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区中小规模小学主题性教研的建构与实施

2017-07-01邓安静

新课程·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主题教研建构

邓安静

摘 要: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有效方式,而教研能力是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为解决传统教研活动形式化、内容随意化、参与被动化和教学经验化现象,学校进行“微创新”,提出了主题性教研概念,系统运用供给侧、“基于现象的教学”、系统思维与任务驱动理论,形成了“一主题、一载体、六环节”的“116”模式。

关键词:学校;主题;教研;建构;实践

长期以来,教研活动在城区中小学规模学校普遍流于形式,教师们虽在教研,但从教研中获得不够,获得感较差,影响了新课改的整体推进,同时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落地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城区中小规模小学主题性教研的建构与实施做一些探讨。

一、以往教研活动出现的问题

当前,一些城区中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表面上搞得很“热闹”,而实际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研活动存在随意性、形式主义、重教轻研、方式陈旧、风气不正、缺乏指导等现象,教研活动存在虚假繁荣的现象,这种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令教师感到厌烦。

(一)以往的教研活动,管理不容易

调查发现,城区中小学规模小学教研活动基本情况为:开学教研组制订计划,统一教学进度,分析解读教材;其间进行教师教研课研讨活动,包括一些全校性的学科研讨,进行偶然性的教学技能分析或反思;期末阶段制订复习计划,统一复习进度;期终总结本期教研工作、教学得失、教学质量反思。这几乎成为一些学校教研的一种常态。

(二)以往的教研活动,参与不容易

由于学校工作繁杂,加之多种因素的影响,教研存在工作随意、内容随性等突出的问题。至于教研活动怎么搞,全凭教导处的管理、教研组长热情、教师个人的自觉,常常出现“工作一忙,撂在一旁”;今天没有内容,几位教师便进入教研“虚无状态”。

(三)以往的教研活动,校校一个样

“把落实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已成为学校及管理者的共识。但“那种把教研只是挂在嘴上,应付检查”的情况还较普遍,校校一个样成为常态。

二、实施主题性教研,采用供给侧、“基于现象的教学”、系统思维和项目学习理论可解决上述问题

(一)实施主题性教研的理论基础

1.供给侧理论

主题性教研强调作为供给侧——学校一方,要根据需求侧的要求,充分进行顶层设计,精准进行系统构建,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强调需求侧——教师一方要结合实际,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2.项目学习理论

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主题性教研不是通过专家、学校管理者传授得到的,而是教师在问题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亲历获得。

3.“基于现象的教学”的理论

所谓“基于现象的教学”,就是各学科教师一起备课,为学习者准备的跨学科课堂教学。由于一般是以实际生活中某个话题、某个现象为主题来展开教学,又称“主题教学”。主题性教研以教学中教师自己的真实问题为主题来展开研究。

4.系统思维理论

系统思维是一种逻辑抽象能力,也可以称为整体观、全局观。我们强调“训练老师系统思维的能力就是当其他人只能看到片段的事件而被迫不断作出反应之际,自己已经能看清全貌,并掌握其中的关键”。

(二)主题性教研的实施步骤

1.征求意见,确立主题

共同愿景的整合可以帮助教研组成员主动真诚地奉献和投入,而非被动遵从研究主题的确定。结合学校教师和教研水平的实际,在广泛交流达成共同愿景的基础上,教师们选择了目前在教学中发现的、学生普遍存在的、最亟待解决的、真实存在的问题作为主题性教研的主题。如2013—2014学年,全校组建了5个学科教研组,并根据学生年段、学科特点确定了研究主题。

2.制订计划,形成课题

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水平的差异客观存在,要保证学科教学的普遍高质量,必须促进优秀教学经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并通过集中研究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达成基本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共识,进而整体提升质量。教研组成员共同研究问题提出的意义、主题性教研实施的可行性、思路、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及具体内容、预想的效果等,制订可行的计划。

3.理论学习,专业提升

杨东平教授认为,真正重要的目标是使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使越来越多的校长和教师成为学习型个人。一线教师普遍理念欠缺,理论知识比较匮乏,为提高主题性教研的前瞻性、科学性,我们将理论学习、理论充电摆在前面,开阔教师的理论视野。如2015—2016学年各主题性教研的理论学习内容为:

4.课例落脚,精准研究

课例是主题性教研的主阵地。每学期开学初,教研组就依据研究主题统筹安排上课教师,确定上课内容,通过课例研究来实施。以课例为载体,做好“一课四活动”。(1)课前独学:前次教研活动结束时,确定教学内容,成员人人备课,下次教研活动前检查教学设计。(2)集体备课:人人交流教学环节设计,进行思想碰撞。(3)个性教学:由授课教师按照集体备课内容,结合个人特点、班级个性进行教学。(4)课例分析:分析得失,围绕主题性进行研讨,再次聚焦研究主题,布置下次教学内容。着重强化对课例的研讨分析,推进主题性教研不断聚焦。如小学高段语文研究主题从2013年的《如何解决习作教学中的困惑》,到2014年的《抓细节、促表达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再到2016年的《抓细节、促表达、添文采》,研究指向不断明晰。

5.成果总结,团队汇报

每学期、每学年进行研究总结,一学年举行一次“微成果發布”,成果集体呈现,全组成员人人行动,人人任务到肩,集体备课,一人上课,一人说课评课,一人成果PPT展示,让教师个个都有深度参与感、获得感,收获专业话语权。

6.专家引领,经验推广

在成果形成的基础上,聘请专家把脉指导,开展共同体学校活动、兄弟学校联谊等,在校内、集团学校内、区域内推广经验,并形成成果集、论文集等。

三、主题性教研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们在主题性教研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问题,值得注意,如主题性教研的主题如何一步一步深度聚焦,其科学性、序列性如何把握;教研主题未变,而人员随着教学年级变化不断变化等问题。

四、主题性教研在实践中取得的效果

(一)主题性教研基本框架初步建构

明确了主题性教研的内涵,即在一年或者较长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以课例为载体的螺旋上升的深入研究,研究中理论学习、研究课、公开课、青年教师赛课、案例分析等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均以该课题为载体。主题就是教师把平常教学中遇到急于解决的、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主题性教研的根本特征是研究指向精准,研究成果螺旋上升。

(二)教师发展成果突出

通过主题性教研,教师关键核心素养得到增强,专业话语权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人人会办微讲座,人人成为研究领域的“土专家”“微专家”成为可能,专业自尊得到极大彰显。同时,教师专业成长提速,新教师入格时间缩短,市、区级名师、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我校学科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参加全区学科质量测查中,我校成绩名列全区小学前茅。仅2016—2017学年上期期末测查显示,高段语文主题性教研效果明显,我校学生习作平均分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三年级高出1.59分,四年级高出1.34分,五年级高出1分,六年级高出0.55分。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学生参加全国、市、区级各类比赛获一、二等奖600余项。其中,2名学生分获第七屆、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创新作品大赛金奖,2名学生分获2014年、2015年巴南区首届最美创新少年称号。

五、总结

主题性教研令我们收获丰硕,学校已初步形成了“116”主题教研模式,即“围绕一个主题(螺旋上升),紧扣一个载体(课例研究),实施六个环节”,六个环节分别是:“研究问题,确立主题;制订计划,确定课题;理论学习,专业提升;课例落脚,精准研究;成果总结,团队汇报;专家引领,推广经验。

综上所述,开展主题性教研,是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培育学习型校长、学习型教师的好办法,是有效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是增强教研活力、提高教研实效的有力举措,是提高质量、打造品质教育的好法子。城区中小规模小学可以广泛推广“116”主题性教研的做法,优化教研,精准教研,从而整体提升我区小学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肖林.新供给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6:28-36.

[2]任伟.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6-30.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主题教研建构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