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谷脑河畔的暖心战役

2017-07-05胡静

中国西部 2017年5期
关键词:理县永康贫困户

文/本刊记者 胡静

杂谷脑河畔的暖心战役

文/本刊记者 胡静

藏寨新貌 摄影/郭利生

险峻奇绝、令无数老司机心惊胆寒的鹧鸪山,远远望去犹如一只巨大的鹧鸪鸟展翅欲飞。从鹧鸪山南麓汩汩流出的杂谷脑河滋养着这一方土地,河水滚滚东流,经理县、汶川汇入岷江……这山这河便是理县的标志,整个县域就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这里的山山水水孕育了独特的藏羌文化,创造了米亚罗、毕棚沟等出尘美景。

就在这美丽的杂谷脑河畔,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已经打响!

高山峡谷出美景,但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却并不是理想的地形。这样的地形对交通、水电、农业现代化发展等都是严峻的考验。近年来,理县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誓与全国一起迈向小康。

开荒种树 将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车子从理县县城出发,沿杂谷脑河向东北行驶,然后转向上山的道。山道是土路,不宽,坡陡弯急,没有护栏,车子仿佛随时都行进在悬崖边上,令人心惊胆战。

车行至半山腰,见到一位经过风霜洗礼的中年汉子,正带着人侍弄小树。下车与他攀谈,很大的风夹裹着沙尘袭来,风沙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一刻也不停歇。中年汉子告诉记者,他叫杨科,是木卡乡木卡村人,这里是村上的荒地,2015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回乡创业,流转了这里的600亩荒地,成立了理县木卡农丰果蔬专合社,将村里的30多户贫困户纳入其中,带着他们开荒种树。

“我们这里是干旱河谷,这片荒山光秃秃的,在这里种上树,既能把自己的家乡绿化起来,又能带动贫困户致富。”杨科告诉记者,当初他就是抱着这种想法回乡创业的。然而,杨科的创业一开始就遭到了全家的反对,因为以前也有人在荒山上种过树,但大多都失败了,家里人很担心。

杨科

①摘樱桃 摄影/谢晓庆

②苹果丰收 摄影/谢晓庆

③木卡村村民捡拾荒石,维护果树摄影/毛艳梅

“以前有人在这里种树失败,是因为没掌握好天气,比如去年干旱48天,白天温度很高,就不能浇水,得等晚上温度降下来了再浇水才不伤果树。”杨科说,以前父辈在山顶上种过树,自己也耳濡目染学到不少经验,很想试一下开荒种树。

县里很支持杨科开荒种树。开荒需要修路、整理土地等等,理县相关部门给予了相应的补贴。从2016年至今,县农业局免费提供给他14000株苗木,农业局的技术人员还到荒地来进行现场指导。

山上没有水源,杨科就买了两台抽水机,从山下把水抽上来。了解到小金县很多地方装上了滴灌系统(滴灌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杨科希望县里能支持专合社安装滴灌系统。“县水务局已经同意在材料方面提供一些支持,由专合社组织安装。”杨科笑着告诉记者,这样的话,在这片荒山安装滴灌系统就指日可待了。

从2016年至今,杨科带领的理县木卡农丰果蔬专合社已经种植了200多亩果树,有冰糖心苹果、甜樱桃、青红脆李、五星枇杷等等,还有从延安引进的狗头枣。每种果树生长的海拔不一样,专合社便按其适宜环境分层种植。海拔1400米—1800米的荒地种甜樱桃,海拔1700米—1800米种苹果和枇杷,海拔1800米—2000米种青红脆李。由于县里的大力支持和专合社的辛勤努力,果树目前长势良好。

“看到树子长得好,我就有信心了。”杨科笑着说,剩下的300多亩正在做土地整理,也将陆续种植果树。

杨科告诉记者,他想用这片荒山解决整个村的贫困户就业,去年,杨科支出了劳务费用20多万元,主要是土地整理、种树、灌溉等用工,聘请的基本都是当地农户。2016年,木卡村有20多户贫困户脱贫,理县木卡农丰果蔬专合社带动效应明显。

“以后做成功了,做大了,就能带动更多人就业。我最大的想法就是把这片荒山变成青山绿水,再变成金山银山。” 杨科充满希望地说,以后想做成专合社+公司的模式,还要利用理县的电商平台为水果销售插上翅膀,再往后就是向农旅结合方面发展。

理县农业局杨局长告诉记者,理县以前贫困,主要是由于交通不便,农民种的大白菜等农产品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通过灾后重建,全县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路的问题解决后,理县近年来进行农业产业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我县的地理环境,适宜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以前,理县普遍种植红苹果,这种苹果品种已经老化,经济效益不太好。2016年农业局共发放甜樱桃、青红脆李等各类特色水果苗37万余株,在高半山推广甜樱桃和红富士苹果套袋技术,提高品质和产值。此外,去年还推广了400亩蜀香2号辣椒。这些特色果蔬种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高半山的产业发展和全县的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杨局长说,2017年农业局将继续在全县适宜种植区内发放特色水果苗53万株,促进理县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助民脱贫增收。

龙头带动 三产联动助民脱贫奔康

④上孟晨韵 摄影/肖树清

⑤孟屯河谷彩林 摄影/谢晓庆

离开木卡乡,车子往西北方向行进,不多时抵达下孟乡。这里有家远近闻名的孟屯康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人施永康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二十多年前,我家也是贫困户,家里就靠种玉米、白菜为生,完全是靠天吃饭。”施永康告诉记者,他不甘贫困,出外闯荡多年,有了一些积蓄。2007年,他决定回乡养猪。当年便建起了猪场,养了五六十头猪。2010年施永康牵头成立仔迭村泰康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降低成本。

县里对专合社很支持,不但给予补贴和技术支持,还经常组织培训。施永康先后到浙江参加了四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种养、农理、电商、产业园等,通过培训,施永康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理念。

猪越养越多,“2013年底至2014年,泰康专合社生猪存栏达到6000多头”。但养猪有风险,“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遇到猪价的低谷,”施永康说,当时自家猪场的猪最低卖到每斤4.5元,而2012年猪价高峰期时要卖到每斤10.5元,连高峰期的一半都不到。

痛定思痛的施永康建议合作社建屠宰厂,进行猪肉粗加工,拉长生产线,降低风险。然而,合作社里其他农户不愿意投资。施永康便自己成立了公司,引进生产线,2015年底投产,开始生产腊肉。但是,公司最初生产的腊肉并不被市场认可。原来,泰康专合社当时养的大多是瘦肉型猪,虽然出栏快,但肉质不太好,制成腊肉口感欠佳。

好在施永康在浙江培训时了解到当地早就不养瘦肉型猪了。于是,2015年,他引进藏香黑猪,与本地土猪、高原猪、内地高端野猪循环杂交,培育出藏珍系列猪。随后,公司用藏珍系列猪肉制成腊肉投放市场,受到消费者喜爱。

创业成功的施永康没有忘记家乡父老,尤其是贫困户。2016年,泰康专合社发展到121户,其中包括周边几个村的49户残疾贫困户。施永康免费给贫困户发放生猪或母猪,小猪喂大后再按市场价保底回收,带动了不少贫困户脱贫。

仔迭村村民刘永孝患有小儿麻痹症,家里有两个孩子在读书。一家四口靠种着3亩多地为生,生活贫困。2015年施永康给刘永孝家免费发放了4头生猪,当年刘永孝一家仅卖猪就赚了1.2万元。

“我们的猪是跑山猪。”施永康笑着告诉记者,泰康专合社还流转了下孟乡200多亩林地和耕地种核桃和青红脆李等水果,猪就放养在山上,掉在地上的核桃、水果成了它们的美食。

今年,专合社已与朴头乡政府联系,打算在古尔沟镇再流转几百亩土地,做种养殖和农业观光基地,带动当地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泰康专合社不收养殖户的管理费,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分户核算。养殖户可以把猪卖给康鹏公司,公司以高出市场价1元的价格收购,如果市场价低于8元,则按保底价8元收购。因为公司做猪肉深加工产品,可以提高价值。”施永康说,现在,公司生产的腊肉等产品已经远销成都。近几年,公司还把产品推上网,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销售。

杨局长告诉记者,理县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这种“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板块模式近年来已在理县逐步推广。2016年,理县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巩固提升专业合作社6个,新发展家庭农场4个,巩固提升家庭农场2个。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备案农民专合组织248个,兴办家庭农场2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覆盖全县各乡镇,涉及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多个领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促进理县生态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施永康

泰康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跑山雪域黑土猪放养基地 摄影/毛艳梅

电商扶贫 让深沟远寨的农产品插上翅膀

距离理县县城约20公里的蒲溪羌族乡,是藏在山谷中的羌族聚居地。蒲溪乡羌族文化浓郁,但由于沟深寨远,比较闭塞,也是理县最穷的乡。这里的脱贫攻坚战更为艰。

蒲溪乡蒲溪村第一书记邓智文告诉记者,去年,蒲溪村与四川省阿坝州阳光绿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绿源公司)签订了协议,通过该公司的电商平台销售村里的土特产品——蒲溪鸡蛋,探索电商扶贫模式。

阳光绿源公司通过建在乡上的电子商务服务站——通吃小站,完成蒲溪鸡蛋的分级采购,再通过移动线上公益扶贫平台——“土地母亲计划”完成贫困农户与城市家庭的互联对接,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创了扶贫助农的新模式。

为了让蒲溪鸡蛋的品质和数量更有保证,阳光绿源公司牵头成立了理县绿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农户从事“一村一品”母鸡养殖和鸡蛋生产,农民从中获得的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70%以上,合作社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3300元左右。蒲溪鸡蛋订单式的生产使得鸡蛋供不应求,也使得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

蒲溪村年届七旬的村民陈芝保,2个孙子在读书,女儿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残疾,全家依靠到集市上贩卖自家种的白菜等作物为生,年人均收入仅1500元。2016年,陈芝保家加入绿源专合社,通过公益扶贫平台——“土地母亲计划”,由城市家庭订购了全年土鸡蛋,年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1500元增长至3200元左右。

邓智文告诉记者,今年蒲溪村打算增加养殖品种,再成立一个中蜂养殖专合社,将20户贫困户纳入其中,仍然通过电商扶贫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近来年,理县积极顺应电子商务发展大趋势,依托松茸、羊肚菌、牦牛肉、大白菜、甜樱桃、青红脆李、佳山苹果等一系列农特产品,统筹农户、网络、企业、政府资源,着力打造“中心+站点+网络+平台”的全域电商服务体系。在县城建立电商服务中心,为农村电商产业提供农产品在线推广、培训孵化、运营指导等综合服务。整合万村千乡农家店、农资店、乡村超市等资源,建设电商综合服务站点,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整合现有物流快递企业的资源,积极鼓励和引进国内主要物流和快递公司在理县设点建站,完善配送网络。并且,主动加强与知名电商服务平台的合作,形成“官方特色馆+创业者自营网点”的网销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网销渠道。

“以前,理县很多农产品生产出来了卖不出去,现在有了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既是一种广告推广,又是一个销售渠道,是助农增收的好路子。”理县县长王世伟告诉记者,“现在全县50多个村都有通吃小站(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农户买卖东西都可以通过这个小站,非常方便。”

根据2016年四川省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7月,理县在四川贫困县网络零售排名第四,这主要得益于公共区域品牌理县甜樱桃的网上热销。2016年,理县甜樱桃电商实现直接销售1580万元,间接带动销售865万元,乡村休闲游采摘625万元,总体销售3070万元,平均收购价格为每斤32元,带动农户1274户,户均增收5000元,其中包括200余户贫困户。通过线上线下全网联动销售,理县稳定了甜樱桃收购价格,实现了增量销售,甜樱桃提前售罄,规避了主产区上市冲击,并且带动了当地乡村休闲游发展。

据理县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理县积极推进本土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拓展线上渠道、孵化企业网商40余户和个人网商200余个,电子商务渗透率明显提升,全县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取得了新的突破,达到了4.07亿元,同比增长58.98%。其中,网络零售额3.89亿元,同比增长52.11%。

通过建设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开展电商进农村专项培训、规划建设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制定重点农产品电商质量标准、塑造互联网品牌等工作,理县探索出产业扶贫、公益扶贫、农旅结合扶贫、培训孵化扶贫等多种电商扶贫模式,使更多的老百姓了解电商、认识电商,通过电商脱贫致富。

杂谷脑河畔的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是一场与贫困的决战,随着战役的深入,战果的凸显,老百姓的心也越来越温暖……(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豆)

唱山歌 摄影/任陶

摄影/谢晓庆

猜你喜欢

理县永康贫困户
论姚永康瓷塑《世纪娃》的艺脉文心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永康日報
遂宁援藏干部在理县
十年后,是灾区亲人帮了我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理县民宿酒店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