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双修”,如何部署?

2017-07-05黄维恒

中华建设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修建部风貌

黄维恒

城市“双修”,如何部署?

黄维恒

2015年6月10日,国家住建部下发文件,原则同意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双城)综合试点。

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提出了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做出了工作部署。

2016年11月,出版发行了由三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编的《三亚“双修”研究》。

2016年12月1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三亚市召开了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现场会,总结了全面开展“城市双修”的工作重点。

2016年12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2017年3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全面开展“城市双修” 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双修”的主要任务目标是什么?

住建部要求,2017年,各城市全面启动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力争完成重要区域、地段、街道的规划设计,开始制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计划,推进一批富有成效的示范项目。

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在全国各市、县全面推开。通过开展城市双修,使城市病得到有效缓解,城市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城市功能和景观风貌明显改善。

2030年,全国城市双修工作要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城市向内涵集约发展方式的转变,建成一批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双修”究竟如何开展?

首先,要抓紧做好基础工作。

住建部要求,各地全面调查评估城市自然环境质量,从人民群众最关切,与城市生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梳理和提出设施条件、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尤其是城市天际线、街道立面、城市色彩、夜景照明等景观风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各地要根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需要,抓紧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加强与城市地下管线、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的统筹协调。严格实施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及时查处违反城乡规划的建设行为。

各地要根据评估和规划,统筹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将城市双修工作细化成具体的工程项目。重要的“双修”项目应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其次,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住建部要求,各地加强对城市山体自然风貌的保护,恢复山体自然形态,在保障安全和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探索多元的山体修复利用模式。

各地要加强对城市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系统开展江河、湖泊、湿地等水体生态修复。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重塑自然岸线和滩涂,恢复滨水植被群落。在保障水生态安全的同时,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

各地要科学分析废弃地和污染土地的成因、受损程度、场地现状及其周边环境,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技术改良土壤,消除场地安全隐患。选择种植具有吸收降解功能、抗逆性强的植物,恢复植被群落,重建生态系统。

各地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努力修复被割断的绿地系统,加强城市绿地与外围山水林田湖的连接。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海绵绿地,推广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存量绿地品质和功能。推行生态绿化方式,提高乡土植物应用比例。

再次,要全力提升城市功能。

住建部要求,各地加大违法建筑拆除力度,大力拓展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居民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需要。加大对沿街、沿路和公园周边地区的建设管控,防止擅自占用公共空间。

各地要加紧加固或拆除存在安全风险的管线、桥梁、隧道、房屋等,合理配置应急避难场所,减少城市风险。加快改造老旧管网,积极建设综合管廊,提高老旧城区承载能力。

各地要大力推行街区制,鼓励打开封闭社区,打通断头路,增加支路网密度,方便城市居民公交出行。鼓励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楼建设,适当增加老旧城区停车位供给。

各地要统筹利用节能改造、抗震加固、房屋维修、风貌提升等多方面资金,加快老旧小区、老旧住宅、老旧厂房的综合改造,争取节能、宜居、抗震、设施改善、风貌提升等多方面的效果。

再次,要积极塑造特色风貌。

住建部要求,各地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调查、整理和保护,及时划定保护范围。加强城市历史文化挖掘整理,鼓励使用地方建筑材料,支持修缮传统建筑,传承建筑文化和特色。

各地要分类型引导老旧城区的再开发,整体控制建筑高度,优化城市空间秩序,改进交通组织方式,提升现代城市特色。开展重要街道的空间整治,完善夜景照明、广告牌匾、城市家具和标识,加强城市雕塑建设,满足现代城市生活需要,提高城市品位。加强新建建筑单体设计,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鼓励多出精品佳作,促进现代建筑文化发展。

“双修”如何保证落实?

“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是城市发展转型的客观需要,是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应对“城市病”的一剂药方。当前,许多城市任性“摊大饼”,过度开发国土资源,在城市更新的名义下,不破不立,城市风貌发生剧烈变动。这种变动在给一群人带来貌似新生活的同时,也在摧毁着另一群人原有的生活乃至自然生态。“城市双修”是显得日益紧迫了。

当前经济社会在急速变化,为了配合这个变化,城市的规划往往是着眼未来的。未来的实现,就会带来许多有价值遗存的加速消亡。尤其是大部分中小城市都在学大城市模式。以宽敞大马路、高密度楼群、立体高架为模板的城市建设成为这些城市的必学概念。亲密无间的小街区生活被全盘放弃。很多大型社区建成之初,诸如堵车问题、水浸街问题、空气污染问题就随之而来了。很明显,这种水平的城市建设其实是做多错多的。

既然城市要双修,那么前提就得先纠正上述错误的无节制复制、扩张的观念。一个区域适合容纳多少人,容积率为多少,人口警戒线在哪里,绿化覆盖率多少本来都应该由政府严格规范。如果一旦交给开发商去描绘的话,动不动就搞起城市综合体。最终如塞车、治安之类的问题,还是得政府埋单。在事实既成的基础上所谓的城市修复,往往也只能是点缀式的改变。比如多种些花草树木、增加一些公交站点之类。因此未雨绸缪远比修复更重要。

对于老城区,尤其是没有什么历史文化的街区,如何双修就考验政府财力和能力了。这些地区因为本地人的迁出而加速破败。因为缺乏旅游和商业的理由,当地政府在这些街区也没有财政来源和直接利益。即使花钱修复了基础设施,也难以修复已经消散的人气,更没有点赞工程可言。偏偏这类很容易成为城市边缘的地区,永远是城市短板。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不修复好,深层的社会阴暗问题、治安隐患就可能长期存在。

可见,双修涉及一个城市决策群体对于城市更新的持续检讨,对于规划目标的持续修正。双修绝对不只是表面的恢复绿化、修复烂地、看着不爽就拆掉那么简单。它牵涉到一些曾经引以为豪、实际破坏城市格局之项目的存亡问题。比如在历史名胜区的标志性写字楼、掩盖黑臭河涌建起的商业街,甚至离居民区过近的火车站。背后往往牵扯巨大的利益博弈,如果没有充分论证和坚持到底的决心,是很难彻底解决的。

如今国家既然提出了城市双修,可见城市在疯狂扩张中必须重新调慢步伐,回归到有利于人民福祉、有利于城市可持续生长的路径来。全力避免各类破坏生态的遗憾建筑、空城鬼城的出现,这是城市集约化、精细化、人性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后代要负起的责任。

猜你喜欢

双修建部风貌
住建部等两部门:适度超前建设城市配电网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住建部要求开展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标准制定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浅析“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滨水公园设计——以界首沙颍河公园为例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谢金英:德与艺双修 雅与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