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生产共享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2017-07-03史竹琴蔡瑞林朱先奇

中国软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机床商业模式客户

史竹琴,蔡瑞林,朱先奇

(1.太原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3.太原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智能生产共享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史竹琴1,3,蔡瑞林2,朱先奇3

(1.太原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3.太原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智能生产共享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推进智能制造。选择商业模式的价值视角,收集沈阳机床智能生产共享的运行数据,分析了其价值主张、价值洞察、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及运行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企业只有洞察价值,以客户价值主张作为共享模式设计的出发点,才能实现颠覆式创新技术使用权的共享;智能生产平台的价值创造需要关键技术支撑,且需要借助配套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共享系统的开放和有序;共享模式的价值传递呈现开放的网状结构,需要让潜在用户低成本共享智能生产技术,才能可持续地实现价值获取。

商业模式;客户价值;智能生产;共享经济

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对比美德中三国制造业的国家发展战略,可以发现智能制造是保持各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和技术领先的突破方向[1]。智能生产侧重于制造技术和生产运作层面诠释智能制造,即通过设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实现设计技术、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全面创新,全面提高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制造效率和管理水平,其本质是构建了智能化集成制造系统。智能生产不仅影响着智能产品的生产质量和开发速度,而且促进了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是智能制造推进的主线。

商业模式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利器,历来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其核心是价值创造、传递和获取,也有人认为它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密切相关[2]。近年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享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已经涵盖物品转让、空间交换、知识技能、生活服务、金融互助等各个消费服务领域,甚至延伸至工业品生产领域。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给传统商业模式形成了挑战。本文选择沈阳机床智能生产共享实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智能生产共享商业模式。其可能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紧扣价值这一核心要素,探讨商业模式价值链、价值网等前沿问题;二是围绕智能制造这一制造业中高端升级的主攻方向,探索如何通过智能生产共享,提高智能制造的推进速度和推进质量。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

(一)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理论渊源是协同消费,即利益相关主体通过共同消费商品或服务,谋求增加收益或降低成本[3]。共享经济的真正兴起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使用权或服务跨地域提供非常便捷。在Botsman等(2011)[4]的经典著作中,协同消费意味着“我的就是你的”,人们可以超越所有权约束彼此享受产品和服务。Belk(2014)[5]指出,正是由于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使得经济剩余可以在不同主体之间协同供应和协同消费,把人们带入“后所有权时代”。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变革,使得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达成供需匹配,实现资源使用权在供需方之间的快速高效转移[6]。从市场运作层面分析,共享经济实质上是通过技术平台搭建了双边市场,一边是资源提供方,另一边是资源需求方,双方均自愿参与,通过技术平台实现过剩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最终实现供需双方最佳的用户体验[7]。

(二)商业模式及其价值逻辑

商业模式涵盖生产、财务、营销、客户、资源、战略等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目前主流的方法是采用结构化或逻辑化,对商业模式进行抽象化概括。由于涉足该领域的专家众多,此处仅梳理长期从事商业模式领域专家的研究结果,列表1进行比较。

类似地,国内王雪冬等(2013)[21]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整合表达模型、汪寿阳等(2015)[22]基于知识管理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冰山理论等。尽管国内外不同专家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商业模式,但从表1可以看出“价值”却是商业模式的“内核”,且价值逻辑可以归纳为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的价值链。但问题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共享商业模式下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原有社会、经济、技术背景下的商业模型结构表现出局限性,即很难用固化的结构模型对不同领域企业的运行真谛进行概念化表达,商业模式议题呈现行业细分化的研究趋势,如Hildebrandt等(2015)[23]从信息技术讨论了对出行共享商业模式变革的影响, Czarniewski(2015)[24]主张通过共享成熟的商业模式更广泛、更快速地获取价值,Yang等(2017)[25]强调需要通过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创新,才能实现价值的主张、创造、传递和获取,因此商业模式处于持续的演变过程。

本文无意构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表达模型,只是认为商业模式研究呈现行业细分的趋势,原有线性价值链将转为网络化演化的特点;而且,由于共享模式的开放性,利益主体的边界也将发生变化,需要探索开放式商业模式的价值逻辑。下文将以沈阳机床智能生产共享为例,探讨价值在共享商业模式中的作用及演变过程。

表1 国外商业模式表达模型及其核心要素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由于智能生产目前只是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方向,真正掌握智能生产技术的企业并不多,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工业或信息化技术领域,有关智能生产共享的创新、组织和运行等管理学理论研究尚未形成,有必要开展智能生产共享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由于该议题属于前沿性现象,难以获得二手统计数据或一手大样本调查数据,适宜通过案例剖析进行理论延伸或理论构建[26]。本文以“沈阳机床(股票代码000410)”的智能生产共享为例,主要原因是因为沈阳机床目前拥有智能生产的关键技术,并且积极尝试通过全面管理创新,借助社会化共享应用向云制造发展。沈阳机床的智能生产共享,符合“有趣案例研究”的样本选择要求[27]。

研究数据包括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一手数据即通过企业官网留言问答和在线客服咨询获得;二手数据来自以下三个途径:一是沈阳机床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官网信息发布;二是CNKI数据库刊发的有关沈阳机床的新闻报道和学术论文;三是公开出版的关于沈阳机床的书籍和杂志。多渠道来源数据的相互验证,保证了文本量化和内容分析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二)案例分析框架

图1是智能生产共享商业模式的分析框架。从图1可以看出,智能生产共享的基础是打造智能生产平台,智能生产平台需要两大基础性支持,即软硬制造资源和关键技术;智能生产共享平台具有开放性特点,主要围绕客户价值主张,通过智能生产共享平台及商业模式变革实现价值创造。智能生产共享主要解决3个核心问题:一是智能生产共享必须考虑生产过程中的过程集成、信息集成和管理变革,即通过开放又集中的运行控制,建立智能生产共享平台的价值运行机制;二是选择怎样的价值传递方向,即B2B、B2C、C2C、C2B4种商业范式的选择;三是如何通过智能生产平台对共享主体进行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即如何在工业技术服务中实现价值的可持续获得。

图1 案例分析框架

三、案例简介

(一)研究对象概况

早在2002年,沈阳机床就已经是“中国第一大机床制造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机床大脑的“数控系统”等核心技术被发那科(FANUC)和德玛吉(DMG)等世界机床巨头垄断,沈阳机床试图通过市场换取技术,试图通过模仿和学习突破核心技术封锁,结果都没能如愿。本着“先大后强、自主创新”的经营理念,2007年,沈阳机床在前期收购和扩张基础上,引进日本、意大利的研发人员,同时联合同济大学、中科院计算机所等单位,在上海成立了i5研发团队。历时五年、总额投入超11.5亿元的研发投入,终于成功研发全球首台智能数据机床——i5智能化数据系统。至此,沈阳机床不仅在经济规模上跃升至世界机床行业第一位置,而且在技术上成为领导者。目前,沈阳机床的产品包括钻削技术、镗削技术、铣削技术、车削技术系列数控机床,拥有SMTCL、ZJ、SI、FiYang四大品牌,均为不同机床领域的领军品牌。在领军人物关锡友的带领下,沈阳机床不仅荣获中国工业大奖的最高荣誉,而且稳居机床品牌排名第一位置,完成了从传统生产制造商到现代工业服务商的成功转型。

(二)智能生产共享平台

如图2所示,智能生产平台是智能生产共享的基础,沈阳机床的i5智能共享平台能够实现四种智能化:一是操作智能化,i5系统界面设计友好,附有精简的操作流程和触摸屏式设计系统,用户容易上手且操作简单;二是服务智能化,i5通过深度定制的图形方案,通过产品CAD图形与数控机床的连接,就可启动加工程序,从而一般的工程师就可以解决大部分设计问题;三是编程智能化,i5不需要用户对加工产品编写特定加工程序,只需借助在数控机床中加载的“专家系统”,通过问答编程模块和远程辅助设计,实现编程智能化;四是诊断智能化,由于数控机床将人、机、物有效互联,专家可以远程诊断服务,甚至其他用户也可能协同诊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维护和修复。

图2 i5智能生产共享平台

i5智能生产共享平台还搭载了车间智能信息管理优化系统,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对机床进行远程控制、实时查询和智能预警,打造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指尖上的生产与运作”模式。此外,为了让更多B端用户参与智能生产共享平台,沈阳机床还进行了金融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让共享客户低成本参与智能生产共享平台,实现租赁经营、资源回收和收费提成。i5智能化数据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有效集成,其内涵是基于信息驱动技术和互联网载体,实现制造资源最大化利用和智能生产技术的共享使用。

四、案例分析

(一)智能生产共享模式的价值主张

客户价值主张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给目标消费者提供的价值感知,其内涵包括3个关键要素:一是针对哪些目标客户;二是客户需求满足的程度;三是企业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28]。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客户价值主张是客户在产品或服务消费过程中的价值获得体验。客户需求的动态演变和商业竞争,决定了用户体验的变化,企业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客户价值主张,满足客户的消费体验,这一过程称为新客户价值主张的触发。沈阳机床正是聚焦客户价值主张,进行了智能生产共享这一商业模式变革,其本质是通过颠覆性创新触发新的客户价值主张,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i5系统是沈阳机床客户价值主张触发的分水岭,正是借助这一颠覆性技术,开创了智能生产共享的商业模式。在传统生产制造商阶段,沈阳机床主要采用渐进式优化型和市场开发驱动型的客户价值主张类型,前者主要通过机床产品线的扩张,对已有客户提供更多的系列机床产品选择;后者主要通过兼并收购或市场拓展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可见,机床销售及后续服务是传统生产制造商阶段的核心任务。然而用户制造产品的单一性和差异性,决定了用户仅仅需要机床的某些加工功能,还有许多功能并不需要却已经购买,用户真正需要的是柔性、可靠、及时、全面的制造技术解决方案。i5系统使得沈阳机床摒弃了传统的机床销售模式,开创了智能生产共享平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制造商蜕变为现代工业服务商。从沈阳机床运行实践看,新的客户价值主张触发来源并非是现有的客户价值主张无法满足客户诉求,而是潜在市场的开发或颠覆性的创新带来的新的触发机遇,通过智能生产技术共享给制造企业创造新的用户体验。

图3 客户价值主张类型的演变

(二)智能生产共享模式的价值洞察

实施共享商业模式前,沈阳机床是一家传统的工业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是机床的研发、制造和销售。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与开发,沈阳机床成功研发出i5数据系统,实现了制造业设计、生产、运营及服务的智能化。然而,大量的制造企业尚没有攻克智能生产的核心技术,通过智能生产共享的商业模式,不仅有助于让更多制造企业分享i5数据系统这一关键技术,而且能够实现从传统生产制造商向现代工业服务商的角色转变。这一价值洞察,使得沈阳机床从技术层面的颠覆性创新转向商业模式的创新,具体包括以下3个阶段。

(1)共享前期。沈阳机床坚持开放终端使用权、做大智能生产共享平台的扩张性策略。通过成立优尼斯融资租赁公司,为广大中小B端生产制造企业提供融资租赁、融资服务或开机付费方式,让用户以低成本的方式融入智能生产共享平台。沈阳机床认为,用户需要的不是机床产品,而是生产制造的全程解决方案;沈阳机床把广大生产制造企业作为目标客户,正是洞察到其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服务需求。

(2)共享中期。沈阳机床建立了健全的在线服务体系,通过在线服务界面,参与共享平台的B端用户不仅可以从客服知识库中获得编程、设计等知识模块,也可以在线进行机床报修和查询协作生产进程,还可以享受远程诊断和故障排除。此外,沈阳机床通过收集和分析机床零件、部件使用的大量底层数据,掌握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规律;同时,通过对终端用户机床使用的全程跟踪和记录,再加上远程监控和服务系统,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机床零部件的经济寿命周期,另一方面减少了用户停机待修时间。

(3)共享后期。沈阳机床成立“再制造事业部”,通过资源回收介入废旧机床资源管理,使用i5五轴控制技术实现资源残值的最大化再利用。沈阳机床的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告别了售卖机床的传统模式,而是用工业服务商的经营理念释放了智能生产供给能力,一方面让B端用户低成本地参与共享平台,另一方面提高了i5数控机床的市场扩张速度和竞争能力,实现了用户价值创造和自身共享平台市场渗透的双赢。可见,无论是共享前期、共享中期、共享后期,沈阳机床均能洞察到智能生产共享的价值所在。

(三)智能生产共享模式的价值创造

智能生产共享是基于信息驱动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人、机、物有效互联和面向客户价值的商业模式变革,最终实现智能产能的市场扩张和有序释放。智能生产共享以客户价值主张为核心,同时通过以下4个关键途径实现价值创造,如图4所示。

图4 智能生产共享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

一是利用过剩优势产能实现价值创造。经济剩余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化过度消费的产物,其形式可以是过剩产能或过剩库存,也可以是闲置资金、闲置物品或过剩知识。就沈阳机床而言,其i5数控智能机床大大提高了制造效率和工艺质量,完全能够满足自身产能需求,形成过剩优势产能。借助互联网+的共享模式,供方获得了持续的使用权分享收益,需方则能分享使用先进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运作效率。对整个制造行业而言,智能生产共享较好地利用了过剩优势产能,释放了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对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社会价值。

二是通过核心技术共享实现价值创造。智能生产共享要求共享平台供应方掌握核心技术,只有代表先进制造方式的优势产能才能吸引B端或C端用户加入共享体系。沈阳机床打破了国外机床巨头的技术封锁,掌握了数控机床大脑的底层技术,成功研发世界首台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智能化数控系统”,成为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经济规模都能引领世界机床制造业的行业标杆。沈阳机床通过智能生产使用权的低成本让渡,满足了其他生产制造商的技术创新需求,特别是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和无障碍的在线服务,给终端用户带去了贴心的技术管家服务,帮助更多制造企业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三是多主体参与实现价值的协同创造。在共享平台成功构建基础上,平台供应者就可以利用较小的边际成本,充分发挥平台的规模效应。就如沈阳机床,通过金融租赁、置换升级、开机付费等方式,吸引B端用户参与共享平台;同时,B端用户一方面给沈阳机床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共享平台;此外,B端用户之间同样可以实现资源的协同开发利用。下一步,沈阳机床还将借助工业物联网技术,方便C端客户共享使用智能产生技术,实现个性化产品设计和定制。沈阳机床明白,在互联网制造的时代背景下,只有通过用户全面参与,才能更加高效地实现价值的协同创造和资源的整合利用[29]。

四是协同创新驱动实现价值创造。企业难以同时拥有行业内的所有关键资源,由此决定了汇聚资源能力的重要性。如同沈阳机床,原本只是一家生产制造企业,其智能生产技术水平正是凭借其强大的汇聚资源能力,一方面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上海电气、中国传动、同济大学等众多产学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另一方面与神州数码、光大控股等不同行业的异质性企业组建战略创新联盟,获得企业成长的核心资源。在服务主导逻辑下,协同创新需要资源利用和服务提供模式的创新,以满足协同创新伙伴不断增长的用户体验需求[30],沈阳机床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满足了协同创新伙伴的价值创造。

(四)智能生产共享模式的价值传递

B端用户通过共享模式获得i5智能机床的使用权,享受平台提供的远程控制、实时查询、智能预警、个性化在线服务等服务。为了吸引更多B端客户参与,沈阳机床通过金融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让B端制造客户低成本参与共享平台,即B端用户不用购买智能数据机床,可以采用金融租赁、开机付费或旧机床置换升级等低成本方式加入共享平台。作为沈阳机床,通过“送终端,卖云端”的方式,不仅吸引大量生产制造企业用户参与智能生产共享平台,而且获得了一些地方政府工业制造园区和工业服务中心的特约服务商地位。可以说,B2B模式是沈阳机床智能生产共享最基本的模式,实现了智能生产能力向广大制造企业的价值传递,如图5所示。

B2C模式是沈阳机床面对C端用户打造的共享模式,通过在i5共享平台上加载iCAM智能系统,特别是推出APP和微信等用户界面,让私人用户获得i5智能生产使用权,实现机床生产资源和私人C端云资源的结合,真正实现从创意到产品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下一步,随着C端客户数据和供给端数据的跨界交融,沈阳机床致力于开放式创新基础上打造云端生态系统,C2B、C2C的共享模式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在智能生产共享平台。

图5 智能生产共享商业模式的价值传递

由以上分析可知,开放式的共享商业模式使得价值传递由链式结构向网状结构演化。对于参与共享平台的用户而言,可以通过零成本(C端客户)或低成本(B端客户)的方式,获得可靠的工业生产服务;对于沈阳机床而言,通过“送终端、卖云端”的策略,吸引大量的B端和C端用户参与,满足分布式的用户需求,追求网络价值的“乘数效应”。此外,由于智能生产共享平台供需双方的价值传递并非彼此割裂,也并非彼此被动接受对方运行带来的价值,沈阳机床i5平台的共创用户体验,促进了用户价值传递,获得了规模经济带来的整体价值最优效果。

(五)智能生产共享模式的可持续价值获取

云制造服务的关键是将智能生产资源放入云制造平台,建立面向客户价值主张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供高质量的工业制造服务,最终提高用户体验[31]。沈阳机床通过智能生产共享模式让制造变得更为简单、智能和高效,并逐步建立起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用户体验服务体系,并在服务中实现可持续的价值获取,如图6所示。

图6 面向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可持续价值获取

首先是生成阶段,沈阳机床通过i5智能生产共享平台,将智能生产的使用权让渡给平台参与用户,目的是实现智能生产资源的虚拟空间分布,并通过远程控制、实时查询、智能预警、金融租赁、资源回收和收费提成,让智能生产技术更好地服务于B端和C端用户。其次是平台使用阶段,沈阳机床建立了SESOL平台,通过算法匹配和在线撮合,实现智能生产需求和供给信息的高效匹配,优化了平台服务功能。再次是执行和监控阶段,i5智能生产共享平台之所以区别于网络购物平台和生产协作平台,是因为能够通过过程集成、信息集成和管理变革,既坚持了平台的开放共享,又保证了平台运行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按照平台供给方的既定规则有序运行,较好地完成了制造任务执行和全程服务监控。然后是评估阶段,沈阳机床的运行不再是生产和销售机床,而是提供工业制造系统解决方案,通过特许销售服务4S店模式,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全程评估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为了适应用户体验管理需要,沈阳机床改变了绩效评估体系,从上级评价下属转为客户评价员工,目的就是更好评估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下一步,沈阳机床将借助神州数码、光大控股等战略创新联盟的核心能力,借助数据收集和挖掘技术更好地做好用户体验服务。最后是淘汰与升级阶段,沈阳机床成立了再制造事业部,一方面由“陪产工程师”负责机床日常使用的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将终端的旧机床进行技术升级和回收利用,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客户体验。由此可以得出,通过全生命周期工业制造服务,沈阳机床实现了可持续的价值获取。

(六)智能生产共享模式的价值体系的运行机制

沈阳机床的智能生产共享平台不是淘宝、天猫、京东等互联网购物平台,也不是阿里巴巴“淘工厂”那样的服务于电商的生产协作型工厂平台,而是通过过程集成、信息集成和管理变革,既保证智能生产的高效共享,又保证共享系统的规范有序。具体而言,一是沈阳机床攻克了CNC运动控制技术、数字伺服驱动技术、实时数字总线技术等运动控制领域的核心底层技术,用户只需一次装卡即可满足全部设计和加工需求,并且这种核心技术被沈阳机床控制,其他竞争者难以模仿。二是共享参与者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都必须汇集到i5智能平台,才能实现交换和结算,所有供需参与者都在既定规则下高效运行,保证了共享的规范有序。三是共享平台提供的在线仿真系统可以完成开放式工艺设计任务,这种任务既可以由沈阳机床提供,也可以由参与的B端用户提供,快速响应和服务匹配不仅提高了创新的速度,而且降低了服务的成本,并且数据的积累使得智能生产共享平台实现智能自我倍增。四是完成了相应的组织变革,沈阳机床的销售、服务和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的一半,并建立了特约服务4S店,提供智能生产共享的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式也由上级考核下级演变成用户考核员工。五是形成“互联网+智能生产+金融+再制造循环+大数据”先进制造模式,不仅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制造,而且建成了适应未来的分布式、分级式主流生产方式。可以说,沈阳机床的智能生产共享,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式创新,而且将商业模式变革成功嵌入i5系统,实现客户价值创造和良好客户体验的双赢。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价值是商业模式设计和运行的核心问题,原有商业模式的价值逻辑基本形成了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的链式结构。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共享商业模式快速延伸至各个领域,使得商业模式呈现细分化、开放性特点。通过沈阳机床智能生产共享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得出以下五点结论:

一是客户价值主张是智能生产共享模式设计的出发点。沈阳机床借助i5智能生产共享平台,实现潜在客户价值主张触发,其本质是通过颠覆性创新实现商业模式的变革,实现从传统生产制造商向现代工业服务商的转型。

二是智能生产共享商业模式的创新的直接原因在于价值洞察。沈阳机床正是感受到用户需要的不是机床产品,而是生产制造的全程解决方案;正是洞察到共享前期、共享中期、共享后期的价值,才能实现智能生产技术与其他客户共享使用。

三是智能生产平台需要依靠技术支撑实现价值创造。智能生产平台不仅需要攻克底层关键技术,而且需要通过利用过剩优势产能、核心技术共享、多主体参与、协同创新4个途径实现价值创造。

四是智能生产共享模式的价值传递呈现网络化演化的特点。由于共享商业模式的开放性,随着技术的革新,智能生产共享模式的价值传递将由B2B转向 B2C模式,还将催生C2C、C2B模式的价值传递。

五是智能生产共享主导企业通过可持续的工业制造服务实现价值获取。智能生产共享模式逐步建立起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共享主导企业通过向共享参与方收取工业制造服务费用实现可持续的价值获取。

六是智能生产共享模式的价值体系需要有配套的运行机制。共享平台需要能够保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交互有序流动,需要能够快速实现服务需求和提供的快速匹配,需要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这些都离不开配套的运行机制。

(二)启示

根据研究结论得出4点启示:一是类似沈阳机床企业主导的智能生产共享模式不同于智能生产协作型共享平台,必须攻克关键底层技术,同时把客户价值主张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出发点;二是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充分利用好平台的开放性,通过低成本方式让更多B端用户、C端用户共享平台的使用权;三是价值逻辑不再遵循原有的链式结构,转而形成复杂动态的网络结构,需要借助过程集成、信息集成和管理变革建立配套运行机制;四是共享主导企业需要真正扮演好工业服务商角色,在智能生产共享的工业制造服务中实现可持续的价值获取。

[1]李健旋.美德中制造业创新发展战略重点及政策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6(9):37-44.

[2]张兆国,陈华东,曹丹婷.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治理整合研究[J].科学决策,2016(3):27-37.

[3]FELSON M, SPAETH J 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978, 21(4):614-624.

[4]BOTSMAN R, ROGERS R. What's mine is yours: How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is changing the way we live[M]. London: Collins, 2011.

[5]BELK R. You are what you can access: 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onlin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4, 67(8):1595-1600.

[6]DERVOJEDA K, VERZIJIL D, NAGTEGAAL F, et al. The sharing economy: Accessibility based business models for peer-to-peer markets[M]. European Commission Business Innovation Observatory, 2013,9.

[7]分享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认识分享经济:内涵特征、驱动力、影响力、认识误区与发展趋势[J].电子政务,2016(4):2-36.

[8]HAMEL G. Leading the revolution [J]. Strategy & Leadership, 2001, 18(1):212-213.

[9]SHAFER S M, SMITH H J, LINDER J C. The power of business models[J]. Business Horizons, 2005, 48(3): 199-207.

[10]CHESBROUGH H, AHERN S, FINN M, et al. Business models for technolog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 role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6, 48(3): 48-61.

[11]CHESBROUGH H.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 354-363.

[12]ZOTT C, AMIT R.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7, 18(2):181-199.

[13]ZOTT C, AMIT R.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 216-226.

[14]OSTERWALDER A, PIGNEUR Y, TUCCI C L. 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s: Origins,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5, 15(5): 751-775.

[15] JOHNSON M W, CHRISTENSEN C M, KAGERMANN H.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 86(12): 57-68.

[16]DEMIL B, LECOCQ X. Business model evolution: In search of dynamic consistency[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 227-246.

[17]ITAMI H, NISHINO K. Killing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Profit for now and learning for the future[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 364-369.

[18]TEECE D J. Business models,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novation[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 172-194.

[19]SORESCU A, FRAMBACH R T, SINGH J, et al. Innovations in retail business models[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11, 87(1): 3-16.

[20] BELTRAMELLO A, HAIE-FAYLE L, PILAT D. Why new business models matter for green growth[C]//OECD Green Growth Papers,2013.

[21]王雪冬,董大海.国外商业模式表达模型评介与整合表达模型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4):49-61.

[22]汪寿阳,敖敬宁,乔 晗,等.基于知识管理的商业模式冰山理论[J].管理评论,2015,27(6):3-10.

[23]HILDEBRANDT B, HANELT A, PICCININI E, et al. The value of is i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mobility services-the case of carsharing[C]// Wirtschaftsinformatik. 2015: 1008-1022.

[24]CZARNIEWSKI S. Shaping the business model and the value of the enterprise[J]. European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in Management Sciences, 2015, 3(1):9-16.

[25]YANG M, EVANS S, VLADIMIROVA D, et al. Value uncaptured perspective for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 140: 1794-1804.

[26]NICOLAJ SIGGELKOW. Persuasion with case studie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1):20-24.

[27]李高勇,毛基业.案例选择与研究策略: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4)综述[J].管理世界,2015(2):133-136.

[28]张晓玲,罗 倩.商业模式中客户价值主张生成的典型类型、障碍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2):58-63.

[29]董洁林,陈 娟.互联网时代制造商如何重塑与用户的关系: 基于小米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8):22-33.

[30]张亚明,刘海鸥.协同创新驱动下的云计算行业服务框架: 以设计服务云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6):63-68.

[31]易树平,刘 觅,温沛涵.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云制造服务研究综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6,22(4):871-883.

(本文责编:海 洋)

Study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or Intelligent Production Sharing

SHI Zhu-qin1,3, CAI Rui-lin2,ZHU Xian-qi3

(1.CollegeofEconomics&Management,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2.ChangzhouInstituteofLightIndustryTechnology,Changzhou213164,China;3.Economics&ManagementSchoolof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Intelligent production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novation of intelligent production sharing business model contributes to better and faster promot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Operating data of Shenyang machine tool’s intelligent production sharing is collected from the perceptive of business model value, and its value proposition, value discern, value creation, value transfer, value gain and its operating mechanism a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concludes as follow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need to discern value, taking 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sharing model, so that usufruct sharing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n be realized; value creation of intelligent production platform needs the support of key technologies and supporting operation mechanism to ensure open and orderly sharing system; value transfer of sharing model turning to open network structure needs to let potential customers have access to intelligent production technology by low cost, so that it can achieve the value capture sustainably.

business model; customer value; intelligent production; sharing economy

2016-12-30

2017-04-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422404)

史竹琴(1979—),女 ,山西襄汾人,太原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太原科技大学讲师。

F204

A

1002-9753(2017)06-0130-10

猜你喜欢

机床商业模式客户
机床展会
为客户节省时间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商业模式从0到N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