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试”一词何时出现?

2017-07-05倪方六一博老树昏鸦

奥秘 2017年9期
关键词:晁错刘恒在校学生

●倪方六 文 一博 编 ○老树昏鸦 绘

现在的高考安排在每年6月的7、8、9三天,相比于以前的7月的7、8、9三天来说,没那么热,考生也能更好地发挥。其实,中国的考试,一直在改革之中,不论是考试的时间、地点,历朝历代都会依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取士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对学校教育进行评价的国家。那么,取士考试是何时产生的呢?

先秦周代时,已明确规定,要对在校学生进行考试。《周礼·地官》“乡大夫”中有这样的说法:“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能者。”《周礼》中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考,对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进行考察,从中选拔出品德优秀、才华出众的人。

这样选拔出来的优秀知识分子,在当时很受尊重,会得到“乡饮酒”的礼遇。周代这种“三年大比”不只用于考察学生,对各级官员的考察和从民众中选拔人才也是这样。

到先秦春秋时期,考试形式和内容都有了大的进步。齐国上卿管仲提出选拔人才的“口试”模式,“设问国家之患”。到西汉,现代考试最主要、最普遍的模式——笔试已出现。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意识到了人才对治国的重要性,大力推行上古三代时已存在的“察举制”,广招人才。刘恒当了皇帝后,对察举制这种选人用贤手段,提出了新的主张,加入了“策问”这一环节。所谓“策问”,又叫“策试”,系由皇帝亲自主持的高级公务员考试,皇帝亲自出题,由应试者进行书面回答。

公元前165年,汉文帝刘恒下诏,对所有经三公九卿、郡守荐举的应试士子进行统一笔试,选出成绩优异者。据《汉书·晁错传》,汉文帝很重视策问环节,所有答卷均严加密封,“周之密之,重之闭之”,不得泄露,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密封笔试试题记载,后来便成了试卷保密的通行手段,一直到现在的高考。

汉文帝主张的“策问”,在中国考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笔试,也是世界最早的一次笔试。而且,开创了封建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的风尚,为以后历代皇帝所效仿,科举时代的“殿试”模式,或许就是受此启发而来。

在中国这次最早的笔试中,获得最好成绩的,是后来成为著名政治家的晁错,“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晁错也因此成为史上“笔试第一人”。其答题格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这类考试的模板。

在汉文帝之后,笔试这种考试方式,从此成为了通行检验水平和业绩的常规手段。汉朝廷也从中尝到了甜头,通过笔试选拔到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如确立儒术在中国文化中统治地位的大儒董仲舒,就是在汉武帝刘彻第一次诏举贤良的笔试中脱颖而出的,其“天人三对策”,受到汉武帝的赞赏,考试成绩名列“上第”,出任江都相。

猜你喜欢

晁错刘恒在校学生
绘画作品选
绘画作品选
Integrated silicon-based suspended racetrack micro-resonator for biological solution sensing with high-order mode*
银川地区10~18岁青少年在校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Plasmonic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ded graphene-coated wedge porous silicon nanowires with Ag partition*
莫让语文空对月
陶革新、徐玉东、李家和作品
人字歌
谁是诛杀晁错的幕后凶手
晁错赌政治:谁玩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