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视野的初一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2017-07-03钱一鸣
钱一鸣
摘 要:进入新世纪后,在国家的倡导之下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初中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在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目前,新课程改革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实践性要求,即贯彻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初一;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指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发挥好“引路人”的重要作用,深入贯彻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通过组织一些新型的趣味性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觉到吃力,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本文中,我将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为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提供一些指导。
一、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主体差异性较大
在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学科,所以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已经接受了基本的教育,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各有差异,理解能力也有限,习惯了被老师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必要。
2.学校和教师的关注度不高
信息技术教学和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往往更关注学生对基本课程的学习,想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忽视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针对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这种状况,学校和教师首先要重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给学生进行新的指导和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對信息技术教学的认知。另外,学生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改变传统的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教学,从而为学生的成才铺平道路。
二、新课程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打造策略
1.在小组合作中高效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教学指导方针,它强调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组成小组,给每个小组的学生提出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本领,为打造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提供借鉴。
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信息技术(苏教版)“体验‘WPS演示软件”的教学中,因为本课的教师实践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基本的学习,了解WPS演示软件中的基本窗口和其主要功能,并学会在WPS软件中输入基本的文字和资料,同时对输入的文字等进行格式的设置和修改,培养学生对幻灯片的操作能力。在本次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把班里面的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给每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接触过WPS软件吗?幻灯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什么?如何在幻灯片中对输入的文字进行编辑?幻灯片放映的优点是什么?”等,使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结合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思考,并互相讨论,说出具体的关于幻灯片的知识。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出本课的基本知识框架结构,即“WPS幻灯片演示之前所需要准备的步骤,标题幻灯片的制作与放映,幻灯片文本的编辑和一些思考问题”,使学生对自己所进行的讨论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关于自我介绍”的幻灯片制作,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2.组织“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在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背景下,“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引入课堂。“微课”的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前播放一个小视频,在这个小视频里面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基本框架和教学重难点,从而使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便于学生后面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信息技术(苏教版)“认识计算机”这节课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计算机的所有发展历史,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其用途,从而为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做好铺垫。在进行本课的实际教学模式中,教师先在PPT中给学生引出一个提前录制好的小视频,在这个小视频中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和知识结构框架进行一个梳理,即“计算机的外观,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计算机软件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工作程序”等,使学生在这个模式中先对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之后教师给学生拿出一个计算机主机的模型,带领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微课”模式给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减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负担,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引导课堂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某些知识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限,学生学习主体差异比较大,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把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理解和把握,促进信息技术学习的顺利进行。
比如,在讲授七年级信息技术(苏教版)“表格规划与修饰”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学会设计规划Excel工作表格,并学会在表格内使用各种工具对表格进行美化,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把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学习进行联系。由于学生在平时写作业或者搜集具体数据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建立相应的Excel工作表格,并把收集的数据进行优化和整理,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作业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述“如何在工作表中调整行高、如何合并单元格、设置单元格背景色的步骤、表格边框颜色设计模式”等,使学生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合理使用这些基本的操作,从而完成一份“漂亮”的作业,完成本次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
能力。
4.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促进自主思考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在课堂上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完成“自导自演”的全部过程,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思维在学习,很少真正做到自主思考、自主提问和自主学习。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讲七年级信息技术(苏教版)“Flash动画制作(主题活动)”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掌握Flash动画的制作模式,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从而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鉴赏水平。在本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出一系列比较具有创新性的Flash动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感悟能力,从而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先给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即“Flash动画设计需要的基本工具有哪些?自行设计界面至少包括几个部分?如何使动画更生动、更贴切?应该注意哪些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这些基本问题进行思考,再阅读课本,在阅读的基础上自主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并通过自主的思考和创新思维解决这些问题,理解基本的知识教学内容。教学结束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练习任务,即“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一个别具一格的Flash动画”,指导学生在学校的机房进行现场的设计,完成本课的课后教学任务,从而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高效学习。
在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初中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基本学习出发,贯彻初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重要精神和创新理念,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机制体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彦.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18).
[2]王洋,戴心来.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多元教学模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