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考试舞弊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7-05余国辉黄国华

关键词:舞弊作弊考试

余国辉, 黄国华

(东华理工大学 档案馆,江西 抚州 344000)



大学生考试舞弊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

余国辉, 黄国华

(东华理工大学 档案馆,江西 抚州 344000)

大学生考试舞弊严重影响高校教风与学风。采用走访与调查相结合,通过数据分析舞弊呈现的新特点:大学生舞弊人数具有波动性,舞弊工具越来越先进,舞弊行为越来越隐蔽,大学生对待舞弊的态度越来越隐晦,公共科目舞弊比例居高不下。进而分析产生这些新特点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大学生;考试舞弊;高科技作弊

余国辉,黄国华.大学生考试舞弊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2):197-200.

Yu Guo-hui, Huang Guo-hua.Th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xam cheating behavior and countermeasures[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36(2):197-200.

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大学生在考试时却屡屡作弊,严重地影响学校学分考风,影响教学效果的判断,更影响学生诚信、正直人格的培养。国家和各高校针对考试舞弊出台了很多政策,对考试作弊的处分也越来越严重,但效果并不明显。2015年11月1日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特意增加了针对考试作弊行为的处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大学生舞弊的手段发生了显著变化。为研究大学生舞弊行为背后存在的原因,寻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作者通过走访与调查,收集了某高校2012至2015年四年间学生考试舞弊的相关资料,并组织学生访谈,总结出了学生舞弊的新特点(见表1)。

1 大学生考试舞弊的新特点

1.1 舞弊人数具有波动性

很多人都觉得现在大学生素质越来越低,然后想当然地以为大学生考试作弊人数必然会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大学生考试舞弊人数的总量具有波动性,取决于学校的管理和科技的发展。就拿调研的高校来说,2013年由于该高校在考试时采用了手机信号屏蔽器,当年学生舞弊人员锐减。2013年12月4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随着4G智能手机的兴起,传统的信号屏蔽器已经无法对4G智能手机进行干扰。因此,2014年学生舞弊人数出现“井喷”态势。而在2015年,该校引进金属探测仪,在学生进入考场时对其全身进行探测,并规定“如考试期间发现学生带有手机且未处在关机状态,一律视为舞弊”后,学生舞弊人员出现回落。

此外,考试作弊手段呈现多样化特点。如2012年该高校舞弊考生总数为86人,其中高科技作弊者为4人,占总作弊人数的4.7%。2014年这一比例接近10%,而到了2015年,高科技作弊所占比例上升到15.6%,速度增长之快触目惊心。

1.2 舞弊工具越来越高科技,舞弊行为越来越隐蔽

对比2012—2015年的数据,不难看出,替考人数呈递减态势。这固然是因为学校加强管理,监考老师认真负责,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却在于替考和高科技作弊的隐蔽性。替考者所持有的考试证件具有很高仿真性,有时光靠肉眼很难分辨其真伪;而高科技作弊的隐蔽性就更强,以往学生高科技作弊主要是利用手机、呼机或者一些具有记录存储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现在作弊者会将答案接受器安装在橡皮擦、眼镜、手表等里面。更有甚者,一些高科技作弊仪器连一些老师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表1 某高校大学生舞弊情况汇总简表

1.3 公共课作弊人数比例居高不下

大学生的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是由学校统一开设,学生集中上课,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由学院开设,由各学院专业老师授课。大学课程按考核方式又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考试课必须闭卷考试结课,考查课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如开卷考试、写论文、写报告等。公共课中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多需要闭卷考试;而专业必修课有近一半为考试课程。现高校往往采取学位制,即选择若干门公共课与专业必修课作为学位课,这些学位课必须取得一定的绩点才能取得学位证,这也导致学生冒险在这些科目上作弊。例如上表所示,公共课考试作弊人数比例居高不下。

1.4 大学生对待舞弊的态度越来越隐晦

本文作者曾针对大一、大三的学生做过一个调查。当问及“作弊是否对大学生成才不利时”,超过90%的同学都选择了“是”,这一结果没有年级差异。但当问及“作弊是否可耻时”,大一学生中84.6%明确表示“是可耻的”,12.5%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2.9%的同学选择了弃权;大三学生中仅有34.8%选择“是可耻的”,12.7%表示“无所谓”,表示可以理解的高达52.5%。

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学生们对待考试作弊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作弊本身是不好不对不可取的,但对作弊行为,又倾向于宽容。甚至有人觉得这也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如果能够帮助自己拿到某些荣誉或利益的时候,可以试试。

2 大学生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2.1 “成绩利益化”诱使学生产生舞弊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高校奖学金种类逐渐增多,奖励数目也越来越大。国家设有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奖学金为8 000元一年,励志奖学金为5 000元一年,助学金分为一年4 000元、3 000元、2 000元三个级别,而且学生获奖的比例增大;另外各高校还有自设的奖学金,以及一些校友设立的奖学金,其奖励力度也很大,而获取这些奖学金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学习成绩要好。读书期间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其能否拿到奖学金,能否入党,能否进入一些好的企业实习,而这些对于学生都是具有很强的诱惑力。有时为了得到这些,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会铤而走险。

2.2 高校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双下降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大众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大学扩招是我国政府基于经济与社会现实与未来预期下做出的决策,但众多高校既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也没有做好物质与人力资源上的准备。高校扩招带来最明显后果就是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双下降。

在高校扩招前,每个学生都是经过刻苦学习才能挤过独木桥成为天之骄子。进入高校后,学生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为学生少,教师也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教育与辅导。学生如果因为舞弊而被处分,其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是极高的,所以学风考风一般都很好。但扩招后,原来通往高校的独木桥变得宽敞了,学生比以往更容易进入高校学习。伴随生源质量下降,学风考风也有所下降,加之学生舞弊的机会成本的降低,舞弊行为增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高校扩招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下降。高校扩招政策出台时很多高校都没有做好准备,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出现短缺,所以就有了十年前中国高校大量外迁、圈地建设新校区的举动,以及高校大量招聘年轻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之行为。扩招前,一位年轻教师在走上讲台前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培训和锻炼。通常都是先跟有经验的老师听课备课,担任其助教,承担学生课后辅导,只有经过几年的锻炼才能独立进行课程授课。这种“以老带新,传帮带”的方式保证了年轻老师的授课质量,也使年轻老师格外珍惜上讲台的机会。扩招后,因为教师不足,很多年轻老师都是一报到就被推向讲台独立授课,在根本就没有弄清高校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下独立开展教学,其教学质量一般是很难保证的,而教学质量的下降直接导致学风考风的下降。

2.3 教风不正诱使学风与考风的下降

导致教风不正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但总体归纳而言,主要有两大原因。(1)高校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导致教师“轻教学,重科研”。现在的高校教师年度考核都面临许多的指标,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和毕业生就业率成为压在教工身上的“三座大山”。教师既要搞教学,又要做科研,同时还要负责学生的就业,事情繁多复杂,这必然导致教师压缩自己的上课准备时间。另外,高校职称的评定和干部提拔都偏重于科研。教师从事科研,风险低,回报大,而教学却相反,风险高,回报小。例如,将某高校两位老师进行对比,一位老师主攻教学,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和授课,教学效果好,学生也很认可。只是因为投入科研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其科研成果一般。另外一位教师将主要时间与精力投入科研,只承担极少的课程,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因其教学准备时间花的少,教学效果一般。但是最后学校支付劳动报酬时,后者竟然是前者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更为重要的是,后者可以借助其科研成果来申请后续课题,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另外,如两人同时评职称,后者也一定会优于前者。在这么大的利益驱动下,教师就会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科研中,而教学只要完成就可以了。(2)在高校里还存在这么一部分老师,其选择在高校工作并不是因为其热爱教育事业,而是为得到一个高校的稳定事业编制。这些老师往往在校外从事其他职业,未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教学与科研中,无视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风和考风。

2.4 科技发展间接导致学风与考风变坏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存在利弊两个方面。在以往,教师主要是借助板书来讲解,教师的劳动强度较大。当知识通过教师的粉笔在黑板上慢慢书写出来时,学生更愿意去接受它;板书既可以完成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更增添了两者之间心灵的沟通。而现在,众多的教师趋向利用多媒体来授课,其劳动强度低,教师备一次课,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课后学生把教师的课件拷贝后存在自己的电脑上,而后就很少去看它了,直到要考试了,才想起它。多媒体教学导致学生不做笔记,也不愿意去思考,更缺乏一种心灵的交流。此外,随着电子产品价格的下降,学生拥有电脑和手机比例很高。这些电子产品一方面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其学习渠道更多,也更容易获得各种信息;但同时也导致了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学习懒惰性和外在依赖性更强,不愿意花精力去想、去背、去记。以往学生学习知识是藏在脑子里,而现在很多学生学习知识是藏在电脑里,这样学生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也就不奇怪了。

3 减少大学生考试舞弊的相关建议

3.1 以科学的相关制度来增加教师责任心

韩愈在《师说》中提到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第一职责是“传道”,即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传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大学里很多教师能严格要求学生,能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但也有部分老师存在教风不正现象,而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在监考时,就会助长学生舞弊行为。

高校的公共课往往是统一时间考试的,每次考试参加学生很多,监考老师由学校安排交替监考,学校巡考也较为严厉,这样的安排使得老师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一旦发现舞弊,就会上报;而专业课考试是由各学院自行组织,面对自己的学生时,有些老师就会手下留情了,发现了学生舞弊只是警告,没有采取实质性的举措,反而使学生舞弊行为得到了助长。通过笔者高校十年的监考经历发现:制定严格的考场纪律对杜绝舞弊有很大作用,明确教师在监考中的职责,以及由于失职而应承担的后果,能有效地杜绝教师在监考中“松、散、惰”现象。

3.2 处理作弊学生应公平公正且要快

如果在严格执行考场纪律中,还是有学生作弊,学校可以启动考试作弊快速处理机制。一旦作弊的证据充分,对作弊学生的处理就要从严从快,力争24小时内将处理结果传达到学生与其家长手中,并全校通报。处理过程一定要尽可能短,这样处理所带来的警戒效用才能最大。同时也避免了受处分学生去运作关系,从而导致的不公平公正。

3.3 课程考核方式应多样化与科学化

现在高校考试形式还是以前应试教育的那一套,题目相对呆板,考试方式过于单一,考试内容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理论,且喜欢在考试前划定考试范围。笔者认为:第一,考题应科学化。避免出一些死记硬背之题,试题应具有灵活性,体现出学生对课程是否有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为主。第二,课程最终成绩计算科学化。课程最终成绩应是多个方面成绩的综合,其应包括学生平时课程表现成绩、作业成绩、考试成绩三部分,前两部分应占较大比例。第三,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化。建议大部分课程考试以闭卷以外的方式进行,如以提交论文、学习报告等方式完成,也可以采取上机考试,随机抽取试题完成考试。

3.4 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和增加其失信成本

舞弊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加强诚信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舞弊行为。诚信教育应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而不只是在入校开学时才提及,诚信要体现在平时各项活动和课程中。建立完善的学生诚信档案,将诚信与奖惩挂钩,并告知失信对未来工作与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在现实中去感受诚信所带来的收益与失信所带来的损失。

[1]王海,林琳.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35(16):208-209.

[2]谢小兰.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及对策探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1(2):113-117.

[3]曹军.试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防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01):70-73.

[4]孟妍.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研究[J].青春岁月,2016(4):65.

[5]姚虹.基于控制角度的大学生舞弊行为对策探析[J].企业导报,2012(12):204-205.

[6]欧阳霞.汪晓莺.张发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261-265.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xam Cheating Behavior and Countermeasures

YU Guo-hui, HUANG Guo-hua

(Archiveof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

College students’ exam cheating seriously affect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By visiting and investigation, and 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exam cheating are presented: the volatility of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more and more advanced cheating tools, more and more concealed cheating behavior, college students’ more and more obscure attitude towards cheating, and high cheating ratio of public subject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new features, and then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College students; exam Cheating; high-tech cheating

2016-07-03

余国辉(1979—),男,江西樟树人,馆员,主要从事档案管理研究。

G642

A

1674-3512(2017)02-0197-04

猜你喜欢

舞弊作弊考试
作弊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舞弊行为人特征分析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初探
没作弊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在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原因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