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师思维研究述评及对外语教师思维研究的启示
2017-07-03徐飞李佳
徐 飞 李 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重庆 400065)
国内教师思维研究述评及对外语教师思维研究的启示
徐 飞 李 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重庆 400065)
教师思维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教师思维影响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相较于国外的教师思维研究,我国相关研究兴起较晚,在研究成果上尚待加强。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分析国家立项课题、出版发行著作、公开发表论文3类文献,发现国内现有教师思维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和实践调查两个方面。聚焦外语教师的思维研究比较匮乏;仅有的针对外语教师思维的研究主要是能力现状调查分析,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理论探索,研究成果总体比较单薄。为此,本文提出我国外语教师思维研究应在借鉴国外语言教师思维研究成果、继承我国学界前辈构建的教师思维理论体系基础之上,针对外语教师群体和个体,围绕理论探讨和实践调查两个方面开展深入系统研究。
教师思维;外语教师;述评;启示
0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各国相继把思维能力作为人才核心素养。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离不开思维,教师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教师的思维能力属于更高层次的能力, 支配着教师的一切行为,是教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顾明远,1994)。改变教师思维方式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议题(郅庭瑾,2007;张金伦,2011)。因此研究教师的思维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更深刻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在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外语教师思维,既具有一般教师的思维共性,又因为其专业(外语)与思维的特殊关系,具有语言教师的思维特性。这是因为语言与思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在语言学习中可以促进思维训练,而在思维训练中也可以同时提升语言能力。因此,外语教师思维的研究更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然而近年来,围绕教师思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调查,国内学者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但是针对外语教师思维开展的研究仍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基于此,本文收集整理了相关的国家立项课题、出版发行著作、公开发表论文3类文献,梳理了我国当前教师思维研究,对我国教师思维尤其是外语教师思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特别提出了外语教师思维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促进外语教师思维研究。
1 教师思维能力研究回顾
为了更全面地回顾我国相关研究,确保研究数据的翔实和质量的可靠,本研究依据科研成果的主要类型,将文献确定为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含博硕论文)和国家立项科研项目3种类型。学术著作来源于CALIS特色数据库(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学术论文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研究项目来源于主要人文社科类国家课题管理机构和平台: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官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本研究通过在以上检索源输入“教师思维”“教师思辨”“外语教师思维”“外语教师思辨”等关键词获取文献,对检索到的与教师思维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回顾我国教师思维研究概况,尤其是涉及外语教师思维的文献。下面将从教师思维研究数量、研究内容以及外语教师思维3个方面进行述评。
1.1 研究数量概况
学术著作类:本研究首先在CALIS特色数据库(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上检索“教师思维”相关的图书,经过筛选,与教师思维研究高度相关的学术研究专著只有5本(萧新发,1990;钱玉干,1994;费秀壮,2001;李亚男,2012;曾拓,2014),且都不涉及外语教师思维能力。
研究项目类:本研究以教育部规划各级各类研究项目立项名单为检索源,通过输入“课题名称=教师思维/教师思辨”,只检索到1项涉及教师思维的立项项目。 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官网上检索到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按研究项目查询,输入“项目名称=教师思维/教师思辨”, 其他不限,只检索到2个项目。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官网,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为检索源,输入“项目名称=教师思维”,没有检索到相关项目。检索到的全部教师思维研究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教师思维研究项目一览表
(备注:教育部人文社科和规划项目网站可查询的文献是从2001年开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可查询的项目从1994年开始。)
公开发表论文类: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源,在“博硕论文”中不区分年份,分别输入 “篇名=教师思维/教师思辨”和“关键词=教师思维/教师思辨”,精确检索到7篇相关文献,其中1篇博士论文,没有与外语教师思维能力相关的文献。在“期刊”中分别输入 “篇名=教师思维/教师思辨”和“关键词=教师思维/教师思辨”,并将“来源类别”选择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精确检索到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的文献24篇。笔者将“来源类别”选择为“所有”,另检索到了8篇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的相关文献。在这32篇文献中涉及外语教师思维能力的有9篇。
以上检索源包括了国内最权威的人文学科研究平台和最齐全的学术文献数据库,检索到的文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可以反映国内教师思维研究的全貌。从以上文献的已有研究来看,国内教师思维研究总量不多,处于起步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国内教师思维研究发展趋势
针对外语教师思维的研究在数量上严重不足,本文只检索到了9篇期刊论文,未发现有教育部和国家社科项目立项、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和博硕论文,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了外语教师思维研究还没有得到外语界学者的重视,而且对外语教师思维的研究是在近4年才开始出现(如图2所示)。
图2 外语教师思维研究发展趋势
1.2研究内容概况
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关于教师思维研究的文献主要是理论探讨和实践调查两类。理论探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教师思维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教师思维的内涵、变革的路径、存在的问题、培养的途径等方面;实践调查的文献主要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叙事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教师的思维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体系建构、教师思维内涵、教师思维现状、教师思维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几个方面综述国内教师思维研究内容。由于本文尝试对外语教师思维未来研究提出希望和建议,所以将外语教师思维研究概况单列进行介绍。
1.2.1教师思维的理论体系建构
萧新发和钱玉干是教师思维理论体系建构的先驱者。他们早在20世纪90年代,站在哲学和构建学科的高度,以学术专著的方式构建了系统全面的教师思维理论体系。萧新发(1990)率先提出“教师思维学”的构想,提出了构建教师思维学的目的、意义原则和方法,阐明了“教师思维学”的对象和任务,分析了教师思维的特征、形式、规律、方法、模式和个性,还介绍了教师思维训练的意义、内容和途径。 钱玉干(1994)根据当时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结合教师职业特点,从哲学高度对教师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分析,阐释了教师思维方式、类型、 方法、程序、品质和效率等内容。令笔者惊讶和欣喜的是,钱玉干先生在当时就看到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教师思维方式变革产生的影响,并对教师思维方法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教师还应掌握现代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控制论和控制方法、信息论和信息方法、系统论和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和模型化方法。两位学者在构建教师思维理论体系的时候,都探讨了在教师思维中语言的重要性。钱玉干将语言纳入教师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并提出培养教师良好的思维品质,应加强语言训练。萧新发将语言作为教师思维的工具,专门用了一章对教师语言的类型和运用进行了分析。遗憾的是,后来的学者很少从构建学科的高度来系统构建教师思维理论体系,更多在内涵、现状、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方面对教师思维开展研究。
1.2.2 教师思维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教师思维内涵的界定有能力说、活动说、过程说、品质说、方式说等观点。尽管研究者对教师思维内涵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大致是从思维(萧新发,1990;钱春旭,2000;费秀壮,2001;马海燕,2006;朱晓民,等,2006)、教学(吴义昌,2003;张学民等,2004;曹拓,2014)以及思维与教学相结合(雷蕾,2010;喻梦林,1990;钱玉干,1994;周贵礼,2011;冯蓉,等,2015)这3种视角进行阐述。
本文认为教师思维具有人类的一般思维的共性,同时又因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而具有教育教学情境下思维的特性,这两种思维能力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影响和交织在一起。所以考察教师思维的内涵也应该结合思维与教学两个维度来探究。本文赞同喻梦林(1990)关于教师思维结构的划分,即把教师思维分为基本的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专门的思维教学能力(启发思维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和测评思维能力)和思维调控能力(思维吸收、思维互补和思维监控能力)等3种思维能力。但本文更倾向于支持钱玉干(1994)的观点:教师思维是其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构成。教师思维的客体是指教师实践活动建立与教师主体思维能力、思维目的相适应的部分客观世界。教师思维主体具有特定的思维要素和思维结构。教师的思维要素包括大脑、思维目的、思维形式、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思维观念、知识结构和语言等。教师的思维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网络状的有机结构,包括教师个体的思维结构、教师群体的思维结构、教师-学生的思维结构、人-机结构等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又表现为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机构。因为钱玉干对教师思维的把握最全面、最完整、最系统。
1.2.3 教师思维的现状
国内学者对教师思维现状的研究总体数量不多。从研究对象看,这些研究除了英语学科教师思维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高校教师以外,其他几乎都是针对中小学教师思维,涉及的学科有语文(程新屏,2002;田建江,2012)、历史(姚国平,2012)和美术(王晓云,2014)等少数几个学科。至于不同学科教师思维的现状是否存在差异,没有研究涉及。针对优秀教师群体的思维特征的研究(赖学军,2010;刘加霞,2012;陈向明,2014)值得重视,因为这对教师思维开展培训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参考。从研究方法看,这些研究大多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主要表现为运用思辨推理、观察、访谈的方式推断出教师思维现状(程新屏,2002;邓友超,2006;马海燕,2006;岳欣云,2007;谌安荣,2009;袁兆伟,2009;赖学军,2010;雷蕾,2010;周贵礼,2011;田建江,2012;姜添辉,2013;王晓云,2014;冯蓉,等,2015),而运用其他质性研究方法(刘加霞,2012;陈向明,2014)开展的研究却不多。这些研究运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也仅仅局限于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的样本数量不多,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本文认为对于教师思维的研究应该使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才能真正了解教师思维现状的全貌。在定性研究上要更科学地使用质性研究方法,陈向明(2014)的田野调查、文本分析和叙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值得推荐;在定量研究上要有信度和效度均可靠的问卷调查,对更大范围的教师开展调查研究。从研究结论上,各个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思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优秀教师的思维特征进行了研究。总体说来这些研究结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思维总体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但是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局限,研究结论还停留在经验推断上,其可靠性值得商榷。本文还发现国内研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较少,且类型单一,主要表现为在思维的界定上引用借鉴国外的较多,而针对教师思维的国外研究却涉猎很少,几乎没有人介绍国外教师思维的相关研究。
1.2.4 教师思维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
很多研究者(萧新发,1990;钱玉干1994;程新屏,2002;吴义昌,2003;邓友超,2006;朱晓民,等,2006;马海燕,2006;魏为燚,等,2007;岳欣云,2007;谌安荣,2009;袁兆伟,2009;遆祥丽,2010;赖学军,2010;雷蕾,2010;周贵礼,2011;刘加霞,2012;田建江,2012;陈向明,2014;曹拓,2014;徐建利,等,2014;王晓云,2014;刘小娟,2015;冯蓉,等,2015)对教师思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自的培养途径和提升策略。这些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自身、学校管理者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在教师自身因素方面,研究者们提到了教师的基本素质、态度观念和思维定式对教师思维的影响。在学校管理者方面,研究者们认为学校的管理文化、发展平台和评价机制对教师思维产生影响。在社会环境方面,研究者们提出社会变革、职业要求和教育体系对教师思维产生影响。
研究者们围绕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的策略和培养的途径。这些策略和途径归结起来也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学校管理者提供平台,营造氛围;二是教师自身激发活力,主动学习;三是重视和开展教师思维方式的训练。本研究发现这些途径大多属于思辨推理和经验总结得出,很少经过实践检验,只有王晓云(2014)对提出的培养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 详细阐述了实施步骤,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培养效果进行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培养路径在提升美术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有效性。另外本文注意到钱玉干(1994)和萧新发(1990)两位学者提到了加强教师的语言训练。徐建利和刘凤娟(2014)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思维的策略。这一结果表明研究者们倾向于从大的生态环境关注教师思维发展,但考虑到教师学科的差异性,需要更多切合学科的实证性教师思维研究。这一点也在外语教师思维研究的匮乏上得到了印证(见1.3)。
1.3 外语教师思维研究概况
思维能力研究源于美国,经过多年研究实践已趋于成熟。外语教师因其自身学科特点,具备较早接触这一重要研究命题的优势与迫切需求。国外研究表明,外语教师的思维能力直接决定其教学成败(Parviz Birjandi et al,2010)。而目前研究均指出我国外语教师的思维能力总体不容乐观。教师对低级思维与高级思维缺乏明确概念却又自我感觉良好(夏纪梅,2015)。为此,针对外语教师思维开展研究,提升外语教师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迫切。外语教师思维的研究(刘芳等,2013;张宏娟,2013;张坤媛,等,2014;左言娜,潘安,2014;安琦,等,2014;王璇,2015;夏纪梅,2015;陈蔘,等,2015;张宁光,2016)主要见于期刊论文,没有检索到硕博论文,也没有针对外语教师思维的学术专著和研究课题,研究时间主要集中在最近两三年,这说明了国内外语界对教师思维研究的滞后和忽视。
学生的思维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思维发展。自黄源深(1998)提出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缺席以来,外语界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就高度重视,开展了丰富的相关研究,但是对外语教师这个群体的思维研究却长期被忽视。从为数不多的外语教师思维研究看,研究对象都是针对高校英语教师,没有针对中小学外语教师思维能力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外语教师开展的教师思维研究开始运用信度较高的量具(刘芳等,2013;左言娜,等,2014)进行调查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样本数量不大,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研究者(张坤媛,等,2014;陈蔘,等,2015)尝试探索提升外语教师思维能力的途径,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证研究,认为合作反思和行动学习两种学习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外语教师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体说来,目前开展的外语教师思维研究成果总体比较单薄,多数研究针对外语教师思维能力的调查分析,普遍认为高校外语教师的思维能力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针对外语教师思维内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和发展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却非常匮乏。本文认为外语教师由于所教授学科的独特性,既具有教师的一般思维能力,又具有外语学科独有的思维能力,再加上语言与思维的特殊关系,因此外语教师思维研究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和高度关注。
2 外语教师思维研究展望
萧新发和钱玉干等学界前辈早就提出了建构教师思维学理论体系,可惜的是后来研究者却没有顺势而为,跟着前辈的脚步继续研究下去。两位学者将语言纳入教师思维体系的构成内容,对教授语言的外语教师的思维研究有重要启示意义。其他学科领域对教师思维的理论探索也为外语教师思维研究提供了启发意义。鉴于此,本文提出未来外语教师思维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开展相关研究,以期实现从量到质的有效提升。
从数量上看,针对外语教师思维开展的研究总体缺乏,特别是匮乏系统深入研究理论研究和大规模的实证调查研究。所以本文呼吁在国家级科研平台上应大力引导和支持外语界研究者对外语教师群体开展思维方面的研究。从事外语教学与教师发展方面的研究者应鼓励硕士博士研究生系统开展有关外语教师思维方面的研究。
从内容上看,针对外语教师思维的理论探索严重不足。外语教师思维研究大多停留在现状调查分析方面,而对外语教师思维的内涵、特点、构成要素、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认为由于语言与思维的特殊关系,教授外语语言的外语教师的思维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思维的差异性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教授不同层次的外语教师的思维是否也存在着差异?外语教师思维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构成要素?外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思维是如何活动的?社会变革与科学信息技术发展对外语教师思维发展有何影响?国外有关语言教师的思维研究状况如何?这些问题都值得外语界学人研究。
从方法上看,外语教师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应鼓励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定性研究上应更多使用田野调查、叙事研究、课堂观察、文本分析、深度访谈等多样化的质性研究方法;在定量研究上应针对不同外语教师群体,如外语专业,大学外语和中小学外语教师,考虑到性别、教龄、职称等因素,运用信度和效度均可靠的量具,开展大规模的问卷,或是运用对比实验、行动研究等方法探索外语教师思维培养方法、策略和途径。目前国内研究者围绕教师思维开发量具的只有吕国光(2007)。他依据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理论定义,借鉴台湾学者朱苑瑜、叶玉珠编制的“批判性思考倾向量表”,设计了“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该量表经过489位中小学教师的测试实验,得到a=.9496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r=.9384的折半信度。虽然国内外已经开发出了围绕思维倾向和思维技能的比较成熟的量具,但是本文认为教师由于其职业特点的特殊性,教师思维倾向和思维技能应有专门的量具,至于外语教师思维倾向和思维技能是否也存在个性,值得探索。因此关于教师和外语教师的思维测量工具也值得学界高度重视。
3 结语
总的说来,外语教师思维未来研究方向应在借鉴国外语言教师思维研究成果、继承我国学界前辈构建的教师思维理论体系基础之上,针对外语教师群体和个体,围绕外语教师思维理论探讨和实践调查两个方面开展系列研究,以期找到提升外语教师思维能力的途径。我们期望通过提高外语教师思维能力来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
Parviz Birjandi & Marzieh Bagherkazemi. 20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ranian EFL Teacher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their Professional Success [J].EnglishLanguageTeaching(2):135-145.
安琦,刘丽华. 2014. 大学外语教师信念研究之二——外语教师创造性教学思维的内涵[J].北方经贸(12):248-249.
谌安荣.2009. 论教师思维的异化及其超越路径——文化哲学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3):1-6.
陈蔘, 裴越.2015.行动学习理论下的英语专业教师思辨能力培养研究初探——以中央民族大学“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工作坊”为例[J]. 民族教育研究(3): 48-53.
陈向明.2014. 优秀教师在教学中的思维和行动特征探究[J].教育研究(5):128-138.
程新屏.2002. 新疆中学语文教师思维调查、分析、定标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88-94.
邓友超.2006. 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思维失衡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4B): 22-26.
冯蓉,程东亚. 2015. 公共教育视野中的教师思维转向[J].中国教育学刊(2):91-95.
费秀壮. 2002. 教师的思维品质 [M].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顾明远.1994.教师思维是属于教师高层次的能力[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4):3-4.
黄源深.1998.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7):1,19.
姜添辉.2013. 从国际竞争力省思工具理性的教师思维以及师资培育课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3):91-101,107.
李亚男.2012.教师必备的思维品质[M].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赖学军.2010. 重构聚变:优秀教师的创造思维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4): 109-113.
刘芳,董元兴,李慷. 2013.高校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技能研究——基于部分教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6):66-70.
刘加霞.2012.专家型教师思维特质研究:基于华应龙深度教学思考的分析[J].中小学管理(5):8-12.
刘小娟.2015.师范院校教师创新思维的培养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2):109-111.
吕国光.2007.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TCTS)的修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3): 63-67.
钱春旭.2000. 论现代化教育与教师思维方式的变革[J]. 教育探索(10):63-64.
钱玉干.1994. 教师思维论[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汤福球,唐松林.2004.教育学视角中的教师思维规律及形式[J].教育评论(3):7-9.
王璇.2015. 高校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认知现状研究——以武汉市某高校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67-69.
魏为燚,陈国平.2007.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4):26-28.
吴义昌,2003.教师批判意识初探[J].教育探索(1):104-105.
夏纪梅.2015.论外语教师思维能力对人才培养和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意义——兼对高校外语教师思维能力反思调查结果的评析[J].中国外语(2):86-89,95.
肖新发.1990. 教师思维的特征和教师思维学的建构[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0-16.
萧新发.1990. 教师思维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徐建利,刘凤娟.2014.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批判性思维培养[J].鄂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92-93,96.
姚国平.2012. 论历史教师思维能力的发展路径[J].历史教学(中学版)(11):61-64.
喻梦林.1990. 对教师思维能力结构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5):30-34.
岳欣云.2007.课堂教学变革中的教师思维方式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3):75-78.
张宏娟.2013. 英语教师思维观念转变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S1): 115-116.
张金伦.2011. 改变教师思维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J]. 当代教育科学(20):56-57.
张坤媛,初胜华. 2014.以教师合作反思教学促进高校英语教师思辨能力的发展[J]. 科教文汇(4):67-69.
张宁光. 2016.思维能力对大学英语教师自主能力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1):21,36.
张学民,林崇德,申继亮. 2004.国外教师认知能力发展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5): 1-16.
曾拓. 2014.教师思维与教学问题意识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郅庭瑾.2007. 为思维而教(修订版)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朱晓民,张德斌.2006. 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及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1):42-45.
左言娜,潘安. 2014.理工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现状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6):45-46.
李佳,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语教学、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责任编校:冯 革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eachers’ Thinking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Research on EFL Teachers’ Thinking in China
XU Fei LI Jia
Teachers’ thinking has been a critical topic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hich has great impacts upon teaching behavior and teaching efficacy, in particular students’ development. Compared to abundant research on teachers’ thinking globally, research in China started only in recent years and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current study conducts a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on teachers’ thinking, especially EFL teachers’ thinking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and gives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The study collects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books, and journal papers as data for analysis. The findings are that the current domestic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theory and practice, among which studies on EFL teachers’ thinking are scarce. Existing research on EFL teachers’ thinking are constrained to their practice, insufficient in terms of systematic exploration of theory. The current study, therefore, suggests that further research on EFL teachers’ thinking be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both international achievements and domest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xplore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individual EFL teachers as well as the group.
teachers’ thinking; EFL teachers; literature review; implication
H09
A
1674-6414(2017)03-0136-07
2017-03-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GBP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同构模式研究”(16XJC740003)、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三五”规划课题“外语教学中思维能力发展研究”(NAFLE0116007)的阶段性成果
徐飞,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外语教学、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语言教育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