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福建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2017-07-04黄秀英

对外经贸 2017年5期
关键词:经贸合作中亚地区福建省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福建与中亚地区贸易投资合作空间日益拓宽。在回顾福建与中亚地区贸易投资合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双方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为进一步拓展福建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突出重点,扩大优势商品出口;加强产能合作;推动境外投资实现园区化发展;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对中亚地区贸易投资信息服务水平。

[关键词]福建省;中亚地区;经贸合作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056-02

[作者简介]黄秀英(1984-),女,汉族,福建永安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近年来,在双边睦邻友好关系顺利发展的基础上,中国与中亚各国经贸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迎来新机遇,福建应抓住有利机遇,乘势拓展中亚市场。

一、福建与中亚地区经贸合作现状

(一)双边贸易

福建与中亚地区贸易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双边贸易起步晚且规模小,但发展迅速。福建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始于2003年。在2003—2015年的12年间,贸易额由283万美元扩大到42亿美元,年均增幅达516%,高于同期全省142%的平均增幅。其中,出口由132万美元扩大到39亿美元,年均增幅6050%,较同期全省出口平均水平(1108%)高出494个百分点;进口由151万美元扩大到3116万美元,年均增幅287%,高于同期全省1222%的水平。但福建与中亚国家的贸易规模依然较小,2015年双边贸易总额仅占全省外贸规模的024%,其中出口占比034%,进口占比006%。

二是贸易产品结构简单,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棉花、矿产品等资源性产品。2015年,福建对中亚出口纺织及服装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占比759%,居主导地位;塑膠制品、建材、鞋、家具杂项等占比102%;机电产品占比912%。2015年福建自中亚进口棉花2816万美元,同比增长59倍,占进口总额的9037%,是福建自中亚进口的最大宗商品;黄金进口175万美元,占比56%。

三是吉尔吉斯斯坦是福建对中亚出口的最大市场,乌兹别克斯坦为最大进口市场。2015年,福建出口吉尔吉斯斯坦22亿美元,同比增长2166%,占对中亚出口总额的576%。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2813万美元,同比增长523%,占福建自中亚地区进口总额的90%。

(二)双向投资

福建对中亚地区的投资尚在起步阶段,投资项目少、规模小。截至2015年底,福建经备案登记在中亚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仅7家,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29908万美元。对中亚投资呈现“四集中”特点:一是投资国别集中,对乌兹别克斯坦投资的项目占比714%。二是投资行业集中,主要集中于加工生产制造行业,钢铁、水泥等建材生产销售及工程建筑的项目居主导地位。三是投资类型集中,项目主要通过境外加工贸易的形式进行投资,均属于产业转移型。四是投资主体集中,均为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中亚五国对外投资能力比较弱,对中国投资金额规模小,发展缓慢。截至2015年底,福建吸收来自中亚地区的境外投资项目仅3项,合同利用外资197万美元,实际到资56万美元。外资主要投向于纺织服装加工业和商贸流通业。

二、机遇与风险

(一)市场机遇

1经济产业互补性强。中亚五国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加工制造业滞后,民用生活日用消费品大部分依赖进口,纺织服装、鞋类、石材制品、家具杂项等日常消费品正是福建传统的优势产业,可以满足中亚国家的市场需求。中亚地区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4%和6%,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能源基地”,是世界三大能源宝库之一。其中,哈萨克斯坦是我国铀矿砂的主要来源地;土库曼斯坦是我国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吉尔吉斯斯坦黄金是我国重要的黄金进口国;乌兹别克斯坦除铀矿、天然气外,还是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国;塔吉克斯坦的锑、铅等有色金属储量丰富。中亚地区丰富的资源可补充福建发展中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产业互补也为加强产能合作奠定基础。福建在钢铁、建材、轻纺等行业比较优势明显,与中亚国家开展产能合作既有助于福建企业转移富余产能、优化生产布局、开拓海外市场,也可有效满足中亚国家多元化经济发展需求,助力中亚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

2合作平台稳步推进。当前除土库曼斯坦外的中亚四国与中国、俄罗斯均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成员国各方按照共同确定的“近期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中期加强经济技术合作,远期实现区域内货物、资本、技术和服务的自由流动”的目标,不断完善多边经贸合作机制,积极有序推动区域经贸合作。《上合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2016—2021年上合组织成员国海关合作纲要》等多个重要协定的签署,进一步构建了区域贸易投资合作平台。

3中亚地区投资环境日趋优化。吉尔吉斯斯坦投资便利性和开放性较高,货币可自由兑换,对外商投资保护措施多,外商投资不受行业限制且享受国民待遇。哈萨克斯坦先后出台了“哈萨克2050”战略、“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及系列优惠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乌兹别克斯坦不断放开对外投资限制,在无线电子、轻工业、食品工业等产业鼓励外资进入并从税收方面给予减免优惠。土库曼斯坦鼓励外国资本重点投资油气开发、化工、电力、纺织、交通通讯、旅游等领域。塔吉克斯坦积极推动在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扩大外国的投资。

(二)风险

1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多。中亚是政治敏感地区,政治、民族、宗教等方面矛盾突出。内部贪污腐败现象严重,黑恶势力横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与“三股势力”合流,地缘政治冲突和威胁不断,地区安全问题加大了投资的风险。

2中亞国家缺乏良好经商环境。中亚各国均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系与相关的制度法规建设尚不完善,海关程序缺乏效率、监管能力薄弱、政府效率低下、环境基础设施差、税务司法海关等执法机关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形成了隐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对双边贸易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3人力资源短缺。劳动力缺乏系统培训且分散,有些国家劳工外流程度较高。如吉尔吉斯斯坦国内经常出现季节性劳动力短缺,特别是在棉花收获时期。有些国家限制外国劳工的流入,实行严格的劳务配额制度,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企业外派工程技术人员申请工作签证难度较大。

三、对策建议

(一)突出重点,扩大优势商品出口

一是根据中亚市场需求特点,重点推动纺织服装、食品、鞋类和塑料轻工等生活必需品出口,满足中亚国家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二是随着机电产品产业竞争力不断凸显以及中亚国家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推动成熟的机电产品出口中亚市场,特别是电子产品、发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价廉物美的产品进入中亚市场。三是把握中亚各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工程机械、五金建材等需求扩大的机遇,积极推动石材、瓷砖、水暖设备、工程机械设备、农用机械等出口中亚市场。

(二)加强产能合作

中亚五国对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水泥、钢材等建材基本依靠进口,双方产能合作空间大。福建应把握机遇,推动钢铁、水泥、工程建筑等优势产业在中亚投资设厂,承接工程,将产能富余的行业转移到中亚地区,并带动装备、设备出口,拓展中亚市场。引导资源企业采取直接投资、收购、兼并资源开发等方式参与开发合作,延伸下游产业链,开展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缓解福建资源瓶颈问题,并带动成套设备出口。

(三)推动境外投资实现园区化发展

鼓励企业抱团发展,展开集群式对外投资,建设主导产业明确、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将优质产能、集成技术和工程建设能力与中亚各国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打造包括立项投资、建厂生产、销售和配套服务在内的“一条龙”合作模式,构建产业链战略联盟,提升产业链一体化和资源整合能力。

(四)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对中亚地区贸易投资信息服务水平

完善信息共享制度,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对中亚市场调研分析和对重点商品和重点企业的跟踪,把握中亚各国经贸发展情况、投资环境、产业发展和政策、市场需求、项目合作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支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可为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的经贸金融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15(11)

[2] 高国珍,王海龙 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经贸合作潜力分析[J] 国际经济合作,2015(8)

(责任编辑:郭丽春董博雯)

猜你喜欢

经贸合作中亚地区福建省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浅谈中亚地区EPC项目当地雇员HSE管理
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局势的特点及走势分析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