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历史分析法与挪威国家形象构建
——以挪威首相第70届和第71届联大演讲为例
2017-07-03李菁菁
李菁菁
(北京外国语大学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北京 100089)
话语历史分析法与挪威国家形象构建
——以挪威首相第70届和第71届联大演讲为例
李菁菁
(北京外国语大学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北京 100089)
本文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对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埃尔娜·索尔贝格(Erna Solberg),女,56岁,挪威卑尔根人。1986年毕业于挪威卑尔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主修社会学、比较政治学、统计学和经济学。1989年,索尔贝格当选挪威议会议员,2004年成为挪威保守党主席,2013年起担任挪威首相。她是继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Gro Harlem Brundtland)之后挪威的第二位女首相,亦是自1990年以来的首位保守党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领导保守党在2013年大选胜出,与右翼的挪威进步党组建了联合政府。在第70届和第71届联大上的两次一般性辩论演讲进行互文性分析。研究发现:索尔贝格演讲中的互文现象传递出挪威国家意识形态,构建出挪威重视人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西方发达国家形象。
话语历史分析法;互文性;挪威国家形象;联大演讲
0 引言
话语历史分析法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为研究者进行话语分析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话语历史分析法在考察与社会问题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信息的同时,也注重考察意识形态这一内部影响,从而更加客观地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赵林静,2009)。在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对不同语篇进行研究时,互文性是主要分析内容之一。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国际场合上的演讲是传播一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为实现这一目的,其演讲内容常具有一定的互文性,借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发挥特定的政治作用(辛斌,2016)。故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考察国家领导人演讲语篇的互文性,可进一步总结出其所构建出的国家形象。
本文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法,以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在第70届和第71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的演讲为例,分析其语篇中互文性所传递的意识形态,以及由此构建起的挪威国家形象。目前国内尚未有学者对挪威的国家形象进行过聚焦型分析,本研究可为此提供一些社会语言学层面的依据。
1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1.1 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法
“话语历史分析法”(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简称DHA)由奥地利批评话语分析家Wodak(2001)提出,与Fairclough(1992,2003)的“辩证-关系分析法”(Dialectical-relational approach,简称DRA)及van Dijk(2008)的“社会认知分析法”(Socio-cognitive approach, 简称SCA) 并列为当今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研究领域的3大主要方法。DHA主要包括3大步骤:(1)确定某一话语的具体内容及主题;(2)研究该话语中使用的话语策略;(3)检查话语的实现形式。DHA的优点在于能够从文本出发,结合社会文化历史资料,对话语进行多层次的深入探讨和分析。这种方法在国外已有学者使用,进行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及国家身份建构等方面的批评话语分析(Wodak,2001:71),但在国内尚未得到应用及重视。
Wodak(2001:67)提出,在运用DHA逐层分析话语时,可从文本描述出发,根据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划分出不同话题(或主题),以分析不同文本间的互文性;然后结合该话语所处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历史语境,通过互文性来分析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具体到国家形象构建这一研究问题,通过DHA研究话语中语篇的互文性,能够分析出语篇所构建的国家形象,这是由话语的建构性所决定的。Fairclough(2003:9)提出,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看,话语具有建构性,能够建构社会主体、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政治语篇是权力的表达,灌输意识形态是其主要功能之一(van Dijk,1993:249-283)。通过对政治语篇的话语分析,能够看出说话者的政治意图,分析其代表的意识形态。而社会意识形态的公开表达,则是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分析依据。故通过分析国家领导人演讲语篇的互文性,将意识形态置于构成过去事件的结果和现在事件的条件结构之中,可以考察互文性与意识形态在话语权力关系中的体现(Fairclough,1992:89),进而分析说话者通过语篇所构建的国家形象。
1.2互文性的分类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文学批评家Kristeva在Bakhtin“对话”(Dialogism)理论基础上提出。近年来,随着CDA的提出和发展,互文性被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逐渐兴起并日益受到重视,拓展了互文性分析的维度和方法(Fairclough,1996;Lemke,2002,2004;Wodak,2001;辛斌,2002,2005,2008)。在DHA中,不同文本间的互文性是对话语进行深入分析的重要内容和用于回答研究问题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互文性是指文本与其他文本、身份、意义、主体以及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化之关系和过程(李玉平,2012)。Kristeva(1980:66)认为,“任何文本都是由马赛克般的引文拼接起来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故互文性可用于讨论某一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如引用、套用、影射等。Kristeva(1980:66)最初将互文性划分为水平互文性与垂直互文性。Fairclough (1992:85)在Kristeva的基础上,将其聚焦于批评话语分析,提出了显性互文性和构成互文性。为了便于语篇分析的实际操作,辛斌(2000)在Fairclough理论基础上提出,将其分为具体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前者指一个语篇中有具体来源(即写作主体)的他人话语,后者指一个语篇所具有的风格、体裁或语域之间的混合交融。本文关于互文性的讨论仅限定于具体互文性。
本文将通过聚焦于DHA的前两步来探讨语篇所构建的国家形象:(1)确定两次演讲语篇中的具体内容及主题;(2)根据具体内容及主题,结合社会、文化和历史资料,对语篇中所出现的互文现象,即文本的互文性进行分析;(3)总结语篇的互文性所构建的挪威国家形象。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语篇的具体内容及主题
北欧国家普遍英语水平较高,故其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公开场合的演讲多使用英语。挪威首相索尔贝格在联合国大会的两次演讲均用英语进行。其中,第70届联大演讲全文共计1460个单词,包含7大主题:联合国成立第70周年、人道主义危机—人权问题、联合国公约、反对极端主义、欧洲难民危机、巴黎气候大会、可持续发展以及海洋法。71届联大演讲全文共计1558个单词,分为7大主题:战乱地区—人权问题、巴黎协定—巴黎气候大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法、反对极端主义、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卫生问题以及海洋资源保护。从整体上来看,两次演讲中的主要内容相似率约一半以上。
通过演讲内容的对比,可以看出,在索尔贝格的两次联大演讲中,出现重复性主题,即两个语篇间出现的具体互文现象,主要有:人权问题、反对极端主义、可持续发展和巴黎气候大会4项。利用DHA,可以搭建出两次演讲语篇的互文性分析框架(见图1)。其中,关于70届联大演讲中出现的“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主题,因未在两个语篇间出现互文现象,故本文不作具体分析。接下来,我们对两个语篇中出现的主要互文现象进行分析。
2.2人权问题
索尔贝格的两次演讲语篇中,“人权问题”数次反复出现,构成互文现象。此外,索尔贝格还通过“联合国公约”(人权问题的履行方式)、“欧洲难民危机”(人权问题的主要体现)以及“教育和卫生问题”(教育层面的人权问题)的讨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人权问题”进行了加强论述。结合社会、文化和历史相关资料来看,挪威对国内外人权问题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说明人权是挪威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其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内容;而重视人权,则是挪威国家形象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DHA角度下的互文性分析框架
第70届演讲中,时值联合国成立70周年,故索尔贝格开篇直道大会主题,承接之前发言者的演讲内容,简述联合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在挪威看来,联合国取得了4项主要成就,“全面人权体系的建立”是其中之一:
The UN Charter has served humanity well for 70 years, despite many challenges. There have been important milestones: decolonis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iversal human rights system and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as well as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interstate wars.(联合国宪章自诞生以来,曾经历过诸多挑战,它已为人类服务了70年。在此期间,有许多里程碑的事件:殖民地独立,全面人权体系的建立,千年发展目标的确立,以及国家间战争的减少。)
之后话锋一转,索尔贝格直接道出其认为目前存在的世界性问题,即“人权问题”。索尔贝格认为,联合国取得成绩的核心之一是人权的进步,而问题的核心之一则是人权的沦陷。为了佐证其论点,两次演讲中,索尔贝格在引出“人权问题”之前均引用实例,直接点名当前世界中遭遇人道主义危机的国家。第70届演讲中,索尔贝格直接点名叙利亚、南苏丹、也门、伊拉克4国:
Power hungry politicians, armed groups and military leaders have ignored the plight of their people in the countries concerned: South Sudan, Yemen, Syria and Iraq. When state authorities ignore the rule of law or fail to .live up to their human rights obligations, the result is often conflict and chaos.(权欲熏心的政治家、武装团体和军队领导人都无视其所在国家人民所处的危机,这4个国家分别是:南苏丹、也门、叙利亚和伊拉克。当国家的政府无视法律规则或不履行其人权义务时,通常会导致冲突和混乱的结果。)
索尔贝格将4国描述为“权欲熏心”,抨击其“无视法律规则”“不履行其人权义务”,从而导致“冲突和混乱的结果”。索尔贝格对4国的批评,究其根源,在于其未能有效保障本国人民的人权。
第71届演讲中,索尔贝格开篇再次点名叙利亚、也门和南苏丹3国,呼应70届演讲内容:
Violations that have caused widespread human suffering and insecurity. Syria,Yemen, Ukraine, and South Sudan are some examples, but the list goes on.(侵犯给广大人民带来了痛苦和不安。 叙利亚、也门、乌克兰和南苏丹都是这样的例子,但更多的例子还在继续出现。)
在挪威看来,冲突和动乱地区人民的“人权”受到了伤害,而这正是挪威最关注的问题。虽然挪威与叙利亚、南苏丹、也门、伊拉克等国间相距甚远,但这些地区的问题与北约紧密相关。挪威为北约的成员国之一,现任北约秘书长为挪威前首相。北约曾多次派遣武装力量对这些地区进行干涉,其国际行动时常需要挪威予以配合,故和挪威直接相关。
此外,在索尔贝格发表两次演讲期间,叙利亚、南苏丹、也门、伊拉克等国的局势动荡不安,是引发欧洲难民危机的导火索;欧洲国家也在难民问题上面陷入胶着状态。挪威属于欧洲申根区,签署了《欧洲人权公约》。2015年初,挪威接纳了近万名来自叙利亚等地区的难民,这给挪威社会造成了不小的问题,直接增加了挪威政府的压力。
人权义务是挪威政府最为重视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索尔贝格在第70届演讲中直接引用联合国公约来描述其履行人权义务的做法:
We are receiving refugees at our borders in line with the UN convention on refugees of 1951 and ou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obligations.(根据1951年联合国公约的规定和我们的国际人权义务,我们一直在开放边境接收难民。)
在2015年底,挪威政府重新修改了移民法草案,遣返了大批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和北非地区的难民。挪威采取的方式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为了充分体现其“人道主义”,挪威移民局为自愿返回祖国的难民提供一笔8万克朗(约合9400美元)的补助。该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断有难民申请这一补助,开始返回祖国。
结合索尔贝格两次演讲内容与挪威政府的难民政策,可以看出:挪威政府将人权问题放在第一位,并认为一国履行联合国公约的人权工作是一项必需的“义务”。另外,挪威也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来担当起这一项义务,即便之后挪威政府紧缩了其移民政策,对难民提供的高额经济援助仍可从经济的方面弥补其义务履行的不足。
另外,教育权是挪威政府眼中关于人权的主要组成部分。第71届联大演讲中,索尔贝格通过对“教育和卫生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说明对人权问题的关注。索尔贝格通过列举数字,体现当前世界范围内失学问题的严重性,并强调青少年和儿童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意义。她提到:
The rights to education and health are imperative in this regard. Today, 263 millio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re out of school, and the number is growing.(受教育和健康的权利在这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有2.63亿名失学的青少年和儿童,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中。)
挪威政府一贯将受教育的权利视为每个公民都应公平享有的权利。挪威大部分学校为公立,少有私立学校。1998年,挪威开始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其国家教育目标是普及“全民教育”,即教育应面向所有人,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兴趣爱好与智力水平进行个性化培养,由国家向全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从而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择业机会。挪威政府及人民将“教育平等权”视为“人权”中一项必需的权利。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再次显示出挪威对“人权问题”的侧重,凸显其重视人权问题的国家形象。
2.3反对极端主义
两次演讲中,索尔贝格数次对极端主义进行实例讨论,出现互文现象,并在谈到“国际法”时提出产生极端主义的原因。结合挪威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可以看出:索尔贝格对极端主义的反复提及,从侧面表达出了挪威对人权问题的重视,因为反对极端主义就是在保护人权,这也进一步凸显出挪威重视人权问题的国家形象。
第70届联大演讲中,索尔贝格通过列举ISIL和基地组织等问题提出极端主义问题:
70 years ago, we set out to eradicate extremism. The fight against extremism must be maintained, also in our countries. Extremism is once again raising its head in different shapes and forms. The ideology of disorder, discrimination, violence and disruption dominates the ideologies of ISIL, al-Qaeda and their various affiliates.(70年前,我们开始着手根除极端主义。我们要坚持进行反对极端主义的斗争,无论国内外。极端主义又一次以不同的形式和面貌兴起,混乱、歧视、暴力和分裂的思想主导着ISIL、基地组织及其附属组织的各种意识形态。)
索尔贝格强调,“要坚持进行反对极端主义的斗争”,特别指出“无论国内外”。因为近些年来,极端主义问题不但发生在战乱国家和地区,包括挪威在内的欧洲多国均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第71届演讲中,索尔贝格则在开篇不久立刻由“国际法”引出这一问题:
Some states have chosen not to abide by international law, and are simply pursuing national interest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Instability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is causing widespread human suffering, and leading to violent extremism, also in Europe.(一些国家选择不遵守国际法,而是牺牲别国利益去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不稳定是人类广泛痛苦的根源,它导致了包括欧洲在内的暴力极端主义。)
索尔贝格认为,欧洲“暴力极端主义”产生的根源是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不稳定”,即这些地区的战乱问题。而中东北非地区则是由于个别国家“不遵守国际法”,自私地追求个人利益造成。在挪威看来,“国际法”是一项需要全世界各国共同遵守的法律,以维护世界和平,保障人权,从而避免出现当前欧洲所发生的暴力极端主义问题。
挪威对极端主义问题的严重关切和反复引用还与2011年发生的“722事件”*2011年7月22日,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政府大楼遭到炸弹袭击;同一天,一名极右翼分子袭击奥斯陆一处青年营地,造成77人遇难,且受害者多为挪威当时的执政党工党青年团成员。有关。此后,挪威政府将ISIL、基地组织及其附属组织定性为“极端主义”。索尔贝格不断强调这一问题,加强国际关注度,因为在对抗极端主义的问题上,挪威显然无法孤身作战,必须依靠全世界各国的力量。为此,索尔贝格举出了具体事例,说明挪威的观点和贡献: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t all levels is essential. In June, Norway hosted the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untering Violent Extremism(全方位、多层面的国际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今年六月份,挪威举办了“打击暴力极端主义”的欧洲会议。)
在反恐过程中,联合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权问题的各项报告会议中曾多次提出,保护人权方面的漏洞和问题是滋生极端主义的温床。挪威支持这一观点,且多次提出联合国际社会共同打击对抗极端主义和恐怖势力。
2.4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两次联大演讲中,“可持续发展”内容出现多次互文现象,被索尔贝格反复提出,说明可持续发展是挪威国家形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索尔贝格还通过对“海洋法”及“海洋资源保护”的讨论,体现出挪威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第70届联大演讲里,可持续发展的互文现象出现在索尔贝格演讲的后半部,作为重要内容提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ll not be possible without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不尊重人权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通过这句话,索尔贝格一方面说明了“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强调了挪威政府对“人权问题”的重视程度,因为“尊重人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可持续发展”与“人权问题”密切相关。之后,索尔贝格紧接着谈到“the Law of the Sea(海洋法)”,因为海洋问题同样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部,三面环海,海岸线狭长,多天然良港。造船业、渔业及海洋石油业是挪威重要的经济产业,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挪威国家经济命脉息息相关。索尔贝格在第71届中更详细地解释和说明了这一点。
第71届演讲中,“可持续发展”的互文现象反复出现3次,其中一次是以特指的“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可持续发展目标)形式出现,即“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re groundbreaking”(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开创性)。之后,索尔贝格通过“海洋资源保护”话题探讨了 “可持续发展”:
In the decades ahead, the oceans will play a bigger role in the global economy. …Since growth from capture fisheries is limited, we need more sustainable aquaculture.(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海洋将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捕捞渔业的增长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可持续水产养殖。)
这是对第70届联大演讲关于“海洋法”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应和进一步补充说明。她强调应该保护海洋资源,因为海洋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为前提的发展模式。这一概念最早由挪威第一任女性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支持,是挪威对联合国的世界环保事业的重要贡献之一,也是挪威国家意识形态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索尔贝格在讲话中不断引用这一概念,既是为表明挪威对这一理念的认可和支持,也是在向她的前任致敬。
根据2016年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SEDA)报告*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SEDA)通过测量收入水平来展示国家财富是如何转化为国民福利的。SEDA还能反映一个国家落后于其他国家的领域。显示,挪威继2012年、2014年和2015年夺冠后再次荣登榜首,且获得了100分的满分。波士顿咨询公司主要从经济、投资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衡量了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福祉指数,挪威在可持续发展维度方面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挪威将此视为重要的国家形象。
2.5巴黎气候大会
索尔贝格两次演讲反复谈到《巴黎协定》和巴黎气候大会,因为气候问题与挪威的发展密不可分。气候问题与一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气候变化,特别是气象灾害会严重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类极端天气现象频发,对挪威的影响尤为明显。索尔贝格反复提及巴黎气候大会,实际上是为了强调挪威政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图和决心,进而凸显其国家形象。
第70届联大演讲中,索尔贝格强调了气候问题的世界性,并将其视为一项“责任”,需要各国共同参与解决:
Climate change is a fact. The climate summit in Paris later this year is our opportunity to shoulder our responsibility and take action.(气候变化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今年将在巴黎举办的气候大会将是我们的一个机会,我们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并采取行动。)
在第71届演讲中,索尔贝格继续呼应其第70届的讲话内容,承接这一话题,在开篇便提出:
When we reached the Paris Agreement, and when we adopted the 2030 Agenda- the road map for our future coexistence and cooperation.(当我们达成《巴黎协定》时,我们也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它是我们未来走向合作共存的路标。)
结合挪威的地理气候来看,挪威地处北欧,国土1/3位于北极圈内。地球气候的任何变化,特别是北极气候问题,如海水升温、冰川消融所导致的挪威渔业严重受损,不仅会对挪威的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对挪威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故挪威一直在气候问题上保持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将之视为其政府最重要的事务之一。当前,国际社会一致认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挪威政府也秉持这一观点,于1972年专门成立“环境部”,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设立环境保护部级单位的国家。2014年,挪威将“环境部”更名为“气候与环境部”,致力于促进国家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推动及落实。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运用DHA,对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在第70届和第71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演讲进行互文性话语分析,我们从语篇内容和主题出发,结合社会、文化和历史资料,可以发现挪威首相索尔贝格的两次演讲内容中反映出挪威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关键词:人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态能够反映出一国所秉持的价值理念,人权和可持续发展在两个语篇中的互文现象,构建出了挪威重视人权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西方发达国家形象。这正是Fairclough(2003:3,9)所提出的政治话语对国家形象具有构建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仅是运用DHA通过两个语篇分析出挪威国家形象中的一部分,未来结合更多语料,可利用本文分析模式,对话语历史分析法与国家形象构建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国家领导人政治演讲,以及研究区域国别关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
BCG’s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sessment (SEDA) [DB/OL]. https:∥www.bcgperspectives.com/content/interactive/public_sector_globalization_interactive_map_sustainable_economic_development/. 2016-07-21
Fairclough, N. 1992.DiscourseandSocialChange[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Fairclough, N. 1995.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TheCriticalStudyofLanguage[M]. New York: Longman.
Fairclough, N. 2003.AnalysingDiscourse:TextualAnalysisforSocialResearch[M].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Kristeva, J. 1980.Word,DialogueandtheNovel,DesireinLanguage:ASemioticApproachtoLiteratureandArt[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Lemke, J. 2002. Ideology, Intertextuality,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G]∥Fries, P. M. Cummings, Lockwood, D. & Spruiell, W.RelationsandFunctionsinLanguageandDiscourse. London: Cassell.
Lemke, J. L. 2004. Intertextuality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G]∥Bloome, D. & N. Shuart-Faris.UsesofIntertextualityinClassroomandEducationalResearch. Greenwich, Conn: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Notaker, N. Erna Solberg[DB/OL]. http:∥snl.no/Erna_Solberg. 2015-10-19
Van Dijk, T. A. 1993.Principl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J].Discourse&Society(4): 249-283.
Wodak, R. & M. Meyer. 2001.Methodsof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M]. London: Sage.
Wodak, R. 2008.DiscourseandContext.ASociocognitive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李玉平. 2012. 互文性定义探析[J]. 文学与文化(4):16-22.
辛斌. 2000. 语篇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 外语研究(3):14-16.
辛斌. 2002. 体裁互文性的社会语用学分析[J]. 外语学刊(2):15-21.
辛斌. 2005. 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辛斌. 2008. 语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1):7-10.
辛斌,赖彦. 2010. 语篇互文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 当代修辞学(3):32-39.
辛斌,李悦. 2016. 中美领导人互访演讲中具体互文性的语用分析[J]. 山东外语教学(1):3-11.
赵林静. 2009. 话语历史分析:视角、方法与原则[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3):87-91.
责任编校:冯 革
A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to Norway’s National Image Projection: An Analysis of Speeches Made by Norwegian PM at UN General Assembly
LI Jingjing
By taking a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with the focus on intertextuality, the study analyzes two speeches made by Norwegian Prime Minister Erna Solberg at the general debates of the 70th and 71st sessions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how that Solberg has been trying to project Norway’s national image as a developed country that values human rights and follow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intertextuality; Norway’s national image; speech at UN General Assembly
H030
A
1674-6414(2017)03-0061-06
2017-03-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国际比较及其国际传播研究”(2015MZD011)的阶段性成果
李菁菁,女,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硕士,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挪威语言文学、北欧语言政策与规划及区域国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