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分层次”分班教学改革初探
——以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专业为例
2017-07-05何菁
何 菁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湖北 黄冈 438002)
高等职业院校“分层次”分班教学改革初探
——以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专业为例
何 菁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湖北 黄冈 438002)
针对高职院校录取分数降低,生源差异性日益增大的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素质能力、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将素质能力相近的学生进行归类分班,给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深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实行差异化多元化教学。以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专业为例,以岗位为分班依据,通过岗位分析、职业能力要求分析,构建班级分层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考核方式,进行分层次分班教学,以达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分层次;分班教学;改革探索;建筑装饰专业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本科院校持续扩招,高考平均录取率逐年提升,高校入学门槛逐年降低。高职院校录取时是最后一个批次,致使生源质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依然坚持“一视同仁”,也就是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考核标准,统一的考核模式,那么势必造成低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的进度,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高分学生则学习劲头放松,久而久之就会使得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不良,教学质量下滑。纵观省内外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差异性加剧是每个高职院校正在面临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高职的分层次分班教学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素质能力、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将素质能力相近的学生进行归类分班,给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深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实行差异化分层次教学。对待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教授,不光是培养他们专业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力,训练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凝聚团队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主抓职业素质教育,让他们适应岗位的基本需求,掌握专业的岗位技能。以此保证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中关于能力的掌握要求,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提升学习兴趣。
做好分层次分班教学改革研究需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研制教学目标和培养目的: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对接
这一过程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我们的学生,深入到学生中间,掌握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等。根据学生特点划分不同的班级,针对不同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达到统一的培养目的。
由专业教学团队针对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快慢不同进行教学工作的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定位,确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干课程、课时分布、教学进度安排,并强调突出各层次能力要求的侧重点。
再由专业课程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所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对相关的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将课程知识融入到项目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项目促教学,以项目增加学生兴趣,以项目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导项目,在项目的推进中掌握知识点。在核心课程中,专业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引入职业标准,以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选取典型工作场景作为课程的项目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设计项目,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从而使得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
以建筑装饰施工专业的就业岗位为例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和兴趣按照就业岗位来进行分班,如表1:
表1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二、教学进度安排:实现理论课向实践课的转移,课堂教学向工作现场的转移
高职院校学制三年,共为六个学期。分层次教学中,将第六学期分为两个阶段,即5+0.5+0.5个学期,共分为四个阶段,课程开设初步构想如表2,在学生人数不够的情况下,材料班、监理班、预算班可合班上课。
第一阶段是第一、第二学期。主要开设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阶段是第三、第四学期。第三学期开设部分专业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学习的知识,以及主要就业岗位,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期许。同时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成果基本完成对各层次的观察和选择。第三学期末分班完成。第四学期学生就在各自不同的能力层次上按照制定的不同的人才培养标准进行该阶段的学习。教师以项目为导向,以完成任务替代传统作业的模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为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主动性。
第三阶段是第五学期。在第三阶段学生进入企业,在各自岗位上参加企业的实际工作,向一线的企业师傅学习,以企业师傅为主,指导教师为辅,将理论知识完全融入企业当中,了解自身不足,掌握岗位工作流程,强化专业知识的运用,锻炼动手能力。
第四阶段是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了半年的实习之后,学生将短暂返校与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一方面就在企业实习的情况与老师进行交流,有需要教师解惑的方面由专业老师做出指导,并领取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任务应与学生实习岗位相关,需在企业协助下完成,避免部分学生不参与实习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和对于教学提出的意见建议做出整理归纳,便于进一步修订教学计划。完成之后学生继续回企业完成实习以及毕业设计。
表2 课程模块设置表
三、建立分层次考核体系
分层次考核应针对学生层次的不同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以能力评价为实施标准,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高职高专的学习中有课堂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实训学习,顶岗实习等等环节,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注重保持考核的持续性,每个环节都应该考核到位,并及时形成反馈,促使学生在每个环节的学习都能达到教学要求,对于不再适应原高层次能力要求的或对原层次学习有余地的学生,应在考核之后给予其适当的流动性,既能及时发现不足,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以学生基础、学习内容设定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以动手实践成果作为考核依据,不同层次制定不同考核方式,高层次除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外应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凝聚团队等能力的综合考评。
3、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分层次”培养旨在根据学生基础和兴趣以岗位目标来进行分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就能适应企业要求,所以第三方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方包括企业、行业协会、往届毕业生、社会研究机构等等。通过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达到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共建、课程共同开发、人才共育的目的。
分层次分班教学模式是在目前应对生源质量不一的可行性方法,可以让高分学生更加优秀,就业前景更为广阔,让低分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增加就业信心。真正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1]柳亚平.注册入学下高职院分层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15(12):194.
[2]戴花,胡蓉.对高职院校低分学生培养的探讨.教育与培训[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1(6):73-76.
[3]曾范永.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73-75.
[责任编辑:曹俊明]
Reform on Multi-level Streaming Student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 Construction Specialty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s an Example in
He Jing
(HuanggangPolytechnicCollege,Huanggang438002Hubei)
Aiming at the decreased admission scor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s well as the gradually growing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on basis of full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quality, ability and interests, the students with similar ability are classified to different levels of classes, designing different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was implement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mode, teaching depth and teaching methods.Taking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on basis of job as class classified accordance, the author thought we should conduct multi-level streaming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and evaluation through position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occupation abili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Multi-level; Streaming students; Reform;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major
2017-05-12
何 菁,女,湖北罗田人,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专业课程教学。
G424.23
A
1672-1047(2017)03-0043-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