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
2017-07-01罗燕芬
罗燕芬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做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让初一学生顺利过渡。从这几方面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进行探讨: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从课堂做起,做好有效衔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衔接;阅读习惯
很多农村的学生在进入中学后,成绩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中小学语文教学没有良好的衔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就语文学科而言,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一定联系,小学与中学的衔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放在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策略研究上。初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承上”和“启下”两者之间,笔者认为更应偏向“启下”,初一语文阅读的教学承担着为将来初二、初三的教学打基础的任务。衔接工作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呢?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一、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有效衔接打好基础
由于教学目标不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是从小学生的心理出发,即使到了高年级,课堂容量不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上主要是识记生字词、欣赏优美句子等。尤其是农村学校,阅读课堂上多以老师为主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这样就限制了学生阅读的能动性。而上了初中,教学目标的不同,老师多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这样,很多学生到了初一,明显地不适应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接手初一新生的语文教师,要熟读新课程标准,认真了解小学高年级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目标,对新课标中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和联系心中有数,对初一衔接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有整体宏观的认识,根据学生情况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二、指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让学生自然过渡
(一)从课堂做起,做好有效衔接
我们应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唤醒学生对旧课文所学到的语文知识的记忆,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有侧重地展开新知识的传授。如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与七年级下册《社戏》都是鲁迅的作品,而且较为贴近学生的年龄与生活。
(二)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让语文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好语文就得把它与生活紧密结合,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并且积累生活中五彩斑斓、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
农村很多学生在阅读上不甚自觉。因此,在初一时笔者就会让学生准备积累本,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一开始,很多学生叫苦连天,他们不懂得积累什么,如何积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记下所读文章的看法,摘抄所读文章的感人之处、文章中的优美词句、风土人情、民间风俗等。考虑到学生的不自觉,这项工作多以作业形式完成,同时征得学生同意,在班上交流展示他们的积累内容。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积累,坚持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语文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三)养成读书书写感悟领会的习惯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写作能加强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在学生每次进行阅读后,指导学生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而练笔的训练我们从课内和课外进行。(1)课堂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机会,激发学生展开想象。有些故事性文章,学生读完后意犹未尽,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有一道练习题:“请你变换视角,从杰利或‘我父亲的角度改写‘悬崖脱险部分,注意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人物动作、心理、语言要切合身份。”要求学生既要发挥想象,又要学生按照题目要求来写。(2)写读后感。读后感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部分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是对某些细节或语句的心得,这需要我们知道学生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体会最深、最值得与别人分享的内容来写。如在学完《散步》后,布置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很多学生都体会到家庭中自己的责任,还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爱,而且他们还能联系实际,写出自己应该怎样对家人。阅读与写作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现实。
在农村中学,我相信只要做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學的衔接工作,研究好新课标及教材,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学习兴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定能很快地适应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得以“螺旋上升”,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曹燕芳.加强沟通 水到渠成:关于中小学衔接有效教学之浅见[J].新课程学习(中),2013(10).
[2]廖响玲.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3(68).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