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快车道的微电网困局待破
2017-07-04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批准的全国28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落地。这释放出了一个重要信号,也撕开了推动清洁能源消纳的口子:微电网将在清洁能源革命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微电网能够缓解分布式电源和大电网之间的矛盾,实现新能源的就地消纳,为风光互补产生波动性问题的破解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但是,步入发展快车道的微电网如何打破经济性差、商业模式不清晰以及配网难的困局?
储能与微电网
微电网发展突飞猛进除了政策东风的推动外,新能源并网技术,尤其是储能技术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给微电网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作为典型的储能应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8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里,有26个都应用了储能。储能之于微电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近年来,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迅猛,今年更是迎来了储能产业发展的高潮。数据显示,2000年-2016年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为243兆瓦,年增长率超过70%。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峰在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发展指导意见即将出台,能源互联网也开始落地,储能应用的范围和政策的条件利好,同时技术也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这促成了储能产业即将迎来飞速地发展。
在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首席专家曾繁鹏看来,储能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不仅仅在于其契合了我国能源战略发展的大趋势,主要由两点因素促使了储能的爆发:“一是大家对电力体制改革,包括能源互联网推进速度态度乐观,对电力体制改革进度的普遍看好。虽然现阶段的储能市场化运营收益不大,但是能够看到未来的运营收益空间非常巨大。”
另一方面,电池成本的下降助力储能发展井喷,“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储能推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近期国家电动汽车发展特别快,所以做电动汽车电池的厂家不断的上产能和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预计今年年底,锂电池就会有大幅度的价格下降。”曾繁鹏说。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在5月23日的储能国际峰会上表示,可盈利性使得储能的发展有了持续的可能性,“储能产业走向真正商业化应用链条已经形成,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之下,储能实现了商业价值,市场将进一步打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光伏、储能微网、电池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企业,龙源电力、金风科技等风电整机制造龙头企业也涉足了微电网项目。高峰对《能源》杂志解释道,“风力发电的波动性更大,更需要储能。更重要的原因是能源企业都想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找到新的增长点。”
“风电企业更多的是看到了未来的市场,风电企业发电,卖给电网公司,或者要一度电8毛钱的补贴,这个已经很明确了,无法再扩大提高利用它现有的资源提高收益了,大家都看好微电网,微电网以区域为单位,利用所能调控的资源,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切入模式以提高收益。”曾繁鹏表示,“我相信现在所有的企业,做储能的目标是看重未来的市场,电力交易的时候用储能做电力的调峰。”
盈利模式探索
“微电网”早已不是新鲜词汇,在业内人士看来,两年前就迎来了发展春天的微电网如今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技术上是不成问题的,主要是商业模式上还需要探索。”曾繁鹏告诉《能源》杂志记者。
高峰表示,“微电网已经提了很久了,我们从能源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的角度来讲,更愿意用能源互联局域网或者局域能源网的概念。”对于微电网的盈利模式,高峰告诉《能源》杂志记者,“能源互联网的示范都是已经具备商业模式的,有岛屿的,有园区的,有区域的,这几个是比较常见的”,“在能源互联局域网中,服务商不仅可以卖电、还可以卖热、可以卖冷,也可以卖天然气,是综合能源服务商的概念。”
林洋能源就要成为这样一个能源的综合的服务商。林洋能源推出了自己的概念——虚拟微网,即通过聚合分布式能源、储能、负荷及智能配网等可控资源,利用多种能源网络、电动汽车、移动储能和点对点的能源配送等网络,基于信息网络和云平台技术,采用灵活的运营模式,实现清洁分布式能源的柔性消纳及能源的高效利用。例如,以园区为单位,将园区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子微网,通过对园区的企业、商业楼宇、充电桩以及生活区建设不同特点的用户侧的子微网,并把各个子微网的运行模式整合起来,实现多种灵活的商业模式,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
据曾繁鹏介绍,林洋能源的国家首批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储能在第一期已经规划了十个兆瓦时,将于今年下旬开始实施。对于该示范项目的盈利问题,曾繁鹏表示,现阶段的盈利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通过用户侧的综合节能方案,给用户做用电信息采集,帮助用戶做综合节能。另一部分,我们为用电特性较好的、节能空间非常大的节能项目,利用微电网和储能进一步提高收益。项目今年3月份刚批下来,刚开始建设,预计17年底就会有收益。”
3月22日,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向龙源吐鲁番新能源有限公司颁发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标志着龙源电力承建的吐鲁番新能源城市微电网示范项目成为全国首个获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的微电网示范项目。对此,曾繁鹏表示目前还没有政策支持,“我们很希望这个政策可以早日实现,但是估计只能在增量配网了。”
目前,微电网并没有补贴。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微电网的商业模式能算出来合理收益的就去做,不能因为是微电网就给补贴。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微电网的方式应该更高效,应该比传统的电网方式回报率更高。
挑战依存
目前微电网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于储能在其系统占比过高,而可再生能源占比相对较低。多位业内人士均曾公开表示,微电网中储能容量占比过高,这在如今储能成本依然偏高的情况下,意味着微电网的经济性大大降低。
尽管我国储能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储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应用模式及盈利模式仍不清晰,面临技术、应用和市场机制的三重挑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史玉波在5月23日召开的“2017储能国际峰会”上表示:“目前储能的支持政策、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存在商业化示范不足、产业发展缺少统筹谋划等问题。”
谈到发展微电网遇到的困局,曾繁鹏向《能源》杂志记者分享了林洋能源在做微电网项目建设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微电网要跟配网做一定的结合,但是有一些配网是不允许按照微网做改造的。”
对此,高峰认为这是一个模式和机制的问题,涉及电改的推进,不是发展微电网本身的问题,“有些是建设方的问题,有些建设方借着微电网的名义想做配网,变成售电,有的借着微网建设的名义大量建设远超本地消纳能力的电源,有的不能保证接入点的运行状态符合技术要求,这样的微网其实也不是特别合适的”,“我认为要综合考虑多方利益,不能因为某一方想有收益,把其他利益简单切割掉,要实现共赢,实现能源系统综合最优”。
“现在地方电网公司对我们做能源互联网的企业是很支持的,但是它们现在没有很明确的合作模式,也没有并网的技术方案。”曾繁鹏表示,“所以我们先从用户侧来做,我们主要按用户特性分类,筛选优质客户,一般的先从用户侧挖掘盈利模式,主要是微网、储能、企业屋顶光伏和综合节能改造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