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7-07-05万然

江西教育C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语文

万然

摘 要:文言文阅读教学承载了中小学语文很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重点是考察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对作品文化背景的了解、能否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笔者认为还应用哲学的眼光对文言文阅读教学进行审思,继续强化训练“读功”与“背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等。

关键词:语文 文言文 阅读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素。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的文言阅读则有更为细致的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注重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并要学会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本文想从当前中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普遍模式谈几点认识。

一、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普遍模式

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关于阅读教学的方法(这里的阅读教学即文言文阅读教学),如人们常说的“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而第一个正面系统地研究读书方法的大学者朱熹之“朱子读书法”更是古代语文阅读教学法的巅峰。在五四运动后,白话文开始真正走向历史舞台。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几十年的今天,文言文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离大家越来越远,由于大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的阅读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1.串讲、评点中渗透的诵读法

诵读法就是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字,体会感情,理解内容。诵读诚然是自古以来就盛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古汉语专家王力教授就曾说过:“只有熟读一两百篇古文,然后感性知识丰富了,许多书本上所未讲到的理论知识,都可以由自己领悟得来。”诵读法固然重要,但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诵读法还往往伴随着其他方法。首先,串讲法与诵读法的结合。串讲法就是依照篇章结构顺序,逐层逐段乃至于逐字逐句讲解,串通文意。串讲法可以保证面面俱到,其一般步骤就是:读—讲—串,这种方法适合相对年级较低的学生,文章内容一般较为艰涩难懂、句式复杂多样,如《过秦论》《捕蛇者说》等。其次,评点法与诵读法的结合。评点法指对文言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加以评述,指出其突出之处。评点时,一般是逐句评点,逐段小结,这种方法更适合高中年级的学生,文章一般都思想性较强,如《孔雀东南飞》《师说》等。

以上方法主要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枯燥,易文言文课上成了简单的分析课,即偏重于分析课文内容及写法特点,忽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

随着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良,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教师开始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在学生的接受上。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轻易地接受文言文,对文言文阅读提高兴趣呢?教师们要在课前准备上做足功课。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古代文体知識之后,再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如文言文的题材、文言文的相关句式、文言文常用的写作方法、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等。很多教师在本学期文言文阅读教学之前,通常会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对学生的文言知识进行“扫盲”和巩固复习。其次,是充分抓住时代背景与作者经历。如《阿房宫赋》《烛之武退秦师》《六国论》等,这些都需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历史背景,结合作者经历,为文章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再次,介绍古代文化知识。对于古代文化基础知识,现代教学中也有很多教辅和基础知识手册有对其进行专门论述的板块。这些文言基础知识,如兵制、官制、科举制、社会习俗等,这些无不渗透在文言文的阅读中。

以上这些文言文教学并非真正意味上的阅读教学,但其对阅读教学的作用可谓是功不可没。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局限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上,而是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在课前、课中、课后调动学生自我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但这种教学方法并未形成系统的文言阅读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在文章的边缘(文章背景、作者介绍、文化知识)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使得有些简单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得不偿失。

二、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审思应有哲学的眼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问题。语文教育尤其是文言文阅读教学也应如此。首先,文言文阅读教学需在传承中创新与借鉴。文言文阅读教学自古就有,但弃旧图新、除旧布新、推陈出新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基本发展规律。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不能尘封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而应该更多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充分创新与借鉴国外教学经验,总结出更适合现代人阅读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其次,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应然”与“实然”的关系。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何为“主体”、何为“客体”?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难以断论。其实,语文教学应建立的是教师和学生同时并存的双主体论,让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功能、角色和作为方面同时当好教学过程的主体。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应然”与“实然”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即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该怎样教?实际情况又是怎样?这两对关系的处理是在文言文阅读教学前必须弄清楚的一个哲学性问题。

文言文阅读教学仍然需要“读功”与“背功”。基于上述哲学思考,文言文阅读教学应传承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教学方法:“重读,重背”。但这种读、背并不是盲目的读、死记的背,而是在课文讲解中渗透的“读”和“背”。青少年记忆力强,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积累语言材料,有利于对古代语言规律的掌握,对下一次的文言文阅读来说,又是一次积累和基础。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素养,修炼精神品质。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入课文,和作者心灵相通。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赏读课文,领略其美,吸收养分。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积累知识,扫清阅读障碍。教会学生学习文言知识的基本自学能力及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趣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主动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才能更好地与教师沟通互动。

教会学生自读文言文能力。中小学课本的文言文大都是历来广为传颂的佳作,有的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此,就其思想内容来说,应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承。但是,为了提高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在提高学生自读文言文能力的同时,并非每篇古文都值得阅读。对阅读文章的选择,应该从作者写作的主观愿望和作品的客观效果来辨析。有些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而作的文章就不应多读;从作品的主题思想来辨析。如《陈涉世家》《促织》等一类的文章,并非把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而只是针对某些奸臣或地方的贪官污吏,给人造成皇帝好、官吏坏的糊涂观念,这类文章的典型泛泛而读即可;从作品所记述的人物事迹或塑造的人物形象来辨析。许多人物传记都常常歌颂英勇善战、机智顽强、勤劳善良等精神美德,如《花木兰》《赤壁之战》等,但有的作品如《曹刿论战》中就夸大了鲁庄公的大公无私,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所造成的。

总之,在浩瀚的古代文言文中,并不是每篇都是优秀作品,其中也有良莠混杂的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对具体文章进行分析,实事求是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文言文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