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好项目,上海不缺土地”
2017-07-05孙鑫
孙鑫
上海制造业该如何定位、如何发展一直颇受关注。从全国范围来看,振兴实体经济、避免“脱实向虚”,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继去年先后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两个文件后,上海再次出台提振实体经济政策措施。5月31日,市政府对外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围绕提质增效、创新引领、环境营造、要素集聚、降低成本等方面提出50项具体举措,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其中指出,未来5年,战略新兴制造业产值占上海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预期达到35%左右。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介绍了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吴金城、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市科委副主任干频、市财政局副局长王岚、市规土局副局长岑福康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三方面创新助力实体经济
发布会上,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介绍说,若干意见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升实体经济能级。
一是聚焦改革创新。一方面通过发挥自贸区示范引领作用,构建便利高效的营商和市场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加快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二是聚焦提质增效。一方面加强产业统筹,明确提出以高端发展为导向,落实“中国制造2025”,聚焦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5年,战新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注重以区域统筹为支撑,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十三五”期间统筹推进60多个10亿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加强资源统筹,引导金融、土地、信息化等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再就是加强服务统筹,切实为企业减负增力、增强企业获得感。
三是聚焦政策突破。一方面通过梳理政策措施,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和落地见效;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破瓶颈、补短板。
跟以前的政策相比,若干意见有哪些亮点和特色呢?陈鸣波主任用三句话概括:第一,我们对上海经济产业的问题看得更清楚。上海的制造业到底怎么了,上海要不要制造业。前两年很多朋友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包括外媒都有,今天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二,统筹更加有力了。若干意见提出,要有力加强综合统筹。上海土地金贵,但有些园区的产出很低,必须要统筹起来,把家底盘活。第三,更加关注服务,服务要体现精准性、普惠性,全力支持帮助企业发展。
此外,上海的经济一定要可持续发展,市委书记韩正多次提出,上海的产业包括经济发展核心是创新。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产业创新等。这次若干意见全方位地写进去了。
弹性用地降低企业成本
上海土地资源日益稀缺,是很多企业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优化土地供给,到2020年,全市工业用地规模保持在550平方公里左右;对规划工业用地予以严格管控,区每年工业用地减量化腾挪指标三分之一用于制造业;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提高集约利用效率,加快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
市规土局副局长岑福康表示,上海既要保留并支撑实体产业的发展,又要降低用地成本,将具体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实行工业用地的弹性出让年期。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出让年期不超过50年。“以往土地出让以50年为界限,现在明确一般工业用地或者产业用地是20年。”岑福康表示,“上海是特大型城市,土地资源非常紧缺,必须集约使用土地。实行20年的土地出让年期,在等同土地量情况下可达到增效。同时,与50年出让相比,相同土地20年出让的价格大概在60%左右,降低了初始创业的成本”。
二是采用差别化、多样化的土地出让方式。“例如,现在开始试点的先租后让。前三年只收租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进入正常发展轨迹,具备购买土地的能力,再把这块土地出让给企业,通过先租后让再次降低土地成本。”岑福康指出。
三是关于使用存量土地企业的更新升级。当企业面临技术更新、改造、提高产能,往往需要增加土地使用的强度,这时需要补土地出让金。“此次若干意见明确,由各个区县按一定比例进行收取,这个比例没有下限,也就是说可以是零。只要企业切切实实用于技术改造、用于实体产业的发展,增加部分的土地出让金可以不收,但必须要经过评估,经过区政府集体决策。”岑福康强调,这项政策的前提是企业是出于升级需要。
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说,只要有好项目,上海是不缺土地的,关鍵是缺乏新动能。这次若干意见提出,上海要结合科创中心和自贸区建设推动新动能发展,希望能解决新动能问题。
形成智能制造国家级示范区
智能化是制造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上海在推进智能制造、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又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吴金城说:“我到富士康下面一个企业去看到,一个机器人可以替代六个工人,一个工人现在成本最少6、7万,一台机器人一年替代40万的人力成本。不管从经济上来说,还是从效率来说,以及从质量来说,智能化改造都是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从上海智能制造来说,是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抓手。”
若干意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布局。上海发布了关于创新智能制造应用模式和机制的实施意见。上海提出到2020年要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应用高地,系统解决方案的输出地。上海毫无疑问是机器人之城,大的机器人制造厂商都在上海集聚,产量占全国的40%左右。从全市的布局来说是1+X,1是临港,X包括松江、嘉定等若干个智能制造的集聚区。
二是实施智能制造十、百、千工程。“十”是培育10家左右具有引领性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这是上海可以服务全国的一个地位。“百”是建设100家示范性的智能工厂。在汽车装备、航空航天、船舶海工包括电焊方面都可以用智能替代。“千”是要在示范企业的引领代表下推动1000家左右规模以上的企业智能化转型。
三是推广智能制造的应用,前期涉及的投入比较大。借鉴合同能源的做法,推动智能制造的应用模式,可以采取融资租赁,也可以采取市场投入,收益分享,还要加强智能制造关键装备的自主化突破,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以及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应用。
四是搭建智能制造研发和转化的平台。特别是围绕智能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装备研发、系统解决方案标准、试验验证、技术成果转化等等。
吴金城说,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在上海形成智能制造的国家级示范区,我们也有条件,包括在自贸区,在临港以及松江提出的G60科创走廊,都为智能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