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及内化机制实践研究
2017-07-03李家华陈勇平陈政石
李家华++陈勇平++陈政石
摘要: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我国已取得初步成果。然而在新城镇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理论仍然还比较“贫乏”。首先,职业能力在我国大都停留在职业知识、技能显性职业素养层面,而忽视了敬业精神、合作态度、责任意识、执行力等隐性职业素养;其次,对职业素养培养只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的制度制约层面,而忽视了内化。因此从隐性职业素养培养及“内化”两个路径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关键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内化机制;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7.089
1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将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方面,以人为本、面向社会,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初步设想要在2020年以前,对职业教育进行改革,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适应目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产业结构有所调整的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而且要满足大众对职业教育,以及经济社会对综合素质强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就是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一般包括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行为、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国外研究提出了能力“冰山模型”,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博士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提出,对于一项任务,人的胜任能力就像一座冰山,人的知识与技能就像冰山漂浮在水面上的部分一样,是真实可见、很容易被人察觉的;而人的价值观、自我形象、个性品质、社会动机等方面就像隐藏在水面下的部分,虽然比水面上的部分大得多,但是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属于潜在特质。类比于“冰山模型”,将职业素养看作是整个冰山,知识和技能作为显性素养漂浮在水面上,而价值观、自我形象、社会动机、内驱力等作为隐性素养等待被发掘。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共同构成一座完整的冰山——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如图1所示。
对于显性职业素养的考核,可以通过提供学历证书、执业证书或参加专业考试等方式完成;而隐性职业素养则不容易出台硬性考核指标,因为显性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所以应该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对敬业精神、执行能力、责任意识、合作态度等隐性职业素养进行培养。
3本研究的主要思路、重要观点
3.1研究的主要思路
通过企业、高职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社会实践调查,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能力“冰山模型”得到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的概念,然后与世界500强企业的用人标准相比较,结合他们的培养理念,得出隐形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案,强调隐形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为了使隐性职业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注意到了“内化”的作用。
3.2重要观点
观点1: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
通过研究世界500强企业的用人标准,发现“冰山模型”在他们的用人标准中有如表1所示的体现。企业9条用人标准有7条指向“冰山模型”的隐性能力,所以培养学生隐形职业素养应该作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
表2给出针对表1所示7条用人标准的培养方法。
观点2:“内化”在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方法中的作用研究。
对于“内化”,中西方都有相关定义的给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内化”是主体把外部的动机融入自己的内心或者身体之中;比如把别人的社会价值观、标准、社会观念或面对一件事情的实际做法等变成自己的社会价值观、标准、社会观念或具体做法。“内化”在《辞海》中的定义是:“内化是人通过认知转化将外部事物转变为内部思维的过程,也是人在社会中接受社会或群体的规范,并将其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的过程”。
根据内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内化可以协调内心世界与文化因素,让他们整合相融。一方面,不同的个体将人类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吸收、转化;另一方面,不同个体的价值观、信念与态度等也在吸收社会规范与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被建立或转化。内化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科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伦理道德等隐性职业素养,使学生不断成长,获得生存发展的能力,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4隱性职业素养培养办法
目前高职学校在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具体表现在培养内容的实际操作性不强,目的不明确,导致最后企业满意度不高。结合目前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本文认为,高职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对学生工作价值观、团队合作精神、创新与创业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要将学校的培养体系完善起来,明确地将培养目的表现出来。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4.1构建起完整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学校可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方案进行改革,在教育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将职业素养内化为自觉行为。除此之外,对实践的重视也不能松懈,学校要在理论课程中穿插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4.2加强校企文化交流
学校注重与企业的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学校的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了学生的工作价值观。
4.3以人为本
在统一培养学生的基础上,学校也要考虑到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学校的教育体系要尽量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例如分兴趣班的方式来针对教育,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5结语
在中国制造2025的驱动下,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工匠精神成为时代的选择。这为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根据能力“冰山模型”得到隐性职业素养方法,进一步将“内化”作为重要培养路径,研究了“内化”在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方法中的作用。将“内化”作为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重点培养思想,能够达到“知行合一”、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志和.试分析高职学生管理中激励方式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05).
[2]刘凤存.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J].教育评论,2016,(04).
[3]郑银娟.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内化机制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0,(05).
[4]君子.本领升位:世界500强职业素养教程[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
[5]A.G Watts, Ronald G, Sultana . John McCarthy. The involvement of the European Union in career guidance policy: a brief history [J]. Int J Educ Vocat Guidance,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