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补中益气散结方治疗小儿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2017-07-05吴柱中邱琦姚彬彬吴高恒陈慧朱豫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肠系膜益气

吴柱中 邱琦 姚彬彬 吴高恒 陈慧 朱豫

自拟补中益气散结方治疗小儿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吴柱中 邱琦 姚彬彬 吴高恒 陈慧 朱豫

儿童;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补中益气散结方

我院于2013年9月起应用自拟补中益气散结方治疗小儿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3年9月—2015年8月本院儿科诊断为小儿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62例,随机分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3岁9例,~7岁17例,~14岁6例;病程1~2个月20例,~3个月7例,>3个月5例;腹部彩超淋巴结长径平均为(1.32±0.24)cm;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3岁8例,~7岁16例,~14岁6例;病程1~2个月21例,~3个月6例,>3个月3例;腹部彩超淋巴结长径平均(1.28±0.26)cm。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淋巴结大小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发病年龄1~14岁;发作性腹痛每月逸3次,病程>1个月;腹部彩色超声检查(采用Voluson E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0~ 10.0MHZ)显示多发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存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示,淋巴结最大切面纵径>1cm、横径>0.5cm,纵横径比>2,或淋巴结成集蔟状排列,COFI示淋巴结的内血液增加)[2];患儿家长知情同意;能坚持口服中药颗粒剂。

1.3 排除标准有腹腔积液者;合并慢性阑尾炎、淋巴结结核等疾病,存在免疫缺陷的患儿;不能配合治疗用药或未完成观察疗程者。

2 方法

治疗组予“自拟补中益气散结方”治疗。组成:炒黄芪、延胡索、太子参、炒白术各10g,炙甘草3g,当归10g,陈皮、柴胡各6g,白芍、丹参、槟榔各10g,枳壳6g,蒲公英15g,浙贝母、夏枯草各10g。(中药配方颗粒,颗粒剂用量相当于饮片量),1天1剂,每剂温开水100mL冲服,根据年龄分2~4次口服。对照组以对症、支持及抗炎治疗为主,予头孢克肟2mg/(kg· d),分2次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商品名:宝乐安)1次0.5g,1天2~3次,口服,必要时使用654-2片,1次0.2mg/kg,两组均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观察指标:观察患儿腹痛消失时间、肠系膜淋巴结的变化情况及常规理化检测指标、不良反应等。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字2检验,以P约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治愈:治疗10天,临床症状消失,腹部B超示肠系膜淋巴结明显缩小(最大切面纵径约1cm);显效:治疗10天,临床症状消失,腹部B超示肠系膜淋巴结缩小(最大切面纵径缩小0.2cm以上,但仍>1cm);好转:治疗10天,临床症状好转或腹部B超示肠系膜淋巴结缩小(最大切面纵径缩小0.2cm以上,但仍>1cm);无效:治疗10天,临床症状未见好转,腹部B超示肠系膜淋巴结无明显变化。

3.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32例中治愈7例,显效15例,好转9例,无效1例,治愈率21.9%,总有效率98.9%;对照组30例中治愈4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6例,治愈率13.3%,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约0.05)。

治疗组患者腹痛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约0.05),两组腹部淋巴结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病,各类儿科教材及文献中也较少有提及慢性发病者,但临床上发现该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5]。

中医将淋巴结肿大的小儿慢性腹痛,归为“腹痛”、“痰核”、“肝郁气滞”等范畴。治疗以“通”为原则[6],大多从食滞、气滞、寒滞等方面予以辨证论治。笔者认为该病因屡受外感,邪毒留恋不去,下迫大肠;或饮食不节、寒温失调、气机郁滞致气滞湿阻瘀结形成痰核(淋巴结肿大)。本组多数患儿有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苍白体弱、舌淡脉细弱等症状,存在脾胃气虚,经络不荣,气血不通的病机特点,故属本虚标实证,治当攻补兼施,以补中益气、散结止痛为主,兼以化瘀解毒导滞为原则。

“补中益气散结方”是笔者自拟方,方中炒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为君;配太子参、炒白术增强黄芪补中益气之效,为臣;当归、白芍养血活血,缓急止痛;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共为佐药,加入丹参活血化瘀,补血而不留瘀,伍陈皮、柴胡、延胡索理气舒肝止痛,槟榔、枳壳行气宽中消积;夏枯草解毒散结消痰核,浙贝母清热消痰散结,更以蒲公英解毒散结消痈,性甘寒而不伤正,诸药攻补兼施,共奏补中益气,散结止痛之功。

本组结果显示,应用“自拟补中益气散结方”配方颗粒剂治疗小儿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治愈率、有效率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缓解小儿腹痛等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中药配方颗粒服用方便、易于小儿接受。但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理改变短期内难于完全恢复,故患儿腹痛消失后仍应注意调理和护理,随访复诊。

表1 两组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腹痛及腹部B超肠系膜淋巴结改变情况比较(例)

3.3 随访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接受有效随访患儿51例,其中治疗组26例中复发5例,复发率19.2%,对照组25例中复发8例,复发率32.0%。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约0.05)。

4 讨论

随着现代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发现在腹痛反复发作,腹痛部位不固定,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儿中,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存在多发性肿大的淋巴结,即提示肠系膜淋巴结慢性炎症的情况存在[4]。但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既往临床报告中多为急性发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47-651.

[2]周锋.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08,11(15):457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1.

[4]汤熙振,石玉芳.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3):144.

[5]陈玉才.儿童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0(4):69-70.

[6]司徒桦,王克华.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肠系膜淋巴结炎7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392原393.

(收稿:2016-09-13修回:2016-10-24)

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3AY21082)

浙江省海宁市妇幼保健院(海宁314400)

吴柱中,E-mail:hhwwzzzz@126.com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肠系膜益气
扁桃体炎并发颈淋巴结炎 贴敷见效快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