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诗意空间 探索诗歌教学

2017-07-05赖勇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怀古课本诗歌

赖勇军

诗歌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富激情的内容,培养诗歌阅读能力是教师反复探讨的话题。然而现实中教师常条分缕析地按常规思维剖析每一首诗,时有使力过度或力不从心的尴尬。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须先分析当前课本中诗歌编排的利弊,研究学生的特点。从创作动因看,诗歌是文学样式中最情绪化的文字,加之形式的特殊性,对诗歌语言和内涵的认知均需打破常规思维。因此,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找到课本、学生、教师的最佳契合点,避免单一教学模式磨灭学生的兴趣,才能综合各种方式,让师生情感灌注于课堂,整体涵咏感悟,才能真正融入诗歌的世界。

一、现行课本诗歌编排的利弊认知

1.重视诗歌唤起语文兴趣的作用。第一册第一单元就安排了古体诗和中外自由体诗。全套六册共安排四个单元,高一、高二、高三第一学期均有。

2.总体按时代顺序,相对集中,覆盖面广,兼顾各种流派,涉及李杜专题。

编者的用意是明显的,力图从煌煌数千年诗歌史中精选文质兼美的名家诗文,兼顾古今中外,新旧诗体,以求循序渐进。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选文受体系限制,总量不足;古诗涉及时代仅至唐宋且多为老面孔,内容缺乏时代感;初学者易浮光掠影,难以留下牢固印象,甚至会留下唐宋之后无诗歌或诗歌已没有生命力的误解。

二、学生诗歌阅读的主要困难

学生从上小学接触诗歌起,就习惯于作者介绍、逐字逐句的分析、归纳特点这一系列的教学程序,整体感悟比较缺乏,总是理性地对待最具情感色彩的文字。加上长期以来基本上只是教读课本中的几首诗,个人感悟极少,配套“必读”读本之类鲜有人理,社会又缺乏有利的诗歌阅读环境,因此在应试教育实用科目挤压下,不难想象学生诗歌感悟的水准。

三、高中诗歌阅读教学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有利于学习诗歌的语言环境,采用长短期结合的对策,激发、点拨、引导学生,让学生走近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当前诗歌教学的困境。

(一)长期策略。

1.分阶段记诵。贯串于整个高中阶段,由教师每学期精选编辑不少于30首的诗歌,让学生记诵。从量上保证学生不间断接触诗歌,逐渐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阅读,体会不可言传的诗歌情趣。

选编原则:打破时代国籍界限,新旧界限,与课本有关作家诗人的诗作约占1/5,课本未涉及者约占4/5,注意选取未入选课本的古今名家以及报刊杂志中的普通诗作。编排中宜加简要赏析,目的在于创设诗歌并不过时如今同样融于生活的氛围,解决上课拾取书本下课丢下书本的问题。当然,这需要教师首先就是一个诗歌的有心人。

2.学生自主积累。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诗人,作较长期的了解,收集整理诗作,或随机摘抄感兴趣的诗篇,编辑诗歌抄本。教师适时提醒,检查计划,并有一个基本量的把握,在班内进行定期的交流或展出。

(二)短期策略。

主要指课堂上采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改善授课技巧,丰富课堂结构,改变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

1.诵读。诗歌具有其他文字不可比拟的音律美,不能简单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要在语音、节奏、情感、断连、轻重等方面进行诵读指导,重现课堂书声朗朗的景象。某电视台在某名牌大学举办“余光中诗歌朗诵会”,声情并茂者多为老先生,大学生鲜能真正读出情韵,究其根源正是课堂上过于理论化,讲得多读得少使然。可借助播放录音,借助多媒体播放配画朗诵,或播放谱曲诗词,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模仿感受。

2.设悬。有的诗文,悬念设置得精彩足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好奇心。如,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可故事性地讲述海子的传奇一生,以本诗创作于海子结束自己生命之前,唤发学生带着叹惋的心情去琢磨它的言外之义。又如,教学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设疑:一个梦中都在渴求杀敌报国之人,为何在走到前線之际却又主张暂缓攻敌,是他退却了吗?自然可以燃起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

3.对比。(1)同题材对比。如,《迢迢牵牛星》与秦观的《鹊桥仙》均以牛郎织女为抒情发端,但理趣各别。(2)结构对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牌、题目和内容结构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该类型诗文的理解。(3)不同类对比。可以是同一诗人不同风格的对比,也可以是不同诗人之间相同主题或风格的对比。如,李清照前后期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等之类。诸如辛弃疾与陆游、陶渊明与王维,都是有趣的话题,一定要避免提某人则豪放、提某人则婉约的单一认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深刻印象。(4)同题对比。如,毛泽东、王安石、陆游的三首“咏梅”诗词,其中情趣理趣自不相同,放在一起读会醒目而易理解。

诗歌是情感的凝聚,是心灵的喷发。只要投入更多的激情去打开诗歌的天地,整合资源,将静态的课本变成动态的依据,就能使选文真正成为教学的例子,从情感上把握学生心灵的律动,创新诗歌阅读教学的形式,最终定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猜你喜欢

怀古课本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竹叶沟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裴怀古的“诚”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