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2017-07-01孔祥欣
孔祥欣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引入,在我国的各个中小学校中素质教育的内涵已经不断深入,教师要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由此,在小学教学中,音乐教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科目。那么怎样让学生学好音乐,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学;激发兴趣
音乐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能够不断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阶段,音乐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科目,那么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音乐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音乐教学的效率并不乐观,学生对音乐学习提不起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低下,本文我要谈的就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音乐教学中“激趣”的基点
1.要不断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小学生的特点是很鲜明的,由于年龄较小,他们一般是非常活泼好动的,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求知欲也是很强的。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用适合学生性格特征的教学方法。例如,小学生非常喜欢听动画片中的主题曲,我就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让他们讨论关于这方面的一些问题。由于学生对这方面很感兴趣,他们讨论得就很热烈,这样就很好地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一般小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表现自己的,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关注自己并且表扬自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快,这样能够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若感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期望,他们就会产生很强的积极心理暗示,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自我努力意识,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为学生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中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是我们要知道,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是和学生与音乐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若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和谐的关系,老师懂得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交流、默契配合的和谐的关系,学生就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里学习,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音乐教学中的“激趣”措施
1.创新导入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导入更加是需要老师注重的内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依据实际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导入方法进行导入,比如,多媒体音像画面导入、声情并茂的故事导入等等,这样形式多样的导入形式会让学生眼前一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
2.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当学生学习的情境和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时,学生的兴趣点才能被点燃。所以,老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建立起科学、合适的音乐教学情境,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可以創设相符的语境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应用优美动听、自然流畅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歌曲中所包含的感情,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使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在歌曲的情境中遨游、探寻,入境激情。又例如,老师可以借助一些图画、动画等形象的事物将歌曲的情景展示出来,从而触发学生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有关儿童的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言语的能力是很低的,他们感受音乐的能力也不是很好,这些都会给音乐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老师必须在慢慢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的基础上,协助学生建立歌曲中词和曲的相关联系,要做好抽象和形象感受之间的相互过渡,使学生能够充分展开对“音乐的想象”,提高教学效率。
4.开展课外活动,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活动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老师可以开拓教材内容,开展读谱知识讲座、节奏训练等课外活动,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不断地激发兴趣,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得就是要想干好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举措,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关系。作为小学音乐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一种全新的体验,以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弗兰德·劳厄.开启音乐之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12:90.
[2]陈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12,67(9):98.
编辑 李琴芳