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2017-07-05郑美娟

关键词:坚韧性总分弹性

郑美娟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 福建 福清 350300)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郑美娟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 福建 福清 350300)

为了研究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和关系,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多维度应对方式问卷”对52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生源地、是否为学生干部、专业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坚韧性和乐观性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大学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

0 前言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它主张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人的心理现象,鼓励人类发挥自身潜能获得幸福。主观幸福感、乐观、感恩、积极幻想、心理弹性、韧性人格等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心理弹性又称为“抗逆力”“心理韧性”“复原力”。它是指当个体在面对灾难、痛苦或者逆境时能够有效地适应和应对并且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能力[1]。心理弹性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2]。外部保护性因素主要是指家庭和社会因素,例如良好的家庭教养氛围和社会支持等[3];内部保护性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本身,例如良好的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效的情绪调控能力、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等[4]。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呈负相关[5]。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能使个体成功地应对困难和挫折,促使个体发挥潜能,保持心理健康。还有研究表明:心理弹性与情绪、人格特点、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密切相关,能较好地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6]。而应对方式是指人们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7]。它是应激和压力研究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分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可以有效地维护心理健康,消极应对方式危害心理健康。目前,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应对方式和人格、情绪状态、认知评价、自我概念、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8]。

目前,大学生压力重重,他们面临着生活、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弱,抗压能力比较差,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必须重视心理教育,特别是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供思路,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

1 方法

1.1 被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580名大学生并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7份,有效率为90.86%。其中,男生286人,女生241人;学生干部225人,非学生干部303人;城镇大学生265人,农村大学生263人;理科生245人,文科生283人。

1.2 测量工具

1.2.1 “心理弹性量表”

采用了CD-RISC量表中文版(肖楠等翻译),该量表包括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三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从“很不符合”到“很符合”用0到4计分。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重测信度为0.87,信效度良好。

1.2.2 “多维度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了肖计划编制的“多维度应对方式问卷”,该量表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六个分量表。每个条目有“是”“否”两项,分别用1、0计分。该量表的一致性信度为0.85。

1.3 统计工具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由表1可知,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其中,男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和坚韧性、力量性维度上明显高于女生。大学生心理弹性在生源地上差异显著,其中,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总分和坚韧性、乐观性维度明显高于城镇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其中,学生干部的心理弹性总分和坚韧性、力量性维度明显高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和坚韧性维度在专业上的差异显著,文科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和乐观性维度明显地高于理科学生。

表1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生源地、是否为学生干部、年级的差异性检验

注:*p<0.05,**p<0.01,***p<0.001,以下同.

表2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

由表2可知,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地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不相关。

表3 大学生心理弹性对积极应对的多元回归

以积极应对方式为因变量,心理弹性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三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由表3可知,坚韧感和乐观性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3 讨论

3.1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生源地、是否学生干部、年级的差异性检验

由表1可知,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其中,男生心理弹性的总分和坚韧性、力量性维度上明显高于女生。这是由男女的性别角色和性别社会化决定的。一般来说,男性的性别角色被定义为果敢、勇猛、阳光以及具有征服感等,而女性的性别角色则被定义为温柔、善解人意、细心、被保护感等。这些性别角色也影响了男女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形成了社会期待模式化。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男大学生表现地更为坚韧,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问题,把问题和困难看成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不害怕失败和挫折,在困难和挫折中历练自己。而女生一向被塑造为柔弱和依赖的形象,面对困难时,经常采取退缩和逃避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生源地上差异显著,其中,农村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和坚韧性、乐观性维度显著地高于城镇大学生;由于城乡差异,城镇大学生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庭为他们提供了较为优越的生活、学习等物质条件,他们是家庭的中心,受到家庭的娇惯和溺爱,容易产生以自我中心的性格特征,而且父母经常代替本应由他们自己承担的责任,因此,城镇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强,独立自主能力差。而农村大学生比城镇大学生学习更自主更努力,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责任感更强。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学生干部心理弹性总分和坚韧性、力量性维度明显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是优秀大学生的代表,老师和辅导员的得力助手,是学校管理有生力量。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高校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形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一般都高于普通同学。他们不仅要协助辅导员和老师管理好年级和班级,还要带领同学参加各项活动,他们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他们也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和坚韧性维度在专业上的差异显著,文科学生心理弹性和乐观性维度上明显高于理科学生。由于专业特点,理科生多注重培养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而文科生更多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严肃认真、遵循行为准则规范、克己、忍耐等是理科生的人格特点;而文科知识具有整体综合的特点,更多涉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这些知识有利于培养文科生的心理弹性,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遇到的问题,灵活地处理问题。

3.2 大学生心理弹性格和应对方式的相关

由表2可知,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不相关。以积极应对方式为因变量,心理弹性的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三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由表3可知,坚韧感和乐观性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在坚韧、乐观状态下,个体的思维更加开阔和灵活,能够想到更多有效的策略,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问题的解决,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提高心理弹性、对生活充满乐观,有效地利用资源,才能积极地应对问题,增强抗压能力。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也要更加重视心理弹性的培养,这些能够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4):34-36.

[2] 曹科岩.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教育评论,2013(3):65-67.

[3] 崔红霞,张英俊. 心理弹性对家庭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6):87-89.

[4]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26(1):62-64.

[5] 王永,王振宏.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1):94-100.

[6] 史光远,崔丽霞,雷雳,郑日昌.大学生的压力、情绪与心理弹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9):78-81.

[7] 陈立芳,马绍斌,范存欣.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结构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3):266-268.

[8] 马俊,王伟.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24(12):89-95.

[责任编辑:孙义清]

2017-03-12

郑发娟(1984-),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E-mail:306359673@qq.com

G64

A

1007-8444(2017)02-0177-03

猜你喜欢

坚韧性总分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运动员的心理坚韧性研究:结构模型、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
某部参演官兵坚韧性人格水平现况及影响因素*
心理资本、心理安全感与失败学习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