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BUI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2017-07-03
“BIM”BUI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与本地合作方充分交流
项目工程施工沟通会
总工的这句话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不知道听了多少次,而事实上我们不知道在现场一起讨论了多少次。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和项目还有项目总工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一系列争吵磨合沟通之后成为了忘年交。对于建筑师来说,通过项目上的合作交几个好朋友,也许并不亚于项目本身的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
这是一张对于二厂项目极有价值的照片,是这个项目的幕后工作者第一次偶然的合照,是建筑师,总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施工总包第一次在现场会面。随着二厂的成长,我也越发珍惜那个时刻。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解放碑做设计,距离二厂不堵车也有15分钟的车程,一个小问题就被叫到现场沟通半天,劳神费力,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总工有点小题大作。而在那个时候,由于设计本身比较前卫大胆,而自己又年轻气盛,与总工之间几乎只有争吵没有沟通。不管是在材料,结构形式,空间改造等各个方面,都很难达成一致。每次遇到不可调节的问题,都只能跑去业主方那里寻求解决方案。
总工草图
案例地址:重庆市鹅岭印制二厂文创园
建筑面积:约25000m2
作品类别:旧城改造
项目时间:2014-2016年
撰稿设计师:李未韬中央美院建筑学学士英国UCL Barlett学院建筑学硕士
aLL Design中国区总监
二厂的椅子
直到我们遇到了1号楼的新增结构问题,看似不可协调的争吵似乎又一次将要发生了。由于原有老建筑的结构荷载有限,新增的夹层和桥梁需要单独的结构体系,柱子,是混凝土还是钢结构?想到即将面临的争吵,当时的我心中一片乌云。而就在这个问题即将爆发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是否可以尝试沟通一下,和总工好好解释一下设计理念以及为什么一定要采用钢结构而非混凝土,把原因讲出来,而不要妄图什么都不说就让人理解。
我记得那是一个时长近乎一个小时的通话,我把我们对于改造设计,粗野的奢华这一设计理念从头到尾清晰的进行了阐述。把我们对于老建筑尊重的态度,以及我们希望通过新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去反衬老建筑的沧桑的方法,耐心的给总工讲述了一遍。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通电话彻底改变了印制二厂项目设计与工程方的关系。不得不承认,我曾对总工固执,难以沟通的刻板印象是不合适的。而这一次成功的沟通奠定了整个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的基础。
第二天我们收到了来自总工的草图,他不仅接受了钢结构的建议,还在钢结构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将原本计划增加在原有混凝土柱外的工字钢柱改成了格构柱。接下来总工,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又坐到一起,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将格构柱升级为了格构式钢包柱。这小小的创意所蕴含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出了三方
合作的精神。
和施工单位沟通
现场讨论
二厂船桥
施工现场
除此之外,若干次和施工单位在现场的沟通交流,推敲大样细节,为了保留老建筑原有排水沟在工字钢桥的细节上改了又改,现场拿木条砖头摆模型,拿粉笔画图讨论;无数次的开会讨论,只为消防楼梯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的想法;船桥施工前拿着三维模型给施工员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为了实现钢板的双曲面处理三方一起跑到建材市场一家一家的工厂进行咨询讨论。
建筑师对自己的思考永远都是自信的,而要想实现一个好的设计理念并不是建筑师一种职业就可以完成。完整的建筑工作也包含了与总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施工方等其他合作方的沟通交流,让所有参与项目的人都理解设计理念,并且喜爱上设计理念。当所有的参与者都非常投入并享受这个设计的时候,一个好的设计才真正有落地的可能性。
然而,这里面需要极强的耐性,并且善于换位思考。建筑师作为设计工程的牵头方,需要去了解每一个合作方的顾虑和诉求,平衡各方的思考,平衡设计与结构,设计与施工,设计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各个合作方不是被动的执行,而应该是主动友好的一起参与整个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从而最终形成比较好的合作状态。
夜幕将近时,看到负责做钢结构的老杨还在做船桥,我忍不住问了一句:“老杨,天都黑了还不走啊?”然而,我得到了一个让人无比振奋的答案,“再做一会儿,马上就走,想快点把它做出来”。从施工方嘴里听到这样的话,成为了我们建筑师动力的来源。
责任编辑:黄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