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卡移栽试验浅析
2017-07-03何强利陕西太白山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陕西杨凌712100
何强利(陕西太白山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杨凌 712100)
玛卡移栽试验浅析
何强利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杨凌 712100)
玛卡具有一定的经济和药用价值,适宜在高海拔地区生长。通过在太白山海拔高的平安寺地区开展玛卡移栽试验,研究林下与非林下(桦树林下与无遮蔽地)2种不同移栽环境条件对玛卡的移栽成活率、株高、丛径、根茎质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安寺地区,玛卡在高山地区约有165 d的生长时间;林下移栽比在非林下移栽的玛卡幼苗缓苗时间少近一半时间,且林下移栽比非林下移栽的玛卡的成活率高;非林下移栽的玛卡生长速度更快;在太白山高海拔地区非林下移栽的玛卡根茎质量及产量高于林下移栽的玛卡。
移栽;成活率;玛卡
太白山平安寺,位于太白山北坡,属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鹦鸽保护站。平安寺海拔2 800 m左右,此区域生长的乔木以牛皮桦为主,林下灌木常见的有金背杜鹃、峨眉蔷薇、刚毛忍冬、华西银蜡梅等。此区域坡度缓、地势较平坦,土壤为棕壤土,土壤表层腐殖质较多,昼夜温差20 ℃左右,符合玛卡生长的基本要求。本次试验也是第一次在太白山高海拔地区开展的移栽试验,通过本次试验收集的资料也为今后的试验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玛卡(LepidiummeyeniiWalp.)原产南美洲,十字花科植物。叶子椭圆,根茎形似小圆萝卜,可食用,营养成分丰富,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它所独有的玛卡烯、玛卡酰胺,有消除疲劳、增强精力、提高生育能力等作用[1,2]。玛卡的下胚轴可能呈金色或者淡黄色、红色、紫色、蓝色、黑色或者绿色。淡黄色的根最常见,形状、味道也最好[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的黄玛卡种子采购于云南玛卡培育种植公司,种粒饱满,种子萌芽率高。幼苗在苗床上生长30 d以上的时间,带土移栽成活率高[4]。通过前期的近45 d育苗工作,选取生长良好、无枯萎、叶色油绿、根系完好的、株高超多2.0 cm以上的890株幼苗进行移栽试验,同时做好必要的田间管理工作。
1.2 试验设计
本次的对照试验分为:林下移栽490株,移栽面积7 m×9 m,株间距约为30 cm×40 cm;非林下移栽400株,移栽面积6 m×8 m,株间距约为30 cm×40 cm。太白山高山地区在4—5月土壤开始解冻,本次试验移栽时间选择在5月下旬。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首先移栽在高海拔的玛卡幼苗数量略有差别,林下试验田地面积7 m×9 m和非林下试验田地面积6 m×8 m。将对照试验用的玛卡幼苗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场地按照设定好的株间距进行移栽;
其次在移栽好的两块试验地里各选取50株玛卡幼苗作为抽样样本测量株高和丛径并计算其平均值;
测定方法:(1)玛卡株高和丛径的测定:在林下和非林下移栽的玛卡中各选取长势良好幼苗50株作为样品,使用卷尺和胸径尺分别测量记录样品每一株幼苗的株高和丛径,并计算其相应均值。第一次测量时间是刚移栽后15 d,之后每隔30 d进行一次测量记录,在采收时测量记录最后一次;(2)玛卡根径、根长、根质量和叶质量的测定:将林下和非林下移栽的玛卡抽样选取的样品采收后,使用电子秤称根质量和叶质量,用胸径尺测量根径和根长度,并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值;(3)干鲜比的测定:由于干玛卡的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采用风干的方法将两种种植环境下抽样的样品风干后测量干质量,计算各组干鲜比平均值。
1.4 数据处理
成活率、平均株高、平均丛径、平均根径和平均根长的计算:成活率=成活的数量/总数量×100%;抽取50株幼苗为测量样品,平均值=样品总值/样品总数;干鲜比=M1/M2×100%(M1为根的干质量,M2为根的鲜质量);利用方差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移栽环境下玛卡成活株数变化情况
本次试验由于条件的限制,在非林下试验的场地面积为6 m×8 m,移栽400株;林下移栽面积7 m×9 m,移栽490株。幼苗从不适应到适应环境的这个阶段称为缓苗期。通过对死亡玛卡幼苗的调查发现,都是不适应环境导致的枯萎死亡,幼苗叶片没有虫咬的痕迹。从表1可知,非林下移栽的玛卡幼苗在30 d以后死亡的数量明显减少,表明在非林下移栽的玛卡幼苗需要30多天的时间才能渡过缓苗期。林下移栽的玛卡幼苗在15 d以后玛卡幼苗很少死亡,表明在林下移栽缓苗时间15 d左右就能渡过;移栽在林下的玛卡苗生长到第60天以后,由于光照时间、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死亡株数有所增加,由第60天过后的471株减到采收时的448株,林下玛卡苗最终成活率是91.43%;非林下玛卡苗在缓苗期以后的生长中死亡的株数很少,从缓苗期后的332株减少到326株。由于在缓苗期死亡株数较多,最终非林下玛卡苗成活率是81.50%。
通过本次对比试验可知:移栽幼苗时,缓苗期期间,更多遮阴的林下移栽环境能使幼苗快速的适应环境渡过缓苗期,虽然在缓苗期之后的生长中林下移栽玛卡苗有枯死,玛卡数量有所减少,但总体的成活率高于非林下移栽的玛卡。
表1 非林下与林下移栽玛卡成活株数变化情况
移栽天数/d015306090120150165成活率非林下株数/株40036133232932832832732681.50%林下株数/株49047347247146846145344891.43%
2.2 不同移栽环境下玛卡平均株高变化情况
幼苗株高是指植株根颈部到顶部之间的距离,株高变化能够直接反映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本次不同移栽环境的对照试验,通过测量样品株高,记录每个月的测量数据,整理所有测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从表2可知:非林下移栽的玛卡幼苗在前期30 d幼苗株高生长缓慢,移栽时幼苗平均株高从2.31 cm长到2.84 cm。而移栽在林下的幼苗15 d后生长变化明显迅速,在第30天时幼苗平均株高从2.63 cm生长到5.57 cm;从移栽30~90 d,非林下的玛卡幼苗平均株高的生长变化最大,从2.84~11.26 cm,平均株高增加了近4倍左右;而林下移栽的玛卡在90 d时,平均株高为9.08 cm,非林下的苗比林下苗的平均株高要高出2.18 cm。随着高山天气的变冷,种植90 d以后,两种环境条件下的玛卡生长速度都有所下降,但非林下的玛卡生长变化一直比林下的玛卡生长变化好。在采收时非林下的玛卡平均株高为13.67 cm,林下玛卡的平均株高10.05 cm。
通过最后两组数据的方差计算:非林下移栽的玛卡平均株高变化数值计算的方差值是23.87,林下移栽的玛卡平均株高变化数值计算的方差值是8.80;说明非林下移栽的玛卡平均株高生长变化程度远大于林下移栽的玛卡平均株高生长变化。试验表明:从玛卡苗平均株高生长变化看出,在玛卡适应高山环境后,非林下移栽的环境下玛卡的生长更佳。
表2 非林下与林下移栽玛卡平均株高变化情况
2.3 不同移栽环境下玛卡平均丛径变化情况
由于玛卡根上部分为丛生茎,通过测量丛径变化,分析非林下移栽和林下移栽的差异。在高山地区自然条件下玛卡的生长时间有165 d左右,如表3所示:在非林下移栽的玛卡从移栽开始至第30天时,从最初的平均丛径0.08 cm增加的0.10 cm;林下移栽的玛卡从开始到第30天时,从开始的0.09 cm增加到0.15 cm。在林下移栽的玛卡丛径比非林下移栽的玛卡丛径变化快。但在30 d以后,非林下移栽的玛卡平均丛径增长加快,至第165天采收时,非林下玛卡的平均丛径是林下移栽玛卡的近1.8倍左右;
从两组平均丛径的数据计算得出的方差数值看出,非林下计算的方差值是0.029,林下计算的方差值是0.005,非林下的数据方差值是林下的数据方差值5倍,进一步证明在后期的生长中,非林下环境移栽的玛卡的平均丛径比在林下地区移栽的玛卡平均丛径增长变化大。
表3 非林下与林下移栽玛卡平均丛径变化情况
2.4 不同移栽环境下玛卡采收结果变化情况
从采收后测量样品的根径、根长、根质量、叶长和丛径,计算得出平均数值。从表4可知:非林下种植的玛卡根径是1.02 cm,林下种植的玛卡根茎为0.62 cm,非林下种植的玛卡的丛径、根长、株高和根质量的平均数值均大于林下种植的玛卡的数值平均值。尤其是非林下采收的玛卡平均根质量14.62 g是林下采收的玛卡根质量4.02 g的3.6倍。从最终采收的玛卡结果也说明了在非林下种植的玛卡生长要好于林下种植的玛卡,玛卡更适应于非林下的区域生长。
表4 非林下与林下移栽玛卡采收结果变化情况
2.5 不同移栽环境下玛卡产量的估算
本次试验两组对照试验结束后,在非林下移栽的玛卡面积为48 m2,最终收获310颗玛卡。林下移栽的玛卡面积为63 m2,最终收获322颗玛卡。抽选样品各6份,编号称量各自的鲜质量,风干后再称量干质量。计算两组数据的干鲜比。根据表5所示,非林下移栽的玛卡干鲜比为22.05%,林下移栽的玛卡干鲜比为20.67%。在本次试验的非林下地区的玛卡产量鲜质量约为4.8 kg,干质量约为1.1 kg;林下的玛卡产量鲜质量约为1.8 kg,干质量约是0.4 kg。根据本次的试验结果可推出:玛卡在非林下地区的每667 m2产量约为66.6 kg,可收获干质量14.7 kg;林下地区每667 m2产量约为19.0 kg,干质量约为3.9 kg。可看出:在非林下地区移栽的玛卡单位面积产量鲜质量和干质量远高于林下地区移栽的玛卡。
表5 非林地与林下玛卡根质量干鲜比
3 结论及讨论
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下,移栽环境的不同对玛卡幼苗的成活率、生长变化如株高、丛径、最终根部大小、重量及产量的影响十分明显。两种环境条件的移栽试验发现:缓苗期时,林下移栽会缩短缓苗时间,使幼苗能很快地适应自然环境,玛卡在林下的最终成活率也高于非林下地区的玛卡。说明在移栽时应注重遮阴,这样既可以减短缓苗时间使幼苗更快适应高山环境,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在幼苗适应环境之后,非林下的移栽环境下能更好地促进幼苗后期的发展,玛卡虽是中日照植物,但在生长期如有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促进地下根茎的生长,玛卡的根茎生长更大,增加最终的产量[5]。说明在玛卡幼苗适应高山环境时,空旷无遮蔽的条件下光照充足,玛卡的生长会更迅速。
在本次进行的对照试验,只观察在非林下和林下移栽这两种环境对玛卡生长的影响。在自然条件下,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玛卡的生长,如温度变化、土壤湿度和肥力等,还有本地区生长的玛卡与其他产地玛卡功效和品质上是否有差异,这些问题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试验和研究。
[1] 余龙江,金文闻.玛咖干粉的营养成分及抗疲劳作用研究[J].食品科学,2004,25(1):164-166
[2] 张永忠,余龙江,金文闻.玛咖多糖抗氧化保健作用研究[J].食品科技,2005(8):97-99
[3] 何强利,张蓬勃. 不同土壤湿度对玛卡播种育苗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2016(12):34-36
[4] 丰先红,李健,唐明先,等. 玛卡引种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100-101
[5] 张志鹏,万文婷,谭晓蕾,等.云南玛卡主产区栽培技术与生产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2):1305-1307
Transplanting Experiment ofLepidiummeyenii
He Qiangli
(Shaanxi Taibai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Yangling 712100,China)
Lepidiummeyeniihas a certain economic and medicinal value, suitable for high altitude growth.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of the Ping’an Temple area in high-altitude area of Taibai Mountain,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environment (undergrowth and non-undergrowth) on survival rate, the plant height, tuft size, the quality of rhizome, the yield were studied.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about 165 days of growth time in the area of the mountain area in the Ping’an area; the transplanting time of undergrowth transplanted seedlings is half of the time less than that of non-undergrowth.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undergrowth transplantedLepidiummeyenii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undergrowth transplant. It will be seen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the undergrowth transplantedLepidiummeyeniiis more higher from the plant height and tuft size.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rhizome for non-undergrowth transplantedLepidiummeyeniiat high altitude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undergrowth in high-altitude area of Taibai Mountain.
transplanting; survival rate;Lepidiummeyenii
1005-5215(2017)06-0025-03
2017-04-11
何强利(1986-),男,陕西眉县人,大学,工程师,现从事林区生态保护研究.
Q949.748.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