坡陶器 “人面鱼身”的形象。远古时代人类以渔猎为生,人们以鱼为食,进入母系社会人类希望其氏族后代人丁兴旺,从而以鱼的强大生殖力为希望寄托。把鱼看成是人类生殖崇拜和艺术表现的对象之一。1973年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出土的一幅“乘龙升天”帛画,画面上一巨龙头部高昂,尾部翘起,略呈舟形,载一男子前行,龙身下特地绘了了一条鲤鱼。鱼龙不仅同时出现,还可以相互转化。故有鱼龙之谓。由此可见,《神人骑鱼图》砖画并非表现的是战国时秦高骑鲤鱼升天的世俗故事,而是远古时代的一种图腾或神圣动物。有研究认为,“从古代民俗心理来考察,龙与鱼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起源应追溯到仰韶文化彩陶纹上的龙鱼,历史渊源可以说相当久远了。由于仰韶文化对后来华夏文化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炎黄之族就发源于仰韶文化所在地域。所以鱼龙就成为原始龙最重要的一种地方变体。”鱼除了作为远古图腾外,更为普及的是作为生殖崇拜的象征。原始时代的氏族或部落为了生存和竞争的需要,十分看重人口的繁衍和生长,由此产生了生殖崇拜。仰韶半坡彩陶的特点是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多,其中尤以鱼纹最为普遍,有十余种。闻一多在《说鱼》中提到,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生殖繁盛和祝福含义在里面。变形的鱼纹可能是代表着人格化了的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对鱼的图腾崇拜。在先秦典籍《诗经》和《周易》文献中鱼有隐喻“男女相合”之义,据其推之,人面鱼纹饰样应有祈求族丁兴旺、繁衍、生殖的涵义。《神人骑鱼图》砖画既是鱼图腾,又是生殖崇拜的艺术化表达。

三、雕像画中的人与动物组合图像

骆驼城遗址周围不仅出土大量的磚画,而且还出土有雕像砖画或称雕刻砖画。这些雕像砖画一般为阳刻,线条粗狂流畅,原先应为着色,以红黑两色为主,雕刻的动物动感十足,栩栩如生。尤其是人与动物组成的复合形象隐含着魏晋时期河西人的集体无意识,需要加以探讨。

如《牛首人身》雕像砖画长42.5厘米,宽20厘米,厚6厘米,骆驼城南苦水口墓葬出土。砖呈长方形,竖长,白底剔地雕刻,形象为牛首人身,牛面向左,以黑色涂染,头部五官及身体的领、袖、腰等处涂红黑色描摹。

又如《鸡首人身》雕像砖画长42.5厘米,宽21厘米,厚6.5厘米,骆驼城南苦水口墓葬出土。磚质浮雕,画面上一鸡首人身立像,身着束腰袍胞,双手端于胸前,通体饰白粉底,饰涂红色。

上述两种组合型雕像砖画,其实早在汉代的画像石就已经出现,如鲁南、苏北、陕北和晋西等地的画像石中的牛头人与鸡头人形象。牛头人身的形象在人类各民族的神话中都有记载或传说,《牛首人身》雕像砖画中的牛曾作为人类最早的图腾,它隐喻了力量与丰饶。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曾化身公牛,天后赫拉在荷马史诗中被称为“牛眼的天后”,以及希腊英雄传说中的克里特公牛等等。关于鸟头人形象的史前渊源,据信可以推及至新石器时代“鸟女神”或者“鹰女神”的象征传统。古埃及壁画中随处可见鸟头人形象。位于法国韦泽尔峡谷的拉斯科洞穴中的壁画为旧石器时期所作,距今有1.5万到1.7万年的历史。拉斯科洞穴《鸟头人与野牛搏斗》图中的躺在地上人物,头上或是戴着鸟冠或是长着鸟头,两个手各有四个指头,脚下还有折断的草棒、野牛在一起。有人认为该鸟人是伪装成动物的猎人。猎人被伪装成动物的形象以便狩猎时可以接近猎物的作法在我国少数民族中至今仍有使用,如鄂伦春族戴的狍头帽。可能是某种观念的表现,从民族志学的角度考查,牛和鸟都曾是远古图腾。

苏联学者海通在《图腾崇拜》一书中指出:“世界许多民族中,广为流传着一种看法:妇女生育不仅仅是人的作用,而且也有动物的作用,妊娠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某种植物、动物和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物造成。对此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观点和信仰:半人半兽的动物可能具有某种生育的能力。”不论是牛首人身,还是鸡首人身,这两种半人半兽动物都隐喻了对生殖力的祈求,是生殖崇拜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牛首人像》,《鸡首人像》充当类似门神的角色,画于门户上。在河西走廊魏晋墓葬中《牛首人像》和《鸡首人像》的砖雕画常放置于墓门的上方,还起到装饰艺术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河西走廊魏晋墓砖画及雕像砖画《羽人神兽图》、《神人骑鱼图》、《牛首人像》和《鸡首人像》的分析,可以看出:动物题材的砖画或雕像砖受到了汉代画像石的深刻影响;动物题材的砖画或雕像砖一般都表现出图腾崇拜的远古余响,同时蕴含着吉祥的寓意和生殖崇拜的观念;当然还有镇墓辟邪的民间信仰功能。

参考文献:

[1]闻一多.《伏羲考》《闻一多全集》第一卷[M].三联书店,1982.

[2]王维堤.龙凤文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苏联】海通, 何星亮译.图腾崇拜[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图腾崇拜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风
在河西走廊聆听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清代服装中萨满图腾因素研究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河西走廊戈壁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从红山文化中的图腾崇拜探索早期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鱼凫图腾与古蜀文明
河西走廊西城驿遗址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