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计量属性研究

2017-07-03王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17期
关键词:选择应用

王静

摘要:会计计量是指在一定计量标准下,使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适的计量属性,对应当记录的经济事项的金额加以确定的过程,因此要想对经济活动进行准确计量,必须选择恰当的会计计量属性。在传统的交易和事项中,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一贯处于主导地位,随着新经济形势的不断出现,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其他类型的计量属性也随之得到应用。通过对五大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分析选择会计计量属性应考虑的因素,提出多种计量属性共存的对策以及建议,以合理选择与运用会计计量属性,满足经济发展和企业多元化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应用;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7.046

會计信息随着经济发展变得愈发重要,要想获取会计信息,必须对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可见,计量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计量是经济事项或交易能以量化的金额进行记录并在会计报表中进行反映的前提;如果会计计量不准确,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重中之重。而会计计量的核心是对各种计量属性的选用,应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得到的会计信息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探究会计计量属性,对于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和满足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的使用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1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

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多元化,传统的主流计量属性形成的会计计量模式在很多情况下已经不再适用,会计目标的不断演进必然会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提出更多的要求。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同时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这就说明会计信息需要兼顾可靠性和相关性。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类。

1.1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这种会计计量属性之下,对经济活动中的交易和事项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按照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消耗和转换都应当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应按照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历史成本在客观、可靠、可操作及取得成本方面占据优势,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角度出发,可靠性是需要第一个重点关注的质量要求。如果会计信息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却是虚假信息,那么使用这种信息作出的决策无疑是错误的。因此在传统的交易和事项中,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比相关性较弱,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1.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类似的资产需要付出的对价。重置成本可以对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进行较为准确地反映,防止因为价格的波动给利润表带来的影响误导投资者,对这种计量属性的运用有助于反映企业目前真是的运营状况,但是因为物价变动较为频繁,而且没有规律可循,所以重置成本的获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容易的,如果尝试去估计重置成本,就会使得会计信息不符合其可靠性的质量要求。

1.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的加工成本和预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就资产而言,可以其售价减去其到完工之时预计会发生的成本和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对资产进行确认计量。可变现净值这种计量属性可以反映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比较适合对准备出售的资产进行计价,能够反映企业对资产的使用状况,使会计信息在相关性方面的要求得以满足。但是要想使用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必须要有健全的市场体系为依托,并且还会受到会计从业人员的主观影响。

1.4现值

现值是指按照适当的折现率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算至现在的一种会计计量属性。一方面,估计资产在未来从存续于企业到处置时点将会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量,然后将其折算至当前时点;另一方面,估计未来偿还负债需要付出的净流出量,并将其折算至当前时点。现值在确定资产和负债价值时,对时间因素进行了考量,使决策指标变得清晰可比,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度,但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计算较为复杂,对会计从业人的素质提出更多要求。

1.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自愿的交易前提之下理性的交易双方确定的公允价格,是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两方在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之后所达成的一致意见。该种计量属性要求在有序交易的前提下,资产以在当前时点出售所能得到的价格进行计量,负债以当前时点转移所需偿付的价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更加真实准确的反馈,但是目前我国的要素市场尚不成熟,对公允价值的获取比较困难,导致出现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对利润进行操纵的现象,违背了可靠性的要求。

2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通过分析发我们发现,每种计量属性的应用都有其前提条件和适用的环境,各有利弊,因此只是选用其中一种必然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要求,在对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用能够最恰当准确地反映实质的会计计量属性,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信息在决策方面的引导作用。

2.1经济环境

不管选择哪一种会计计量属性,都应该与目前的经济环境相契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通常应用于物价平稳的经济环境之下,当物价波动较大时,就采用其他能较好地反映物价的计量属性。比如在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之下,选用重置成本计量属性更为稳妥。当经济环境的变化较大,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时,对稳健性的要求较高,而当经济稳定时对稳健性的要求则不高。

2.2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当选用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计量属性时,一般需要通过比较复杂的计算或者职业判断来确定资产的价值,这就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选择某些计量属性时,必须考虑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否则无法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2.3制度的健全性

采用各种计量属性确定资产的价值时,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间接计算以及估计、选择、判断。企业作为经纪人必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制度不健全,没有对相关过程加以规范时,企业必然会利用制度漏洞为自身赚取经济利益,相关监督部门也没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可以参照,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2.4信息的可获得性

会计信息的获取是有成本的,选用会计计量属性时要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受到信息的可获得性的制约。想要增强估价和计量的可靠程度,必须要有充分、可靠的数据信息,否则会导致会计计量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得不偿失。

3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建议

3.1根据环境灵活选择计量属性

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特性和作用各不相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比较可靠,反映的是过去的静态会计信息,而其他的会计计量属性更为相关,反映的是未来的、动态会计信息。企业可以充分考虑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企业的会计目标和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素质等影响因素,选用其中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同时辅以其他的会计计量属性。如果企业对以后的经济趋势不能做出可靠的判断,强调稳健性原则,而且追求可靠性,可以选择历史成本这种计量属性;若企业能够可靠地判断以后的经济环境,而且追求决策相关性,可以选用其他会计计量属性。

3.2在常规报表的基础上增加补充和附注,加强披露力度

在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中的很多指标都是以历史成本属性来计量的,可以通过增加补充和附注满足日益多样化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补充和附注中列示用其他计量属性反映的资产和负债。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决策时,可以分析比较相关的项目,从中获取更为综合的信息。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由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只凭某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就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不可能的,企业应当与时俱进,在慎重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用各种会计计量属性,使会计信息成为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状况的工具和载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付爱军.对会计计量属性差异的探讨[J].财会研究,2007.

[3]王敏.关于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选择分析[J].时代金融,2011.

[4]杨方文.会计计量属性的現实选择[J].财会月刊,2006.

猜你喜欢

选择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