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17-07-04何晓莹
何晓莹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主体性;高效
【中圖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0—0103—01
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高效课堂,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呢?
一、结合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相关的研究调查可知,人本身的智力因素并非是对教学成功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情感、兴趣等一些非智力因素也同样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能够正确认识其中存在的因素,对其相互区别、依赖的关系进行了解,并结合恰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够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重学生情绪的变化,并全面发挥学生自身的情感因素对于数学学习的调控与强化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计算题的同时,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熊二在偷吃蜂蜜时与光头强偶遇,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又遇上了麻烦。光头强对熊二说:“如果你能答出我的问题,那么我便离开这个森林,从此再也不伐木,否则你就只能看着我伐木啦!”但是熊二根本不会计算,那么谁可以帮助他呢?这时,学生便都已经跃跃欲试,计算的兴趣异常浓厚。
二、重视数学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所谓知识则是实践基础上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于社会认识的“结果”,但是这仅仅是人们肉眼所看到的静态。若针对此观点,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则主要对学生进行结果的教学,而学生只要记忆该结果即可,但是这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限制。故而,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一课时,因为时间单位较为抽象,并且时间单位进率不是十进位,学生在学习掌握的过程中要形成感性的认知则十分困难。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故事的形式进行引入,并利用多媒体显示一些生活中的时间,由此加强认识。
三、鼓励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意见,提升自身的素质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较为活泼、好动,为此,教师在对其进行教学时,则要尊重他们的言行,让他们参与有意义、高质量的数学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水平,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例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小数的形式进行小数比较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启发:“你可以运用之前学习的大小比较对这两个数字的大小进行比较吗?”当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解题的其他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方式:其一,进行看图比较;其二,将小数化成分数之后进行比较;其三,将小数扩大成整数,将其进行比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疑问的提出,以此加深学生对于所学习数学知识的理解。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