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学习迁移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2017-07-03冯姬梁志菊任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结构化网络化经验

冯姬++梁志菊+任莉

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接受及掌握经验,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与品德。而迁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目标的可靠标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掌握和应用学习迁移的规律,以提高教学成效。

1.精选教材

精选教材的标准就是迁移规律,即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就是指掌握这些基本内容后,在以后的学习或应用中,许多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无需重新教学或学习,只需稍加引导和点拨,学生即可掌握。如概括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等,其迁移价值就比较大。

精选教材要随科学的发展不断变化和更新。虽然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来作为学科基本内容的教材可能会失去其原有的作用,所以,应及时注意科学新成果的出现,以新的更重要的、迁移范围更广的原理、原则来代替。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一体化指教材的各构成要素能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网络化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这既有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断裂点,也有助于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发展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

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是一致的,其关键是建立教材内容之间的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联系,将繁琐、无序、孤立的信息转化为简明、有序、相互联系的内容结构,有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學习达到融会贯通。

如面对“7+2=?”这道题,有些小学生会先数七个手指头,然后再数两个;而面对“2+7=?”时就表现出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应用题要么是求总数(即整体),要么是求部分数,计数、运算、解题为三张皮,没有一体化和网络化,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计数与运算的关系。

3.合理处理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在宏观上,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在安排这些基本内容的教学顺序时,应该既考虑到学科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即知识序;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及其可接受性,即学生的认知序。在微观上,应依据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等顺序来沟通新旧经验、建构经验结构。在激发学习动机、引入新内容、揭示重点、难点、反馈等等诸环节都应精心设计,以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并能将所掌握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迁移。同时也要注意各堂课所教内容之间的衔接,促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经验结构。

如小学数学中的几何教材,包括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和计算。如果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放在一起教学,只要掌握了长方形面积公式,就可派生出其它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所以要把长方形的认识与计算放在首位。另外,对于主干教材的教学,时间上要充裕一些,要求要高一些,以便能在今后的学习中顺利迁移。

4.教授学习方法

教学中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是不够的,还必须教授必要的学习方法。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端就是忽视学习方法的教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实实处。教授必要的学习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迁移能力,提高学习与教学的效率。

学习的迁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其中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四个基本的认知活动成分。学习迁移的发生不是自动的,而是受制于许多因素。在教学中必须依据迁移的实质、过程与机制、影响迁移的条件等迁移理论,充分发挥迁移的作用,提高教学成效。

编辑 _ 付江泓

猜你喜欢

结构化网络化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