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与现代幽默的艺术创新
——试论中国动画电影《天书奇谭》的声音设计
2017-07-05赵娴
赵 娴
民族传统与现代幽默的艺术创新
——试论中国动画电影《天书奇谭》的声音设计
赵 娴
一、概述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出品的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天书奇谭》,是中国第三部动画长片。对于儿时的笔者而言,它绝对称得上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动画电影作品了。本人在观摩该片时那种忽被逗乐、忽又充满恐惧,忽再陷入悲哀的复杂观影心理至今仍记忆犹新。如今,当笔者作为一名动画电影声音教育研究者,再度重审该片时,却发现《天书奇谭》原来是一部有别于其他中国美术电影的、具有一定超前性与颠覆性的电影动画作品。
该片的故事架构不同于普通的儿童文学或名著小说,是编剧包蕾与王树忱在英国BBC提供的剧本基础上,根据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罗贯中的《平妖传》部分章节精心创作改编而成的。同时,以王树忱和钱运达为首的创作班底还借鉴了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些有趣情节,使得这部魔幻题材的小说成为了一部剧情跌宕起伏、妙趣横生且节奏明快的童话故事。此外,为了使人物造型更具有独特性,钱运达导演请来了曾与他合作过《红军桥》和《张飞审瓜》的南京《新华日报》美术编辑、著名画家柯明(原名吴樾人)担任人物设计。柯明先生把潜心研究的中国民间艺术如戏曲、泥塑、剪纸、木版年画、皮影、玩具等元素用在了艺术创作上,将《天书奇谭》中人物造型设计的民族特色和夸张风格做到了极致①动画电影《天书奇谭》于1983年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优秀造型奖。。
此外,除了特别的剧本与独具匠心的人物造型设计之外,该片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创作元素便是声音设计。《天书奇谭》之所以在当时有别于其他的中国美术电影故事片,其实是因为作品中动画角色人物身上难得的幽默感,而赋予他们邪趣生命与情感的,正是本片精妙且超前的声音设计理念。
缘此,本片的声音设计,成功地将一部浓郁的民族传统动画电影故事片附上了现代幽默的艺术气质。
二、亦古亦今的音乐配器
《天书奇谭》的音乐配器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界而言,可谓是非常大胆的创新。作曲家吴应炬先生并没有沿用之前成功创作的儿童动画电影《牧笛》《大闹天宫》《南郭先生》等的配器技法,而是大胆尝试了应用古典管弦乐团、民族器乐与现代电子乐器相结合的亦古亦今的配乐手法,给观众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官刺激。
(一)片头音乐
为了使观众更快地熟悉剧中人物角色和音乐主题,《天书奇谭》将最为典型的三个音乐主题配合动画人物介绍与演职人员名单,放在了片头音乐的部分。在此基础上,音乐中还为一些典型角色加入了其标志性的声音效果,如蛋生毫无顾忌的哭声、黑妖狐装神弄鬼的摇铃声、蓝妖狐咽口水的声音、府尹眼珠的转动声等,使观众在熟悉人物角色的同时体验了隐藏在作品中诙谐幽默的戏剧元素。
(二)“蛋生”主题音乐
正直勇敢、人小鬼大的蛋生是《天书奇谭》的灵魂人物,而蛋生的主题音乐更担当着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蛋生的造型,和一般的英雄形象有很大的分别,平凡的孩子模样稚气可爱却趾高气昂、充满自信。因此,蛋生的主题音乐活泼中带着坚韧的个性,影片中五次出现的主题段落里,作曲家巧妙的依据场景和人物心理对主题旋律一一作了节奏上的重组变化和发展,令观众对“蛋生”主题音乐印象深刻且惊喜连连。
表1:片头音乐(总时长:2分30秒)
表2:“蛋生”主题音乐
(三)“妖狐”主题音乐
《天书奇谭》中的3只妖狐的角色设计,绝对堪称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在创作时,柯明先生参考了京剧中生旦净末丑的戏曲造型艺术特点。其中,以黑狐狸佝偻的身体和嵌在其脸上呈“八”字的一双大黑眼圈最为“恐怖”。吴应炬先生为这一虚构夸张的形象而创作的主题音乐则是具有颠覆性的,他大胆地在管弦乐团中加入了一支电声乐队,用电子音色模拟出各种低沉恐怖、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为黑狐狸在施展法术时营造了神秘而邪恶的氛围,大大提升了妖狐妖魔化的特性,增强了其疯狂的戏剧色彩。由此,它与“蛋生”明亮活泼的主题音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作曲家将蛋生的善与妖狐的恶,以及他们为争夺天书而产生的矛盾关系,用特有的音乐语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该片中共有4次妖狐出现的主题音乐段落,看似不尽相同实则却出自同一个主题动机。由此,作曲家根据场景和人物的不同,将主题动机进行了音型分解、重新组合及变形发展,并做了不同的配器与速度的处理,给人以形象各异却又万变不离其宗的奇妙听感。
三、亦邪亦趣的音效设计
作为出品于80年代初的动画电影故事片,该片的音效设计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为了配合该片观众对魔幻题材与神话人物的理解,观众在片中可以听到很多来自电子乐器的模拟和超现实的音色,为该片的音效表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首先,贯穿全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香炉的彩烟。当香炉升起彩烟,袁公上天述职时,就有了狐狸成精偷蛋、蛋生托印天书等剧情的演变与发展。因此,配合香炉升起彩烟的电子音色在片中多个转折点处出现。它不仅强调了袁公仙人的身份,增加了云梦山洞及天书的神圣气质与特性,还提升了观影的节奏感。此外,每当天庭降罪捉拿袁公时,都会有雷公和电母出现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音效,预示着剧情的转折,使观众不由自主的跟着剧情与剧中人物的心情一同紧张起来。
表3:“妖狐”主题音乐
此外,片中有一群可爱又性格各异的凡人,而这一个个漫画般夸张与讽刺的人物造型几乎都被赋予了专属的音效设计。该片通过贴切而富有个性的音效设计,使得这些人物顿时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提示着观众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些角色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变化。这些音效设计配合着角色人物的滑稽动作,则透露出一股浓郁的幽默气质和趣味性,使得观众在观影时忍俊不禁,深深被片中人物的表现所感染。
表4:角色音效设计
四、活灵活现的配音表演
《天书奇谭》几乎包罗了中国封建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众生相,片中人物的对白精准幽默,独到的语言设计也成为本片最为惊艳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声音创意设计。
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该片在配音过程中云集了国内一线的配音大家积极参与。如丁建华、曹雷、苏秀、毕克、孙渝烽、童自荣等,这些经验丰富的配音演员用声音对人物的性格、气质和情绪拿捏得恰到好处、表演真挚,通过声音的塑形使得影片中的动画角色一下子变得鲜活和立体了起来,使得这部带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长片处处散发着童趣和幽默之情。不得不说,老一辈动画人对于作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的职业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
以下笔者谨选取一部分代表性的人物角色,针对其人物形象的特点及语言的声音设计进行具体的分析。
表5:配音表演
结语
根据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平妖传》改编而成的动画电影《天书奇谭》,情节波折、精彩流畅、充满悬念,是一部在中国动画片长河中富有民间神话特色,兼具颠覆性与实验性的动画故事片。其场景、人物造型设计都继承了中国传统装饰绘画的特点,众多角色刻画的栩栩如生、个性鲜亮。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在声音设计方面做了大胆的艺术实践和创新。首先是在作曲配器上尝试使用了民族乐器、管弦乐团与现代电子乐器相结合的、亦古亦今的配乐手法。在发挥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特色的同时,让观众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听感。更难得的是,《天书奇谭》有着国产动画片中少见的幽默感,影片中配合角色滑稽的动作增加了诸多现代的声音特效,亦邪亦趣的音效设计将影片的趣味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影片在音效设计上采用了电子乐器的模拟和超现实音色,突出了作品魔幻题材的特性。
此外,本片的配音阵容堪称强大。配音演员们为动画角色量身定制的语音、语调和语气,将中国的汉语言文字的玄妙和含蓄的幽默感发挥到了极致,使得这些角色一下子有了鲜活的生命和真实的情感,仿佛是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而片中逗趣的语言对白也一直为影迷们所津津乐道。
所以说,《天书奇谭》无论是在改编剧本创意、角色人物造型,还是在声音创意设计方面,都可以说是创下了一个中国动画电影的奇迹。它巧妙的将民族传统与现代幽默结合在一起,并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和突破。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天书奇谭》中声音元素较为深入的艺术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这部动画艺术精品,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声音设计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依据。
赵 娴,女,上海人,北京电影学院声音学院博士生,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动画系讲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录音师协会电影录制制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文系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中外电影理论评论研究》(项目编号:CLACA-2015-010)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