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小舞台 人生大智慧

2017-07-04

黄梅戏艺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韵律基本功戏曲

○ 方 骏

常说“戏曲小舞台,人生大智慧”。传统戏曲流传至今,带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丰富多采的戏曲表演,还有许多隐藏的“人生大智慧”。

首先,戏曲讲求一招一式的“程式化动作”,即是戏曲反映生活的表现形式。表演程式,就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是赋予表演固定的或基本固定的格式。该抬手,就不能缩手缩脚。该向上看,就不能眯眼或低头。尤其规定的动作形成后,就形成了规律,不能随意改动。因为一场完整的戏曲表演或完整的一出戏,是包括了唱腔、身段、基本功、表演和服装道具等众多元素组成的,缺一不可。在创造这出戏的时候,就设计好了一切。例如身体摆动变换的频率、方位,是要和声腔韵律相符合的。身扬则提,身落则沉,设计好的动作也需要和服装道具配合。还有眼神是最重要的,戏在于身,身在于脸,脸在于眼。眼神飘忽不定就把戏演散了。“唱、念、做、打”每一个都有固定的模式,缺一不可。如此看来,短短的一段表演,要想成功,每一步都不能马虎,每步都要考虑好了才能走下一步。否则马虎了事,给人的感觉慌慌张张,观众不买账,就要闹笑话了。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谨言慎行,该怎样就怎样,一步一步走好,不投机取巧,不偷工减料,正身正气待人处事,方能成大事。

另外,在一招一式的“程式化动作”表面下,也需要灵活变通。若每个动作韵律都照搬下来,表演就“死”了。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表演需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但表演不能随意也不能太硬。戏曲表演应该是像行云流水一样,让人觉得舒服一气呵成,流水碰到石头会绕过,几缕流水也会融会贯通,形成一股。风云变幻,却也云卷云舒让人看来舒服。讲起来,就是“自然”二字,规定的程式,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的。演的是故事,看的是人生。所以,表演要“活”起来。

再说,戏曲演员大多都是从儿时学起。这一行讲究“童子功”,很多十岁甚至更早就开始学习戏曲这门艺术,而学了一段时间或数年的人只是学会其中入门的东西。比如说演员的基本功,柔韧性幼时较好,大了自然筋骨没有以前柔软,练起来也更难些,且基本功需要不断的坚持锻炼才能保持效果,长期锻炼才能让身体产生记忆。从小打下的基础也加强了身体素质,比一般人更有耐力。当今社会节奏快,物欲横流,诱惑太大,能吃这份苦实属不易。有句老话:一份付出一份回报。由此看来,戏曲表演需要长时间的修炼,而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去做成一件事,也会让他们更加懂得成功来之不易,也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能流传至今的东西定是不凡的,戏曲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我看到很多学习戏曲的人,有大人有小孩,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爱好的。严格按照培养计划每天辛苦训练的专业学生;白发稀稀的老人拿着收音机放着戏曲在公园散步,面带微笑随意地哼着;稚气未脱的孩童奶声奶气地跟着学唱,咿咿呀呀不懂什么意思却也开心;也有实在喜欢的爱好者,千里迢迢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学习戏曲,辛苦并满足……他们身上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面对困苦的乐观心态让我折服。有时候不禁会想:代价如此之高,付出的汗水和青春年华如此之多,是什么支撑他们继续前行的呢?

我想这是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让他们提起戏曲时满面春风、滔滔不绝。戏曲能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在这个快速的信息时代,沉下心来欣赏戏曲,细细品味每句戏词的韵律、琢磨人物的服装造型、研究动作的优雅沉淀,或者你什么都不想,就只是把自己投身其中,享受温柔婉转的歌声。想一下,不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吗?

若你沉浸在行云流水般的运腔中,体味演员嬉笑怒骂的情感,陶醉于其中的细节,比如纤细的手、戏服上的刺绣和一个回眸的眼神……若你深究其中,研究为何这般安排剧情,真实的历史故事是否是这样,这样的造型是怎样设计出来的,演员是怎样处理好运腔和动作之间的协调,服装为何要这样设计等等。其中的奥秘会让你觉得更新奇,巨大的好奇心推动你不停地渴求新知识。不知不觉,也成了半个学者了。岂不乐哉?

由此看来,舞台上轻松的表演背后,蕴藏着很大智慧。我想很多人都希望戏曲这门艺术能被好好地传承下去,戏曲艺术家、演员,还有正在学习中的青少年一代,包括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后台工作者、戏迷等等,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传承它。

而仅仅靠少数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其他人要做的是不诋毁不偏激,正确地看待。觉得不对,就提出意见或建议,而不是全盘否定。戏曲是否能传承下去,是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想答案不得而知。只是在这样快节奏的信息社会,保持戏曲历久弥新的生命力,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猜你喜欢

韵律基本功戏曲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戏曲从哪里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韵律之美——小黄村
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