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银行的出现及扩张动因分析
2017-07-03许宁翰
许宁翰
摘要:关于国际服务贸易动因的理论经历了亚当·斯密、李嘉图、海默等经济学家的发展与探究,由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进行了概括和优化,现代又有薛求知、克里斯托佛·H·洛夫洛克等学者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理论。银行业是服务型跨国企业中的典型代表,其业务范围广、专业性强、对外投资金额大,且历史悠久,便于历史发展的研究和资料的收集;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是全球银行的佼佼者;这家总部在伦敦的英国银行更是国际化经营的典型代表,具有较为显著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跨国银行;全球化;扩张动因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7.024
1渣打银行的成立
渣打银行于1853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特许下在伦敦成立。1721年英国颁布了《泡沫法案》,规定除获得皇室特许授权以外的组织按企业模式经营或发行股票是非法行为,由此保证了包括渣打银行在内的许多企业的行业垄断地位。1844年英国《合作股份公司法》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认可公司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法的诞生,为渣打银行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英国当时正值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普及使英国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殖民地的开拓、对外贸易的拓展、近代股份公司的蓬勃发展都对转账、信贷等银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从而为渣打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渣打银行的全球化扩张之路
从银行成立后的第五年即1858年,渣打银行就在加尔各答开出第一家国外支行,从此开启了稳定而有力的全球化扩张的道路;19世纪50年代末,在东亚、南亚地区开设五家分行、通过收购东方银行在中东多个国家开设多个网点;60年代中期通过合并原英属西非银行合并进一步扩张非洲网络;七八十年代,收购三家美国银行,进入中美洲、南美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非洲、美国开设多家分行;20世纪90年代初在东南亚、西亚多个国家开设分行。
2.1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这段时期,渣打银行在东南亚、南亚和西非进行了有力的扩张。
19世纪50年代末,英国战胜法国,成为印度的实际统治者,1858年通过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殖民公司东印度公司,将印度置于英国的直接统治之下;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从清朝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扩大英国在华特权;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世纪初开始,英国取代了荷兰将南非变为自己的开普殖民地。
自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后,印度逐步成为英国的产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以1814-1835为例,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纺品,从不到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同时期,从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疋,跌至30.6万疋;印度作为主要的鸦片输出国,还在在英-印-中贸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上海在开埠之后的对英贸易飞速发展:茶叶出口迅速增长,1852年超过全国的1/2,生丝贸易在1855年达到全国60%以上;1953年上海对英贸易额占全国对英贸易额的52.5%。1856年英国对华出口商品总值达220.6万镑,上海占75.8%。
同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和新加坡在进入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之后财政收入得到了较大的增长,1821年岁入为15925新元,1831年岁入为96331,1841年岁入142900新元,50-60年代还迎来了超过两倍的增长;香港的岁入1845年为22242英镑,1850年为23526英镑,1860年为94182英镑。新加坡和香港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主要都为鸦片承包,都受到了英国鸦片走私贸易的重要影响。
在这一时间段,英国的对外扩张不仅使他们获得了广阔的殖民地,打开了巨大的商品倾销市场,也催生了一大批制造企业和殖民公司。渣打银行作为服务型企业,自然会出现“服务跟着生产走”的现象;这就是市场需求对服务型跨国企业的驱动;同时英国的国力强盛以武力保障了本国公司在其他地区的利益,强行降低了原有的进入壁垒,为渣打银行的全球化扩张扫清了障碍,正如薛求知所说的进入壁垒动力以及洛夫洛克主张的政府动力。这一历史时期的特殊性使得渣打银行的对外扩张的最主要动力来源于政治,英国政府的殖民活动是市场扩大、进入壁垒降低的根本保障。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00年渣打银行在美国纽约开设一家分行,成为纽约首家外资银行,逐步开始了对美洲的业务渗透。
英美从殖民时代就保持了紧密的经济联系,19世纪大量英国的资本投资建造美国的铁路以及其他工农业的关键领域。英国对美国商品的出口量从1830年到1890年始终占英国总出口量的12%以上,英国从美国的进口量则占到其总进口量的20%以上。与此同时,美国对英国的依赖程度更深,1890年美国对英国的出口量占美国总出口量的50.2%。
渣打银行具有敏锐的预见性,在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下也认识到美国市场巨大的潜力,并且充分利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金融业刚刚起步,对投资银行尚未进行全面监管的时机在纽约开设分行。
英美关系在这一时间段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由于英国军事经济力量的下滑和美国的强势崛起,双方在北美利益的冲突日渐明显和突出,但是通过仲裁、谈判等手段化解冲突;再加上当时的两国文化认同程度高、精英阶层联系紧密,从而实现了在美洲权利的和平让渡。
这一时间段渣打银行的对外扩张动力主要来源于对外贸易产生的对金融服务的市场需求以及东道国体系未完善條件下的低进入壁垒,两国关系的和平演变也成为其对外扩张的一大助力。
2.320世纪中后期
这一时间段渣打银行主要通过收购、合并东道国企业的方式进行对外扩张。
2.3.11957年收购东方银行
东方银行是20世纪初在伦敦成立的服务于远东贸易的外汇银行,自1912年开始在伊拉克境内开设了多个分行;英国入侵伊拉克后,其业务进一步扩大到摩苏尔和基尔库克;随后扩展至卡塔尔等波斯湾沿岸国家;随着石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成为其重要业务点。二战后,其业务进一步扩展到马来西亚、新加坡、也门等航运枢纽城市。
这一区域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都有利可图。1901年成立的英伊石油公司是英国垄断资本在海外最大的企业,它在伊朗大部分地区获取了60年石油生产的垄断权,占中东石油总产量的36.4%,从1914年到1950年,英伊石油公司从伊朗榨取的利润达50亿美元。20世纪中期成立的伊朗国有石油公司也成为英国、美国、荷兰等操纵伊朗石油的重要工具。
1957年东方银行的孟买、加尔各答分行遭受重大损失,同年东方银行大股东将股权出售给渣打银行,自此渣打银行开启了中东地区的发展道路。
石油业的发达以及石油价格的迅速上涨,再加上港口运输业的发展使中东地区到现在为止仍旧是渣打银行的主要营业利润来源地之一。
2.3.21965年合并原英属西非银行
原英属西非银行成立之初是为了将现代银行体系引入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地以方便相关殖民商业活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在西非的多个国家如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等的重要城市和港口建立了分行,形成了广泛的网络以及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尤其是西非银行在加纳的分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是负责金币的发行,实质上扮演了中央银行的角色,窥斑见豹,可见原英属西非银行在整个地区的影响力之大。
自從18世纪三角贸易以来,非洲尤其是西非和南非沦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和劳动力供应地;尤其是19时期后期黄金、煤、铁、金刚钻等丰富矿产的发掘更使无数的殖民者涌向这一地区,而工业革命又进一步带动了贸易的发展,为银行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英国在赞比亚、坦桑尼亚等殖民地建立了租让公司以监督棉花、棕榈等热带植物的生产和出口,1902年英国还成立了棉花生产协会推动棉花生产,仅在1912年坦桑尼亚输出的棉花价值就达到了50万美元。
在这一时间段,推动渣打银行全球化扩张的动力除了政府动力即英国政府对外的殖民活动以及由政府提供的在东道国利益的保障、由于跨国型制造企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而产生的市场的扩大以外,还涉及到了洛夫洛克主张的竞争动力以及薛求知提出的赢得信赖和全球学习。
20世纪50年代由于英国霸主地位的下降,英美石油企业在中东地区进行了激烈的竞争,与此相伴的银行业结构也会产生变化,竞争的加剧会使企业产生更大的危机意识,进而在该区域进行对外投资。
东方银行和原英属西非银行在其主要经营区域都属于垄断性、高知名度和信用度的企业,因此在这两家银行发生财务问题或出现合并机会的第一时间,渣打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度,就采取了收购和合并的方式进行了对外投资;同时由于各国家、地区习俗和法律的不同,渣打银行在并购的过程中也是对全球化服务进行学习的过程,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为进一步的扩张奠定基础。
2.420世纪末
20世纪末,渣打银行的全球化经营的重点主要在亚洲,90年代初依次在越南、缅甸、柬埔寨和伊朗等发展中国家开设了分行。
经过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经济体制改革,這小国家虽然与东盟国家如新加坡、文莱等仍有较大差距,但其工业和第三产业逐步得到了发展;加上这些国家逐渐走向对外开放,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具有广阔的市场。
渣打银行在此之前就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设立了分行,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了一定的市场信誉,对邻国新兴市场的开发具有较小的无形成本和学习成本。
伊朗一直是全球重要的石油产出地之一,石油产业占第二产业比重稳定在40%-50%之间,仅1974年石油收入就近210亿美元,但渣打银行直到20世纪末期才在伊朗开设分行的重要原因既东道国政治环境产生的进入壁垒。
1989年拉夫桑贾尼重返伊朗政坛,在拉夫桑贾尼时期,伊朗改革了90年代以前高度集中的封闭自守的经济和政治政策,采取灵活实用的理念:放弃自给自足.孤立于国际社会的政策,推行(有限度的)经济开放政策,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以西欧为中心的西方国家的联系,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外资和外国制造业、服务业企业的进入营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
总的来说,渣打银行在两个地区的扩张都表现出国际经济和政治大环境的重要影响——20世纪末,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得到缓和,政治体制冲突减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的先后建立影响了多个国家的国内和对外经济政策;此后渣打银行减缓了新的区域市场的开发,主要的业务扩展是基于原有地区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苏黎.印度近代后期对外贸易浅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13.
[2]徐占春.近代上海转口贸易的历史统计[J].统计研究,2012,(12):103.
[3]鬼丸武士.乔云,译.鸦片、秘密结社与自由贸易—19世纪新加坡、香港的英国殖民地统洽的比较研究[J].南洋资料译丛,2003,(3):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