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师中的“吃货”

2017-07-05古滕客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6期
关键词:笼屉干贝傅斯年

古滕客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品主美而忌丑,因而被称为“美食”。美食注重美感、味感,令人垂涎三尺。美食深受市井百姓青睞,就连那些大师们,也乐此不疲。他们与美食的不解之缘,也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章太炎最爱吃的美食,是带有臭气的卤制品。他特别爱好臭腐乳,直臭到满屋掩鼻。有一位画家钱化佛,是章府的常客。一次,钱带来一包紫黑色的臭鸡蛋,章见到此物欣然大乐,他深知钱的来意,就问:“你要写什么,只管讲。”当时钱就拿出好几张斗方白纸,每张要写“五族共和”四个字。后来,钱又不断带些奇怪的臭物来:苋菜梗、臭花生、臭冬瓜等,前后共计得到章的题字一百多张。钱将其裱好,挂在自家店中,以每条十元售出,小赚了一把。

鲁迅不仅爱美食,也是个做菜的高手。1929年,鲁迅由上海回北京探亲,在给许广平的信中提道:“云南腿已经将近吃完,是很好的,肉多油也足,可惜这里的做法千年一律,总是蒸。”所以,他很不满足千篇一律的蒸。有一次,他自己动手给日本友人川岛用干贝来清炖火腿,而且要蘸着胡椒吃。边吃边对川岛介绍,干贝要用小粒,炖火腿的汤撇去浮油,功用和鱼肝油相仿。鲁迅能把很麻烦的火腿收拾出来,并且知道做法及功用,可想而知他在吃方面已经是一个高手了。

傅斯年人称“傅胖子”,由于患高血压,老婆很少让他吃肉。有一天,秘书那廉君正在秘书室吃饭,傅斯年正好来找他。看到那廉君饭盒里放着油汪汪的卤肉和黄焦焦的面包,已三月不知肉滋味的傅斯年馋坏了,顾不得面子,顿时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手抓起来塞到嘴里。边吃边满足地乐道:“面包夹肉,正是很好的三明治。”秘书被他那滑稽的满手油腻、满嘴嚼肉的馋相逗乐了,但大笑之后又觉得几丝心酸。

梁实秋同样是个爱好美食的人,甚至对吃颇有研究。他很喜欢吃汤包,曾在《雅舍谈吃》一书里这样写道:一笼屉里放七八个包子,连笼屉上桌,热气腾腾,包子底下垫着一块蒸笼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笼布上。取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榴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己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活脱脱一个老饕的形象。

郁达夫最爱的美食,完全江南化的。他在美食上到处留情,典型的例子就是他为世人皆知的闽食癖。在《饮食男女在福州》中,他还幽了苏东坡一默,“可惜苏公不曾到闽海去谪居,否则,阳羡之田,可以不买,苏氏之孙,或将永寓在三山二塔之下,也说不定。”他还对福州的小吃津津乐道,他列举了鸭面、水饺子、牛肉、贴沙鱼等小吃,各有长处,倒也别有风味。而他最爱蚌肉,称蚌肉是“神品”。有一回他路过福州,正及蚌肉上市的时候,所以红烧白煮,吃尽了几百个蚌,总算也是此生的豪举,满足了口福。

钱钟书曾深情赞美过美食:“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摩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钱钟书和杨绛在英国留学时,受不了房东的粗劣食物而搬了家。迁居后的第一个早晨,钱钟书亲自做了奶茶和烤面包端到床前,杨绛一跃而起,兴奋不已,看来美食的力量在某些时候真是压倒一切的。杨绛说,钱钟书是一个很懂得吃的人,他喜欢带家人去品尝各种馆子,亲自点菜,而且绝对不会失手,这也可算得上是一大本事了。

一个人的胃口,其实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系。大师爱的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称之为美食。美食其实就是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的东西。美食不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猜你喜欢

笼屉干贝傅斯年
多层蒸馒头先熟的是上层还是下层
鲜美滋补干贝菜肴(七)
鲜美滋补干贝菜肴(五)
鲜美滋补干贝菜肴(四)
傅斯年
鲜美滋补干贝菜肴(一)
傅斯年向夫人认错
炒菜添水、蒸海鲜最好用开水
比赛吃馒头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